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沉淀,专业


08年转瞬即逝,回望08,似乎是自我隔离封闭的一年。09年的一切显得那么新鲜,那么真实。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现实社会。

重和昔日老友聚会,虽时隔几个月未见但竟有物是人非,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之感。他们似乎离我渐行渐远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变化更让人欣喜,各个渐入佳境,开始步入职场成功期。

掐指算来我们这帮人涉职已然三年了。其他人大多还在我们初涉职场时的行业企业——培训行业,少数几个跳出又跳回,惟独我依然游离于外。想我们从懵懂的业务员到现在稍现老练的职场人士真是世事弄人呀,两年前的我们犹如热锅上惶恐的蚂蚁,在职场上焦躁地爬来爬去老焦虑着赚不到钱,如今我们也算油刃于职场,收入渐趋稳定。回想昔焦躁惶恐的我们是多么幼稚呀!

感慨于职场成功法则——在一个行业积累,沉淀的越多,越专业越容易走向职场成功。我也是深谙此成功法则的,但从未象今天这样深切体会和感受过。昔日老友的发展轨迹是对该法则最好,最深刻的诠释。

回想前不久一个客户聊天时对我说的——“一个年轻人什么最重要?不是赚多少钱,而是经验和积累以及价值观的确立”。当时深以为然,现在则更是。又回想起大学时期看的一本成功学书籍提到的成功曲线图理论:

 

曾几何时我自持博览群书具备最先进的理念,可以超越或缩短世人所谓的积累期,然到如今方明白看到学到不如领悟到更不如做到。看到知道仅仅是认知是知识,这些不加实践体悟只会沉睡于大脑皮层深处,无异于无知。

综观人生和命运,真是机缘巧合又似乎有个无形的手安排着一切,好象要让每一个人和物都各归期道。不!应该是无数的手,每个人,每个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手,这就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是统一的,但社会科学规律却是千变万化的,所以造就了千奇百太的人生和社会政治环境。

我的两个朋友的发展之路最为耐人寻味。一个女生,当年一起在培训业做销售时她似乎一直游离于销售人生状态,浑浑噩噩,怨天尤人,终于一天她悄然辞职,去追求女人们所向往的惬意生活。然时隔不久她又回来了,只不过转换了角色,从事讲师助理之岗位,自此就扎根于此岗位,中途换过一家公司如今已成这家公司课程经理,收入稳定可观。一次销售岗位的逃离,一次离职又入职,一个岗位变化。似乎发生的一切只是为了将其安置在课程经理这个岗位上。这背后呢?是否隐藏着很多东西,我说过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只手让一切发生和归位,这只手是什么——是性格和价值观。她的性格刚烈果断,决定了他在课程经理与业务员之间更胜于前者,她渴望轻松欢愉地享受生活决定了她必付诸逃离销售岗位的行动。一切的一切加之环境的影响就发生了,她背后的一只手将她归位了。

另一个朋友,男的。07年时在职场折腾了个顶朝天,连续换了9份工作,四处游击,已至于过了08年春节只能身揣800元来深。为了快速入职稳定下来随意地投简历(他求职时一贯如此),很快进入一家认证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捉襟见肘的经济压力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只为了多赚些钱。不曾想他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年时间连出40时多单收入10多万,成为行业翘楚,各种资源蜂拥而至,业务越发顺手遂辞职注册公司自己单干。他说今年是他最精彩的一年,也是他转折的一年,他说今年确有些运气,连老婆有着落了。他的案历如何解释呢?首先,天无绝人之路,转机往往在绝境中诞生。从性格上来说他随性,外向,喜交际,爱折腾致其9易工作致身文800的境地,再次随性选择和迫不得已的投入,使其赢得事业转机,同时行业性质亦使其个人特长得以充分施展,赚钱发财的价值观使其逐渐顿悟,爱折腾的个性使其开起自己的公司。

由此联想到叔本华在《人生智慧录》中的一句话“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每个人的生命自始自终都具有同一性格;每个人的一生就像用同一主题所写出的不同文章而已。我们力量所及唯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力发挥我们个人的品质,让我们从事的事业,能够用上我们的才智,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避免其他的纷扰,因此我们就得选择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行业和生活方式。”

所以我说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只手——“性格和价值观”。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几年发展每次都伴随着理性思考,基于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思考缺乏对自我特长,喜好,感受和现实环境的体察,因此走出的路必然是割裂的和机械的,在割裂和线形机械中发生意外即机遇的概率应该是很低的,因此要达到成功之路必然漫长,这也是为什么爱折腾的人更容易和快速走上成功之路的原因!我必须有所改变,更多地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依据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决定。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