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车排量下沉 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成趋势


     在燃油税和购置税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影响下,小排量涡轮增压的发展趋势从2009年上半年以来变得越来越明朗:先是4月的上海车展上大众展示了装备1.4TSI的速腾、朗逸、新高尔夫和明锐等;再是通用宣布将把1.6T发动机装备在新君威和新凯越上;后在七月的长春车展上国内的夏利公司公布了1.3T和1.5T发动机的研发计划;而近期奇瑞则宣布正在研发0.8T发动机。可以说,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正在成为下一阶段的汽车流行趋势。

    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成趋势

    对于环保的需求让人们更加注重汽车的动力性能与环保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兼顾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的问题上,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应用涡轮增压技术的现象在1.8L及以上大排量车型上比较常见,而在1.6L及以下小排量车型上还不多见。但从目前车企的研发方向来看,小排量的涡轮增压“T”动力轿车业已成为流行趋势。

    大众汽车是最早把涡轮增压技术引进到国内的汽车厂家,而在1.6L及以下小排量发动机的应用上,也是一汽-大众率先开创了国内先河。2009年9月17日,一汽-大众宣布1.4TSI速腾正式上市,标志着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小排量计划开始启动。按照计划,南北大众此后包括一汽-大众的新宝来、第六代高尔夫、上海大众的朗逸、POLO、明锐以及即将国产的途欢等至少七款小排量车型都将装备1.4TSI发动机。

    在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小T”(小排量涡轮增压)新车中,除了一汽-大众的1.4T速腾、上海通用的1.6T新君威外,还有进口车菲亚特博悦1.4T、大众尚酷1.4T、标致207 CC 1.6T等等。与此同时,其他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T”动力小型车的上市与研发,其中更不乏自主品牌的身影。

    尽管自主品牌企业截至目前还未有此类新车上市销售,但其“小T”计划已经纷纷出炉,如上汽集团将为名爵5系和荣威350加装排量为1.3T至1.5T的涡轮增压引擎;华晨将向市场推出1.2T、1.5T等小排量的涡轮增压汽车;奇瑞自主研发的0.8T引擎和长城自主研发的1.5T引擎即将实现量产;江淮1.3T车型也有望在年内上市……与以往清一色1.8L及以上排量才配备涡轮增压技术不同,此次的“涡轮风暴”刮向了更为广阔的小排量车型上,也使得涡轮增压技术开始越来越“亲民”。


    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成为“T”车排量下沉的推手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多项政策都成为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频繁上市以及车企集体研发的直接推手。

    如在去年9月实施的新消费税政策的引导下,涡轮增压的主力车型进一步下延至2.0T甚至1.8T。在消费税推出后不少汽车生产企业都对车型进行了调整,如一汽-大众奥迪就对奥迪A4、A6L的现有车型排量做出调整,2.0T以及3.0T发动机已经成为主力车型。一些汽车品牌甚至导入了机械增压技术,比如大众、奔驰与宝马已经推出了同时具备了涡轮和机械增压的“双增压车型”,来达到更高的功率输出目的。

    而在今年初振兴规划中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后,更是直接加快了1.6L以下排量“T”车的研发速度及上市步伐。从上述整车企业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的战略规划中不难看出,国内大部分自主企业及一部分合资企业都瞄准了1.6L及以下甚至更小排量的涡轮增压车型。

    此外,整车企业也看到了政府采购的机遇。按照相关政策,政府采购车辆也有排放方面的要求,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为“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客车、越野车等除外)”。因此,在符合排量规定的基础上,带T车将成为政府采购的首选。

    除了上述政策因素以外,能源紧缺导致油价上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长期趋势,再加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节能已是大势所趋,而由于涡轮增压车型能在降低排量/排放、节省油耗的同时提升动力性能,因此来自终端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也使得“T”车排量继续下沉。

    从技术参数上来看,带“T”车型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在国内已经上市的几款“小T”车型与其动力接近的普通车型相比,动力可以提升40%左右,如新君威1.6L“T”车型的动力已经相当于同品牌2.4L普通车型的动力,而速腾1.4TSI可与新领驭2.0L的动力相媲美。

    与此同时,从处于市场终端的经销商处反馈来的消息称,已经有很多消费者在等待这些“小T”车型的上市。
 
    附:涡轮增压的技术路线

    “T”,Turbocharger(涡轮增压)的简称,原理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增压带来的好处是“既让马儿跑得快,又让马儿吃得少”,通常情况下加装涡轮增压器以后的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要提高20%-40%,但废气涡轮在结构简单,性能突出的背后也有它的弊端,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的突然变化反应迟缓,在急加速的情况下,会有短暂的发动机“不出力”的现象。此外,废气涡轮依靠发动机油散热,工作时过高的温度和超过每秒30000次的转速都会让涡轮增压器在保养或使用不当时成为易损部件。

    涡轮增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制造飞机出身的萨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涡轮增压发动机运用在民用汽车上的厂商,可以被称为民用“T”车的鼻祖,但是在涡轮增压技术普及过程中,德国大众的贡献是最不可忽略的,它将一个小小的涡轮作用在汽车上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涡轮增压技术拥有突出的优点与特性,故在全球范围内正成为车辆发展的主流。特别是一向以重视环保著称的欧洲地区,在此方面更是领先全球。据有关统计,截至2008年底,欧洲地区50%的车辆都使用了涡轮增压技术。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