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与〔无〕的玄妙论


  老子哲学以〔道〕与〔德〕为其理论中心.但要知其真义,必须先要了解〔有〕与〔无〕的玄妙,始可窥其堂奥.现将个人对有与无的研究浅见恭述如下,敬请方家给予斧正,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使用『有』的有八十二次,『无』的有一百零二次,而使用『道』的有七十三次,『德』者四十一次。从数字统计上看,『有』与『无』其被重视的程度是不在道或德之下的。

  另外我们先从第一章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可发现『有』『无』的重要性及其多方面的意义。现

  先从『道德经』来论述有与无之别及其两者间之关系:

  一.『有』与『无』之别

  『有』万物之母:有与道同体,均为万物之母。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说明道是万物之母。而『有』亦为万物之母,如一章「有,名为万物之母。」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可见『有』与『道』同体,都是万物之母。

  『无』─天地之始:四十章「有生于无」,这很明白地指出:『无』在『有』之先,亦即『无』在道先。同时一般学者也认为『无』与自然』属于同一境域,所谓「道法自然」,其意在此。老子认为『道』为「有物」,『无』为「无物」。因此言『道』,则曰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言『无』,则曰:无物、无状、无象。

  二.『有』与『无』的关系:

  二章「有无相生」,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四十章「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几章中,都说明了有与无的密切关系如「有无相生」有无二字虽为相对词,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茶杯的本质是『有』,而其中的空间却是『无』,两者的存在是相互为生,相互为用的。在十一章中对此说的更明白:「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辐有中空,才有车的功用,『有』给人以便利,而『无』是用来发挥『有』的功能。

  小结

  老子使用有无两字,真可说是微妙玄通,在自然中流出了天地生万物的养育的奥密,同时全书的观念与哲理在『有』『无』之间都很严谨而有脉络的展现出来。

  简单的『有』『无』两个字,在古代圣哲中,能使用其表达思想哲者,老子为第一人,而能运用得精辟入微,玄机处处,在当日无人出其右。数千年来使用有无到如此境地者,己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