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中国要给世界贡献什么?
距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越来越近了,在东西半球,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国旗第一次由民间组织在白宫前方的公共草坪上升起,几名专程从北京赶过来的爱国人士在现场展示“盛世中华”大横幅。在中国西南重庆,由民间发起的“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中国盛世创意研讨会”9月24日在重庆市委党校举行。“盛世中华”不约而同成为炎黄子孙关注话题。
2009年9月21日,中国国旗第一次由民间组织在白宫外墙前面的公共草坪上升起,海外华侨在美国庆祝中国60华诞,现场展示“盛世中华”大横幅意味深长。(中新社发 吴庆才 摄)
2009年9月24日,由重庆民间发起的“中国盛世创意研讨会”在市委党校举行,这是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在重庆市委党校会议室部分专家合影
近几年来,重庆民间思想异常活跃,民间论坛、沙龙、座谈会、读书会等形式搞得有声有色,我参加过“云计算”沙龙,在建国60年庆典前夕,我参加“中国,离盛世有多远?”的创意研讨会,20多位来自各单位的民间思想家,每人5至10分钟发表观点、看法,这里没有党和政府的高官,也没有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大家发言轻松、自由。如何认识我们这个时代?如何洞察真实的国情?如何感知追踪宏观政策走向?如何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个案?我们的精神面貌怎么样?研讨会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有人发出盛世危言:中国要给世界贡献什么?
重庆华政文化传媒中心主任段斌艺(右)提出 “准盛世” 的概念引发讨论。
段斌艺(《盛世中华 魅力重庆》原创者): 什么是盛世?我们离盛世有多远?国富民强是盛世,社会安定太平是盛世,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军事强大、软实力强是盛世。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1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明显进步和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重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是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承担三峡百万移民的重鎮,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的城乡统筹的直辖市,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缩影。我感动、感激、感恩这个时代。我也希望人们好好活着,现在人们对于盛世问题争论较大,因此我斗胆提出一个 “准盛世” 的概念供讨论。
“中国距盛世有多远?”与会专家学者每人10分钟左右发言及自由讨论。
苏 伟(《探索》杂志社主编、重庆市委党校教授):现在中国各界有一个心声就是尽快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复兴意味着曾经兴盛过,后因种种原因衰败。中国汉朝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历史上几度兴衰,我们今天就是要超越历史的盛世,创造新的文明。
重庆市委党校教授、中共党史部主任胡大牛(右一)阐述自己的盛世观。
胡大牛(重庆市委党校教授):我是研究历史的,眼光总往后看,谈盛世,我们的眼光要往前看。中国已是世界博士生产的第一大国,人才济济,完全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盛世气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舒明武(创意专家):一个国家强不强大关键是要有实力,要展示实力,实力还要被世界承认。有人说韩国以中国为对手,中国以美国为目标,中国要在军事上、科技上加快发展。
中国创新创意专家团团长舒明武(左一),重庆书法家、文化学者张 健(左二),文化学者、书法家、成氏宗亲会会长成 剑(左三)热烈讨论。
李书敏(原重庆出版社社长):盛世是一个过程,纵观中国历史上四大盛世,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盛世伴随着战争,惟独改革开放的盛世没有经过战争,当今世界,如果不跟中国搞好关系就很难生存。盛世需要精神文化的支撑,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从没有中断过,没有文化的复兴,谈何盛世?一个民族优不优秀,还要看他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没有良好的生态,谈何盛世?
重庆女性人才研究专家、重庆电视台《凡人有事》等栏目特约嘉宾李安娜(右一)在发言。
李安娜(女性人才研究专家):盛世的标准如何界定?是不是盛世是由后人,是历史学家来界定。盛世作为社会的标杆,要包括物质层面,也要包括精神层面,要给人民以希望。近年来我发现离婚率飙升,调研数据表明利益因素成为主要因素,而不是价值观、精神方面的因素,这个现象值得深思。
丁华乾(右二,重庆日报首席评论员):重庆民间发起讨论“盛世”的话题很有价值,盛世是个相对概念,中国的崛起正迈向世界的盛世,正处在上升期,需要完善,需要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蔡跃宏(火凤凰原创者):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盛世年代应该有很多人才,建国60年来,为什么中国人至今没有得诺贝尔奖?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很多,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即能获得诺贝尔奖之类获得世人承认。台湾问题还未解决,祖国尚未统一,谈何盛世?
成 剑(右二):西汉和亲,和谐社会也是盛世的一种表现。
成 剑(文化学者、著名书法家):人们的心态不一样,观察社会的角度不一样,对盛世的看法不一样。盛世有一个启动、波动、上升、调整、鼎盛、维持、衰落的过程,中国历史上有过辉煌的盛世,秦朝统一中国,堪称盛世,但修筑长城弄得民不聊生走向衰亡。西汉和亲,是国家民族和谐的表现,也是盛世气象。当今中国盛世在路上,不在于是不是盛世,关键在于找出中国发展的软肋,建设好盛世。
孙善齐(右二):盛世中国要给世界贡献什么?
孙善齐(作家、原市政府六处处长):泱泱大国,汉唐雄风,盛世气象,精神文明。“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据说言出于汉武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化成豪迈的诗篇,表现唐代自信自励、积极进取、心态开发、文化兼容的胸怀和气象,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唐朝二千八百多位诗人留给世界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篇。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千年万世开出太平盛世,这是何等胸襟?!当代中国要给世界贡献什么?要给世界话语权立法,要给世界世界贡献一个伟大的文明!
杨骏(园艺公司总经理):从纵向比,中国正进入盛世;从横向比,各种要素相比,包括人的解放、思想观念、创新能力等与盛世还有很大距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等等,实现了五大目标,重庆也就进入盛世,中国大西南的盛世!
刘可(左一):进入盛世,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刘可(左一,饮食文化策划专家):一、五彩缤纷的盛世包括物质层面:兴旺昌盛之世;精神层面:进取气盛之世;道德层面:互助爱盛之世;文化层面:和睦善盛之世;社会层面:共享丰盛之世。
二、进入盛世,要求我们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强与民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智力与资本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发展与传承的关系;内政与外交的关系。
三、如何做到“盛”而不“衰”?搞好民主与法制;倡导学习与创新;做到公平与公正;坚持改革与开放。
张 健(书法家、文化学者):“准盛世”、“中国离盛世有多远?”这涉及对国情的判断,“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盛世。我们不能炒作概念,这是一个大题目,需要理论支撑,不能凭感性认识“评功摆好”,要多理性思维,作为中国公民,愿意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为振兴中华贡献一份力量。
蔡律:中国进入盛世,需解决金融问题、土地问题、结构调整、分配问题、体制问题。
蔡律(财经学者):中国已有部分地区、部分人士已进入盛世,有的富豪手握巨额资产,但他们很低调,“不曝光、不应酬、不上市、不贷款”,他们有适合中国国情的运作模式。中国要进入盛世,需解决金融问题、土地问题、结构调整、分配问题、体制问题,如解决东部和西部、国企和民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工商企业和涉农企业的金融资源失衡问题、金融服务与创新监管问题。城乡土地法律地位、市场准入失衡问题,失衡意味着不和谐,我们所追求的是和谐盛世。
许 锐(创意专家):我给大家朗诵“中华盛世赋”以表达我的心情。“泱泱华夏,江山多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五千余载,晔晔荣光。伟哉轩辕,睿智神明。毓育俊秀,竭智尽能。吾华肇造,功德无量。炎黄后裔,百世绵延。勃兴伟烈,代有英贤。礼仪之邦,赫赫扬扬。如江河行地,与日月同光。仰东方之巨龙,亘世界之东方。”
许 锐在激情朗诵《中华盛世赋》
“喜看今朝华夏,景星明,庆云现,众庶身翻。甘霖降,膏雨零,尧舜临轩。河出图,洛出书,雄文四卷。凤凰集,麒麟游,国泰民安。冥荚发,芝草生,五谷丰登。黄河清,海无波,天下太平。”
“时至戌午,国政革新。冷静回眸,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国情,静观世界风云。小平理论,指引航程。改革旧制,激浊扬清。开放国门,另辟新径。迎春杨柳碧绿,出水荷花更红。农村改制,丰衣足食。东南特区,致富先例。沿海诸省,率先腾飞。西部开发,风光旖旎。东北虎跃,勃勃生机。反哺农业,强化根基。免除粮税,欢天喜地。南水北调,泽润京畿。大江截流,电力广被,铁路腾跃,世界屋脊。电气化、大提速,朝发夕至。原子弹、航天船,登峰造极。决策高端,风流倜傥。洞察四海风云,把握时代航向。一国两制,港澳归乡。入世贸易,通联万邦。欣欣向荣,百业繁昌。喜迎奥运,国威高扬。愿域中同根,大政共商。和谐一致,再创辉煌。巍巍乎中华盛世,赫赫乎百代荣光。”
成 剑(中)给《探索》杂志题词:走前人没有走的道路。左为该杂志主编苏 伟教授。
历时四小时的研讨会在改编的《我们走在盛世的大路上》歌声中结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改革开放发奋图强,
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我们走在盛世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和谐的事业,
无限幸福 无限荣光!
蔡律 200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