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怎么不给人民桑拿啦。。。


美人何处观音

安意如今年一下子又出了两本,年初的《观音》,最近的《美人何处》,不过显然,除了封面算美,两本书基本是也没什么意思了,显然玩儿卖相过了头儿。首先《美人何处》说是解读古代美容时尚。比如什么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等,反正是又美容,又美人的。只如书面所言“人生短长,并无别事”,所以,只剩如这本书一般的娱乐文化了。

 

不过《美人何处》显然硬伤过多,并且大有炒冷饭嫌疑。比如温庭筠与鱼玄机那段很多文字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虽然安意如之前也掉进过“抄袭门”,但是,拿抄袭去对这种文字,基本就是打空拳,也意义不大,要这么说什么不是抄袭,全是拾古人牙慧那套。唐诗宋词里该讲的都讲了,也根本不存在先进文化这么一说,只是说,一些情绪,需要一代代人,重复的去体会而已。但是,这种重复体会并不等于自己的这本书要去重复体会上一本书的东西,所以自己抄袭自己的罪过显然更大。

 

并且说回这本书的凑字数,有些地方实在可笑,比如:

 

”红。
是她命色。
拂。

她的举动注定出人意表。”

 

区区十几个字儿,生生占了一张纸,显然凑字数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又比如看之前一段采访的时候,安意如讲:书名“美人何处”是化自那首著名的“美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以封面是折枝桃花。只可惜呀,我不知道谁写过“美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只记得我小时候背过“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再比如,全书在序言位置就很刺目地印着一个字“跋”。。。

 

凡此种种,单纯如此硬伤,都可见书商已然无良和不专业到了什么地步。

 

并且再说回内容,其实只看标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安意如已然写无可写了。记得她曾经自己也讲过,最没意思的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既然如此,又何必在写?虽然还在泡制,也肯定不是安意如个人说洗手不干就洗手不干的。出版方也显然没在其中起什么好作用。根本就和包装港台艺人一个样儿。19岁就算老了,早开始、早结束。反正安美人也算行走江湖有些年月了,这里近于红颜迟暮并且绝对趋于恶俗化,难道说,这个市场难道还需要另一个安妮宝贝或者张小娴?

 

再有年初的《观音》一书,对一批痴迷安意如范儿的读者而言,显然跌破眼镜,这个《观音》里面的安意如,很有点儿市井妇人撒开膀子破口大骂的意思,总结一下《观音》里面的关键词,基本就是什么“十三点、路人甲、花痴书呆子”之类的。并且对于古典的解读,显然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比如什么:王昭君抱着琵琶毫不留恋的转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雷锋塔》中: “对着这么个妻子,他还能与她做爱,他们还有性生活,许宣实在是可佩。”“白素珍就是偷盗成瘾,许宣自从跟了她就没过了安生日子。”《桃花扇》中,候方域听了李香君的劝慰退了阮大铖的资助,是因为他们:“新婚燕尔,软香温玉在怀,新鲜兴头自然什么都好。” 而《牡丹亭》中一场惊梦,杜丽娘生生比个妓女还淫荡。。。确实,作家试图转型可以理解,但是,从早期的清高的小资调调,到这回的不折不扣的市侩与媚俗。这个背身而去,显然够猛。

 

所以必须说回她早期的那种清高的小资调调,虽然我一向觉得安意如的这种调调看上去太累,抒情过了头儿、小女人腔、并且写的也不够开阔自然,加之不少硬伤,但对于我们这种连经典都比较懒的读的人来说,这种二度解读无疑是顿不错的盒儿饭。并且存在的总有理由,中国人再怎样跟驴似的,累死累活,总还是有那么一点情怀的。只是,如今的安意如,连这点儿给人民桑拿一下地矫情也不要了,或者说,也撑不下去了。小女儿姿态维持的何其辛苦,搞得《美人何处》中的美人,也是被匆匆忙忙的梳化登场被硬塞一些性情一些姿态又狼狈的被赶下台。如此一来,对历史显然是糟蹋有余。虽然很多历史状况我也并不知道,但,安意如有一些“杜撰”肯定不对,这个就是常识问题。她可以任意编段子,并且在其中大面积加入自己对于感情的理解,但是何必拿一些人做幌子,迎风招展,显然是挂历史人物的羊头挂惯了,没什么意思。

 

确实,我一向不怀疑安意如的聪明,从她文字中彻彻底底的“伪女权”倾向就可以看出来。处处讨好女性读者,但也完全没有得罪男的什么,至多是假装一副不鸟男人,黯然神伤的女子状。这就很叫一些人买账了。再有,这个女子姿态好呀,反正张口就是要拿文字和大家“分享”,比之百家讲坛之类的很多人,读了一点儿古典就一副得意欠扁样,显然又能叫一些人买账。但,如此聪明,为什么她就不能自己刹个车?在她那个盆满钵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之后,就有了各种名目的追随版或者山寨版。从靠谱、基本靠谱到不靠谱再到没谱。搞得这年头儿,除了好书什么都不缺。书商方面可以理解,反正什么都是货,就快马加鞭,趁着古典解读这点儿热火劲儿,也玩儿回大跃进。让写作者最后的这点儿脑力劳动基本也变成体力劳动才行。虽然话又说回来,作家写东西也不能完全靠灵感,不然就跟鸡做生意靠欲望一样。但是一点儿灵感没有,又算哪门子写作呢?正如安意如今年的这两本,感觉全无灵感,至多是个技术活儿,而且显然不过硬,哎,看来大家都把图书当成什么了?还是我太把它当回事儿了,不就是生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