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酿造乃至放大经济泡沫
——房地产“国进民退”引发六大危机(五)
文/管益忻
第五,“国进民退”促使房地产价格泡沫大大泛滥起来。
(1)“地王效应”催生、催化进而放大泡沫。
总体看来,发端自房地产生成、放大的经济泡沫,可视为三个晕轮波段:第一波段,它发散在这些大房地产企业产业圈范围。第二波段,乃大半身为国企的地王们,其拼命拿地抢地、拼命争抢获高溢价一再造成的逆向示范效应,终于为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人们树立了一个极糟糕的榜样,人们群起效尤,由此形成的整个产业链的泡沫化,这为第二波段。由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力,使得别的产业的人们弃原业进房地产,亦加入获利、再获利——大涨大赚预期俱乐部,使整个社会产生更大量泡沫时,泡沫经济便进入第三波段。而当它更大发散,放大到消费领域——更加剧了民众对通胀的预期时,就造成了社会危机。
(2)(开发商)“开发效应”催生、催化进而放大泡沫。
一门心思于赚钱的开发商们,在高额利润的致诱下,在其内心中,自觉不自觉从恶的视角地夸大了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上涨的客观发展轨迹,总想以自己娴熟的“运作伎俩”忽悠大众,特别是看到今年上半年达至7.37万亿资金入市,更想以此开发“运作”出奇迹来,由此引发出许许多多的泡沫。“地王”、“准地王”、普通开发商们的“奋力”开发在使得业界左右相互信心推涨的同时,也真真切切的吸引了不少购房者贸然入市。不到半年的时间,房价止跌回升,并重归暴涨之路。
说句雷人的话,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央企、大型国企与银行仍穿连裆裤而纵使楼市大涨不已的现实,这不能不使人们忧虑。原本视作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产业,正在成为绑架中国经济的元凶。
(3)“带动效应”催生、催化进而放大泡沫。
时下,通胀的阴影仍在、中国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一些地方政府选择的是表面的繁荣和GDP的增长,而对由此造成的中国经济本质问题则总是有这样那样回避甚至闭口不谈的理由。不错,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这的确是在发达国家已验证过的、曾经的成功经验。然而,此次美国危机又表明,正是房地美、房利美二房充当了危机的首恶角色,它迫切要求世人必须持有极高警觉性,绝不可无视泡沫的泛滥,任由其地价带动房价上涨,房价造成一批又一批泡沫放大。一旦恶性通胀来临,不动产泡沫将随之破灭,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千万家庭破产,房地产企业破产,最后是地方政府破产。房地产“国进民退”的可怕游戏,可能会在恶性循环的巢穴中导致整个经济的垮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