企业家的能力与价值观的极限之突破你的能力极限


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部分还是第一代创业者,企业家的能力对于这个企业实际上设置了增长极限。

有些东西是历史和环境造成的,比如柳传志和前面讲的那位企业家就是两个极端。柳传志父亲是律师,本人是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长期在军工和科学院系统工作,这样的背景下,柳传志作为企业家的能力很强,人在北京,信息渠道又很通畅,进行组织变革有天然的优势。而另一位企业家在一个不大的城市,小学文化,自我持续学习的能力也不突出,就限制了他做大。所以这位企业家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化石,而柳传志的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还在继续。

不论是哪个企业家,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才能突破企业的增长极限。最近我请了一个北大的应届毕业生做我的特别助理,为什么呢?我要他天天跟我在一起,让他帮我研究问题。缩小我和80后、90后的距离。我经常问他,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我保持所有的观察、所有的词汇系统、所有思考问题的方法跟这个社会是同步的。至少做到同步,如果能够再进一步,看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那么你就可以站在未来安排现在。

为了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我也坚持在全世界观察和学习。比如我在大陆企业家中应该是对台湾问题最了解的人,因为我的博士论文是写台湾的,去台湾考察过不下20次,最近又骑自行车绕了台湾一圈,所以,假设有台湾的商业问题要决策,我会比一般的企业家更有判断力。

同样,组织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造、包括对外部环境的选择都离不开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这也对民营企业家不断突破自身的能力极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企业家的能力之中,除了商业能力,价值观也是一种能力。有些民营企业家的商业能力非常突出,企业做得很大,发展很快,可是企业和企业家却并不受人尊敬,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猝死的可能。而象柳传志、王石、马云这样的企业家不仅个人受人尊敬,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道德力量。

万通也有这样的体会。泰达选择万通的过程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国有企业进入民营企业做第一大股东是非常谨慎的。泰达为什么能够进来呢?其中有一件小事情起了不小的作用。泰达发现我们从1993年创办这个企业开始,每年都有公开的年报,印的跟香港上市公司是一样的。就这样一点,让我们后来跟别人合作变得很简单,因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够每年公开你的财务信息,你肯定就不干坏事。所以我们的做法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当中的财务透明,信息披露的规范,无意中吻合了,就造成了我们今天能够顺利地跟很多方面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跟我们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万通一直强调守正出奇,守正是基础,是前提。而有的民营企业太喜欢出奇,但一味强调出奇,没有守正,奇多了就变成了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