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公司参股英国歌鸟公司带来的四点欣喜
关键词:中投公司 歌鸟公司 主权基金 政治意图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最近可谓双喜临门。
其中的一喜是年报总体表现好于其他主权基金的年报:
成立将近两年的中投公司8月7日发布了首份年报,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投实现净利润231.3亿美元,2008年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即境外投资)回报率为-2.1%,公司资本回报率为6.8%,按照权益法计算的公司资本回报率为11.7%。这应该来源于一年钱的战略调整。其他部分国家的主权基金在2008年的投资回报的亏损率依次是:韩国投资公司(66.7%)、新加坡淡马锡(31.4%)、挪威政府养老基金(23.3%)、海外地区主要六大主权基金(15.2%)、GIC的亏损率分别为(14.4%)。
虽然中投的这主要得益于汇金公司在中国的几大行之间的赚钱结果,颇有些“堤外损失堤内补”的意思,但毕竟是结果好一切都好。
在2009年8月7日的媒体见面会上,中投监事长金立群表示,“参照其他主权基金去年30%左右的亏损,如果中投不是去年7月份调整战略,投资回报就不是-2.1%。”而所谓的战略调整,就是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经济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中投放缓投资节奏,并采取了持有现金为主的策略,在境外组合投资中,现金和现金产品保持在87.4%以上,避免了像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的损失,也为今年的投资腾挪出更多可灵活运用的资金。
也难怪楼继伟表示有可能会再多争取一些资金用来投资——可谓踌躇满志!
另一喜是以不同方式参股美国之外的实体公司——歌鸟房地产(Songbird Estates)公司。
英国的歌鸟公司目前拥有金丝雀码头集团(Canary Wharf Group)61%的股权,位于伦敦金融区的地产开发商金丝雀码头拥有的写字楼和零售物业面积达到1410万平方英尺,类似于北京的金融街,聚集了许多金融机构。
由于需要偿还到期贷款,歌鸟给中投公司提供了机会,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进入并参股,从而得19%的股权的无表决权优先股,并可以向英国房地产公司歌鸟董事会派遣两名成员。据说,歌鸟将尝试发行股票来筹集偿还在花旗银行的8.8亿英镑贷款,避免破产命运。然而在过去18个月,伦敦地产市场价格蒸发了约50%。所以,貌似中投公司是救了歌鸟一条命。
同样在公司者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几家公司中,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的持股将达到30%,美国全球基金投资持股约27%,而中投持股比例约为19%,高于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的约10%。
本人也曾经在2008年10月用两篇文章对中投公司进行过评论,从中投在黑石、大摩的案例引发对中投公司背景与性质等方面的的因素,并试图对中投在投资方面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中投公司的资金是取自于民的。中投公司不过是“掌柜的”。是代替国家更是代替13多亿国人来管理这笔钱。
正是与以前的投资业绩相比,本人才感觉这次针对英国歌鸟的投资决策是值得欣喜的。
本人所谓的欣喜主要来自于如下四点:
首先是中投公司自主决策权有所提高,并尝试摆脱政治干预的阴影。
任何一个主权基金都可能会由于其身后的政府背景以及其决策的政治意图而为被收购方所排斥。而政治的背后就是国家意愿,这种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往往就很难讲。有政治意图的投资,即使手中拿着大把的钞票甚至真金白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会被当成是不受欢迎者,因此,其实更好的投资是为吉利这样的公司去收购福特属下的Volvo,先把颜色洗涤干净(至少是貌似干净)了之后再进行投资。
其次是不再把焦点瞄准美国,至少可以降低对强势美元的追捧。
我们很希望看到以其他的不同币种结算的情况。既然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不争的事实,那么就不要执迷不悟了。虽然中投也曾经投资过澳洲的公司,此番投资英国的公司,显得不是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毕竟方向是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投资决策从关注金融市场转变成为关注实体经济。
任何资金都势必要投入实体经济,不管是作为龙头的钢铁与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是房地产等不动产,或者是医疗及高科技产业,金融资本是要靠产业来赢利的。
因此,任何投资公司都不适合给别的投资公司输送弹药,更不要说是中国的国家投资公司给别的国家的投资机构输血,就很明显是更为弱智的决策了。那不仅由于链条的加长而使得利润率有所降低,而且有助纣为虐的感觉。
具体在投资领域,不管是股权还是企业收购,都要买实惠的,不做财主。
不给那些原本就苟延残喘的国际金融机构输血,而是用自己的专业团队,在科学的判断、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的投资决策。
第四,中投对歌鸟的投资,已经从单纯的财务投资深入为选派两名董事的方式。
单纯的财务投资仅仅是做财主,但选派董事的投资就是要介入到运营层面了。
虽然那董事从将来的角度看,或许仅仅是象征意义,但毕竟是一个逐渐理性的市场行为,而非单纯的头脑发热的行为。
投资机构有了资金就是要投资的,虽然很多时候,投资的风险很难控制,但资金多了就会形成压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所需求的利润压力就越来越强。
越是国家的钱,就越要承担更多的赚取利润与降低风险的责任。但任何个人与机构都有一个不断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我们也需要为其留出包容的空间。
只要不是以国家意志为核心取舍,只要是以市场规律为决策的唯一(或者主要)依托,对于暂时的“看走眼”与浮动亏损,我们还是能够包容的。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