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信任理解自己的家长
日前,在和好友交谈中很自然地将话题又情不自禁地扯到了孩子的身上。说是情不自禁是因为我们这些50后在一起,诸多话题中似乎一定要有孩子的内容,至于原因嘛,大概是大家都很自然地意识到,关注孩子的成长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主要的责任之一。好友很感慨地说,他们这一代人与我们之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味地按我们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那将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在行为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这代人与我们的父辈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和我们的后代、那些年轻的80后们,却形成了极其泾渭分明的差异。
例如:我们这代人都很看重工作的意义,敬业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为了做好工作,点灯熬油、废寝忘食这样的选择对我们这些人说来,都是家常便饭、没什么稀奇的。而年轻的一代却崇尚即时享乐主义,他们非常看重自我,将八小时之外、公休假期视为神圣的个人领地,绝不容许别人以工作的名义肆意侵犯。其次,大概是成长年代的痕迹吧,我们都有很节俭的生活习惯,即便收入状况很好,也往往是考虑到方方面面,子女教育、父母赡养、防病养老等不时之需等都会有所兼顾,日常开支的原则基本都是有便宜的就不买贵的,有实惠的就不会考虑奢侈的,总之,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了我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与收入状况的高低已经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而那些年轻人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月光族”,当月的收入当月统统花光,甚至透支未来。今天花销明天的钱。他们潇洒地为追求时尚买单,他们认为生活节俭是迂腐、守旧、不思进取,是不会享受生活。
再有就是,我们是富有强烈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人,即便是在农村当知青、在工厂当工人,也总是要求自己积极向上,成为对社会有价值和有贡献的人。在家里,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中流砥柱,对上要承担赡养老人的重担,对下则要肩负起抚育子女的责任,因而在我们这代人的行为方式上,习惯地“为别人着想”是我们共同的特点。而现在的年轻人则奉行“以我为中心”的处事哲学,他们很少有“替别人着想”的思维方式。诚然,不能武断地据此就认为“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了”,时代不同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境遇,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差别当然是明显的、巨大的。其实以上三个方面的差异仅仅是从我们这一代人的视角得出的认识,年轻人也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许在他们看来,保守的消费观念在客观上是阻碍社会快速发展与进步的绊脚石;全身心地工作是对人性的泯灭,是不人道的行为,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享受;至于责任感的问题嘛,优先顾及自我利益的实现,本来就是基本的人权,没有理由对此提出什么非议和指责。这是不同的视角和价值观的差异所致,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年轻的一代当然应该具有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嘛。
中国人心中对自己的子女都有望子成龙的幻想,将这种幻想与现实进行对接,有自知之明的国人,都自觉地将自己的想法从天上落回到地面上来。真实的想法其实无非是: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十几的动手能力,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能够自食其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里的“对社会有用”也不必提升到什么“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而是因为你只有对社会有用,才可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也才能够在解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同时,也能在充分体现自己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人生的价值与快乐嘛,这其实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零点集团的袁岳在自己的一篇题为“对孩子的低度要求”的博客中,列举了家长在子女培养方面的几个行为误区:把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变成对孩子的要求,把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变成对孩子强加的行为标准,把社会流行的某些事物当成自己孩子必须获得的社会财富,然后对孩子做这做那学这学那瞎忙乎,实在是害孩子的成分多于帮孩子。
他在总结归纳了许多家长的子女培育的经验教训之后,进行了这样的概括——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有几件事情是不该做与需要少做的:例如,替代孩子决策、设定孩子的人生理想、用上课的方式一味地增加课外艺术与知识课程、只许考虑与追求社会上看起来体面的职业与成就标志,这些做法的根底是要孩子从家长的“高标准”出发做人。而家长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则应该是:给孩子见识更多的自然、社会场景,让孩子有机会在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体验,用启发与有趣的方法加强孩子们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兴趣,在孩子人格与价值观形成以前让他们记得未来有一个方面的专长与自己的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指的孩子基本属于在学生阶段的类别了,其实我们还应该关注家长们与那些已经告别学生时代的大孩子之间的关系。学生阶段的孩子面临的问题相对单纯,而已经走向社会的孩子所面对的挑战往往更加现实和严峻,比如他们必须面对职业的选择、职场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个人的感情婚恋和组织家庭的问题等,这些挑战比起以往的求学应试那些指向单一的经历,当然要更加多元、更加复杂、更加富于挑战色彩。处在这一阶段的年轻人,对家长的依附性已经大大降低,家长不关心是不可能的,但横加干预往往会帮倒忙。我觉得聪明、理性的家长应该平和自己的心态,将自己心中的关心化作平等沟通与耐心倾听的行动,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信任与理解,放手让他们独自处理本该由他们自行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成长的营养,体验生活与职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