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领导还需要小金库吗?


为配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对小金库的清理,前不久,中央纪委公布了《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的处理依据作了明确规定。尽管此前曾对小金库进行过多次清理,而且效果寥寥,但我相信,这一次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当今的领导有谁还需要小金库?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小金库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原因:从收入这方面来说,对预算外收入管理不严,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二条线,单位违规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对收据缺乏统一和严格的管理,致使单位用自制收据收费,等等。从支出这方面来说,单位对资金的支出缺乏必要的约束,支出随意性较大,支出科目太宽泛,对支出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签字,使得支出无人监督也无法监督,甚至单位领导与财会人员沆瀣一气,通过转移支出,达到设立小金库的目的。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设立和使用小金库,都意味着领导干部要承担违法违规的风险。首先,通过设置“小金库”去花钱,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其次,对外要瞒过组织和监督机构,对内要逃过本单位大部分人的耳目,从长远来看不是易事。第三,事情万一败露,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面临着党纪政纪处分,甚至刑事处分。
本着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当今的领导还有谁需要小金库?
当今的单位基本上都是预算资金充足的。一般来说,财政拨付给单位的资金都是按照上年度单位的收支状况来预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的。为了保证争取到足额的资金,单位领导一般都会在有权决定预算的领导面前陈情,将自己单位的收入说得尽可能的不如人意,而将支出说得尽可能的绝对必需。因此领导想用钱想办事是不成问题的。
当今的领导统一思想、驾驭全局的能力都是很强的。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仿佛土皇帝和天王老子,谁也不敢得罪,也得罪不起,基本上是他想怎么用钱就怎么用钱。事情往往都是这样,领导从财会室领出去的是一摞摞的钞票,而交回来的却是一张张他在上面签字同意支出的发票。面对这样的发票,财会室的工作人员能不接吗?财会室的人早就和领导勾结在一块了。对于这种人,领导是很容易将其收买的。如果收买不成,给他调换一个工作岗位就是。而一般的财会人员是乐得和领导进行利益交换和分赃的。
有了这种关系,一个单位的资金怎样运用,支出如何,除了主要领导和少数人,普通人是没法知道的,甚至连领导班子的有些成员都不会清楚,谈何监督。
即便实行财务公开,也是资金使用结果的公开,而不是程序和过程的公开。不了解内幕的人根本就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对。譬如一笔招待费,就可以包罗万象。反正在招待费的使用上没有谁能对它有个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度的规定。有些单位即使没钱赊欠也要吃喝。因为再穷也不能穷领导。
有了这种方便,当今的领导可以大手大脚地花钱。花公家的钱就如花自己的钱一样,比花自己的钱更不心疼,花钱如流水。摆阔气,抖威风,轮流吃请,打牌赌博,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哪一天没花公家的钱,哪一天就不舒服。反正钱花掉了,随便划张发票就行。一个不会花公家钱的领导,在同行面前是要遭到耻笑的,说得最多的是这个人没魄力,没能力,太老实,没出息。
但领导们是不会仅仅满足于张扬这种大手大脚地花公家钱的豪气的,他最想做的应该是如何把公家的钱财化为己有。有了可以自如地使用公家钱财这种绝对的权力,做到这点一点也不难。除了多划发票谎报支出外,开饮食娱乐店所,是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有人客来时,这种场合是领导们理直气壮地花钱的好去处,没人客来时,他们也可以在里面逍遥自在巧立名目地花钱。这其实是一种合法的洗钱。比起台湾的陈水扁们,他们的这种洗钱方法安全得多。
这一切都是由不受监督的权力带来的。想一想,你要是当了单位的一把手,当了主要领导,享受着可以随意使用公家钱财的方便,你还会去设立什么小金库吗。我的答案是不会。即使单位里面有人建议这样做,你也会以这种做法违背党纪国法严辞拒绝的,并且顺便可以对提这种建议的人进行一番反腐倡廉的教育,反正不影响你当领导的幸福和快感。如果现在还有人热衷于设小金库,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在政治上思想上不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开放不够,观念上不创新,属于应当淘汰之列。
 
20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