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金一贵有特异功能。因为他见字不见人的笔迹分析的确是神奇:凭借任何一组自然随意的手写字,他都可以分析出书写者的个性、气质、潜力、人生态度和心理、生理状况等,准确率总在90%以上。“这是科学,”金老师反复强调,“不是特异功能,更不是迷信。”金老师认为:书写是大脑的“投射”活动,笔迹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及潜意识投射而成的“图像”、速度、聚散、呼应、涩滑、沉浮以及字阵、章法等特征,就可以透视出书者的个性、气质、心理、生理状况以及潜意识。古人所说的“书为心画”、“书如其人”的道理就在这里。
金老师醉心于笔迹学已有20余年,1994年10月曾应中国发明协会之邀进京参加“中国汉字笔迹学研究会 首届学术研讨会”,一时名动京城,中国新闻社特地向国外发新闻予以报道;1995年4月,一支由心理学专家、教授组成的美国学校心理学代表团来我市进行专业交流和参观访问。作为振明心理咨询公司的笔迹心理分析专家,金老师为他们做的现场笔迹分析,令美国同行大为叹服。如今,金老师的笔迹心理分析更是炉火纯青,他甚至能从笔迹中分析出某些生理疾病。去年,曾有一位搞中医的朋友拿来一组字要“考一考”金老师,金老师仔细分析了书者的气质、个性、最后说:“此人气韵不畅,恐怕血脂太高!”朋友大惊,原来书者是他的病人,正在服用药物预防中风。
在国外,笔迹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已是许多大学的一门正式课程。而在美、德、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半数以上的大公司将笔迹分析用于各种商业事务及对职员的招聘、考察和人事管理。我国的笔迹学起步较晚,但也已在就业选择、人才选拔、教育、公关、刑侦、考古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前景。近些年来,常有公司请金老师做笔迹心理分析,以助于招聘和人事升迁。有的公司远在泉州、广州、香港等地,就用快件将笔迹材料寄来。许多人借助金老师的笔迹心理分析而对字迹的个性的优、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在教育、择业等方面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有些时候,金老师会分析出书者自己根本注意不到的潜意识中的心理倾向。有一次,金老师接受一位年轻女子的咨询,发现其笔迹奇特。仔细分析后金老师认为:他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种感情的伤害,而因为伦理的或社会的缘故,宣泄的冲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矛盾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而是改头换面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笔迹的线条表现出来。该女子大惊,沉默良久,又回忆起同年的一些经历。金老师指导她正视矛盾,为其解开了心结。更有趣的事情是:有些人将其竞争对手的字拿来请金老师分析,企图攻其弱点。对这样的要求,金老师自然婉言谢绝。
其实金老师最看重的,是他自己独创的“笔迹心理分析――练字矫正法”。前通过笔迹心理分析了解书者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改变笔迹结构,以求克服个性心理中的缺点、巩固其优点,从而达到促使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心理学“内化说”认为:任何心理活动形式都来源于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内化”。人的个性心理正是人的外部行为反射到大脑、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加强和巩固的结果。因此,在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时间的书写练习,可以将新的线条及结构所对应的心理特征反射到大脑,从而达到改变气质、个性的目的。笔者在振明心理咨询公司采访时,正好遇到几位来自龙海的家长在就子女教育问题向金老师请教。金老师通过分析两份笔迹,指出一个小孩有倔强固执、缺少恒心的缺点,而另一个则犹豫、敏感、容易灰心。针对不同的缺点,金老师给家长了不同的字帖,指导她们按不同的方法督促孩子进行书写练习。金老师这份理论源于他20多年的书法数学实践。当年,为了解决书法教学见效慢的难题,金老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学习不同风格的字体,结果收效奇佳。而金老师也开始了书法风格与个性特征之间关系的笔迹学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但金老师并未停止在通过笔迹分析性格这一阶段,而是更进一步,提出了通过练字矫正性格这一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取得了我国笔迹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省、市心理协会都十分重视这一理论,因为该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尤其重大。当前,素质教育正逐步取代应试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让金老师着急的是:书写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小学中,许多学生的握笔姿势不正确。用不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出什么样的字,又会在日积月累中对个性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可想而知的。
同国内个别笔迹学研究同行相比,金老师对专长不藏私。如今,他已通过讲座、学习班、义务心理分析等多种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他的“笔迹心理分析――练字矫正法”。目前,他仍在推广这一理论,以图让更多的人受益。
通过字迹破译心灵的密码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