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达卿)在铁矿石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买主,对价格没有话语权;在稀土矿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卖主,也没有话语权。当力拓间谍案曝出后,部分国人觉得似乎找到了偷看我们底牌的人,找到了我们无产业话语权的原因。但一个间谍只是商战上的一个工兵。谁是工兵背后的摇扇者?为何摇扇者能够得逞?
产业要强健发展需要产业智慧。关系到国民经济重要命脉的能源领域,我国多是国企独大。不可否认国企改革的成就,但也不容回避计划经济痼疾下的非市场余毒仍侵蚀着一些企业,一些产业:一些企业负责人实为政客式管家,他们关心政绩及支撑政绩的短期绩效,超过关心企业基业常青和战略发展。
这带来产业智力的弱智,产业官僚的滋生。在对外开放中,部分管家的弱智,被外资识破并利用。从而产生两个结果:一则,众多本土企业成为被拴到外企全球化产业链上的羊——繁衍的越多,被卖的越多;吃的越肥,被宰的越快;二则,一些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外资企业,成为能源市场的群狼,他们掌控能源产业的话语权,随时为补充自身的能量而猎杀肥羊。
造就中国羊式企业的奶妈,就是我们还在努力改变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产业观念。这些奶妈还不太懂市场经济规律(中国市场经济探索不过三十年,全面对外开放也不过三年多),她生育的多数企业,产业链自身缺乏协同,产业与产业也缺乏协同,成为不懂社会分工的绵羊群。因此,在国际竞争中,我们的羊式奶妈越多,羊式企业繁衍越多,被围猎的越厉害。
我们还不得不认同一点,中国企业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的奶爸,恰恰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同业企业。没有外资强者的竞争和围猎,中国企业永远没有觉悟。奶妈的制度和观念给与我们企业生长的身体,奶爸的竞争与搏杀给我们企业成长的智慧。
铁矿石高价与稀土矿贱卖等现象,表面上是中外企业的讨价还价的较量,实际上是中外能源产业供应链的战争,本质上是羊式奶妈和狼式奶爸,在产业智慧上的比拼。在这类比拼中,我们还处于下风。但在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年轻的中国能源企业,正趁外资巨鳄在风浪中自顾不暇之际,而奋起翻身:羊式企业要进化成狼式企业。
但国际能源战略物资市场仍风猛浪大。近日,中石油、中石化等海外并购遇挫的消息接连传来。而且中国能源企业的直接收购,会不会也买下新的供应链危机?产业进化一定是产业智慧的进化。市场竞争不是比企业规模,而是比产业智慧。在包含着现代制度、创新科技、产业协同、预警防范等产业智慧的能源供应链上。中国企业的问题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一 铁矿石猎场
真假中国价
——奶爸的一课
这所谓中国价并非胜利的美酒。一是,中钢协与FMG达成的价格既没有实现最初40%-45%降幅的目标;二是,35.27%(粉矿)降幅还不没达到铁矿石行业的基准价格。三是,该合同有效期是从
颇让国人不解的是,同是铁矿石进口大国的日本却总站在卖主一边。其一,中国2009年对矿石价预定在40%-45%的降幅要求时,同是买主的日企不但无意和我们一起搞团购价,还近乎迫不及待地和两拓达成仅为约33%(粉矿)的降幅协议。这不是和卖主穿一条裤子,倒逼中国价位?其二,在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僵局时,同受高价之苦日本企业不但没声援我们,反而对中国钢企的抱团谈价横加指责。6月l4日,日本著名的《产经新闻》发文蔑称中国是不按国际惯例行事的对手,并呼吁制止中国企业在铁矿石争夺战中的“横暴”行为。
中国、日本都是铁矿石进口大国,在钢铁市场都有要从外国买粮草的羊群。但当中国羊为买草讨价还价,日本羊不但跟我们一起不谈草价钱,竟还诬蔑我们的讨价行为。这是怎样的群羊?掀开其羊皮大衣,你就明白那是什么羊!明白谁是中澳铁矿石交易背后的摇扇者!
首先我们先确认一个事实(一直被我们误看);日本已非能源贫乏国,而是铁矿石供应大国。日本财团经济研究者白益民指出,“仅日本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拥有权益比例的铁矿石控股产量就位居全球第四位,年开采权益超过4000万吨。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日本财团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
在对全球铁矿石资源围猎中,日本财团凭借银行和商社两个推手,搓成了两把超级牧羊鞭——把财团内部的关联企业结成纵向作战部队,把本国其他财团企业联合成横向战队。并且凭借资本渗透、技术输血、信息遥控,最终把巴西、澳大利亚等能源战略物资供应国,温和地演变成了自家的超级牧羊场。而在澳大利亚如何挥舞牧羊鞭的?
在纵向战队上,三井财团部分拥有力拓(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集团)核心矿山Robe River等资产,就靠财团内三井物产商贸投资,商船三井的运输物流等,拧成纵向一体化的物流链;在横向战队上,三井财团旗下三井物产、新日铁,结盟住友财团旗下住友金属工业公司,与力拓共同拥有和开采West Angelas和Pannawonica两大矿山。三井财团还与伊藤忠商事联合,同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第一大铁矿石集团)合资开发其三座矿山。这就组成了贸易、制造、金融、物流横向编阵,编成了日本超级战队。
合纵连横,日本财团企业建立了环环相扣、协同并进的钢铁产业供应链。
在国际铁矿石贸易大舞台上,日本财团像演一场提线木偶戏。通过财团下情报机构的信息链、银行企业的资金链、商贸物流链组成的供应链,编织成一根根木偶提线,操纵巴西、澳大利亚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日本财团又像蜘蛛一样,把产业供应链织网全球。2003年,三井物产在收购了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销售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母公司Valepart公司15%的股份。如今全球三大铁矿巨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基本都成为日本钢铁供应链上的一环。被日本财团通过参股投资、合资等形式,绑在日本钢铁产业战车上,在产业链上共生,在供应链上结盟。谁在幕后控制铁矿供应链,谁在左右铁矿石市价,不言自明。
因此,无论铁矿石涨价或者降价,中国钢企像蛛网上的飞蛾,都要被动挨宰:当2005年2月中国钢企与三巨头焦灼谈判时,三井财团的新日铁单方面主动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71.5%的涨价协议,随后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达成协议,中国钢企只能屈从;2008年2月中国钢企再战铁矿石谈判时,又是新日铁和率先和巴西淡水河谷达成65%的涨价协议,中国钢企再次接受;2009年5月当中国正为40-45%的降价谈判时,还是新日铁抢先达成33%的降幅协议。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只能被牵着鼻子跟着日本钢企的价位走。
牵手还会变黑手。
在经济景气国际铁矿石涨价时,作为铁矿石买主的新日铁竟甘做牺牲,为铁矿石涨价定调;在金融危机下铁矿石降价时,新日铁又做急先锋,为较小的降幅定调。这时,国人才看清,新日铁是和中国宝钢等不一样的羊,只是披着羊皮而已。灰狼只关心手中的供应链牧羊鞭和定价权屠羊刀,围猎入彀的羔羊:
当全球铁矿石涨价,作为铁矿石买主的新日铁(三井财团企业)就少赚一些,但作为铁矿贸易商的三井物产,铁矿物流商的商船三井就可以多赚些;反之,当全球铁矿石降价,作为铁矿卖主的三井物流就少赚一些,但作为铁矿买主的新日铁及其他企业就多赚一些。区别只是牧羊鞭的挥法不同,屠羊刀的杀法不同。
而无论铁矿石价涨跌,掌控着中澳和中巴铁矿石供应源、贸易渠道、运输物流的三井、三菱等财团,都能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赚得盆满钵满。这些日本财团——狼式企业群,就是那些不成熟中国企业的奶爸,吃透他们的价格战背后的教义才能成熟些。
冲出了狼群?
——羊式企业进化
买得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产巨头FMG股权,就意味着我们能放心地买到澳国矿石吗?谈得35.27%(粉矿)的降幅,就意味着我们能顺利获得适价铁矿吗?首次拿得所谓的铁矿石“中国价”,是中国钢企冲出了狼群,还是走进了新狼群?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合作!因为双方企业高管全部出场:华菱集团总经理李建国、华菱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曹慧泉、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经营委员小笠原和夫、日本邮船散货运输(中国)公司董事长上萩隆。还因为这个协议有诸多伏笔:“将为双方建立更加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国际贸易作好铺垫。”
这是一个令人不解的合作!长期以来我国铁矿石海运由外资船公司垄断。在国家大力倡导“国货国运”的今天,在中远集团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干散货船公司的今天。华菱又与日本邮船签订了一个长期捆绑协议(在
海运费疯长的日子并不遥远,华菱也曾很受伤。由于中国铁矿石海运基本垄断在日本、澳国、巴西等海运企业手中。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曾言,“2007年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更大的不是铁矿石涨价,而是海运价格的翻番。海运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铁矿石涨价,从巴西运往中国的铁矿石价格约为每吨20美元,但海运费超过了50美元。”海运费比铁矿石价格还高。七份铁矿石价中,五分是海运费!
在饱经外资海运企业垄断性价侵蚀下,我们倡导的“国货国运”为何难实现?这不仅要中国海运企业思考,更需要一些中国货主企业思考。遭遇外资企业围猎,难道中国企业就只能做各自逃命的羊,就不能进化成协作共生的狼?
暂时还不能!第一,因为国企的绩效考核等看各自的业绩,而非看长远战略。为让年终数字更好看,谁给鲜草保业绩,就跟谁合作。这造就出大批的羊企业,各自为眼前的草而很容易被分兵瓦解,伤害内部协作共生环境。第二,我们的对手企业是社会分工严谨的狼,他们也擅长分兵瓦解的战术。他们和一些中国钢铁等企业的战略协作,不正是对中国钢铁供应链的战略性阻断,或瓦解?善于活用《三国演义》的日企,似乎比我们更懂里应外合的战术。
狼群围猎羊群时间,总是先找出幼弱或缺乏抵抗力的羊。但企业狼群围猎时,恰恰更喜欢先猎杀肥壮的头羊。组建于1997年的华菱,华菱被称为我国钢铁企业第二梯队的头羊。(华菱在今年2月成为FMG第二大股东,目前占股份17.34%。
当国人在为华菱与FMG顺利合作而庆祝我们渗透铁矿供应链上游时,日本财团是否也在因日本邮船与华菱的顺利合作,暗庆为掌控中国钢铁供应链又拿一城?揽到华菱这个新头羊,将可获得诸多新市场。正如2002年,三井物产与当时中国钢铁第一梯队的头羊宝钢合资,建立宝井钢材加工配送企业,如今已成中国最大的高端钢材物流企业。借此物流合作,三井财团旗下的在华钢铁产业供应链与汽车等产业供应链,又达成了横向的协同。优势超越中国本土钢铁、及汽车企业的横向供应链协同。
今日,年轻头羊华菱是否是步入一个新的狼群?我们还不得而知!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钢企与FMG合作还面临诸多凶险。其中,最直接的风险是来自物流与供应链的风险。我们就是可以与FMG合作采矿,但是我们能否顺利地把矿石运出?是否又遭遇新的关卡?
FMG成立于2003年的,在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地区有5.2万平方公里的采矿区,和其大哥必和必拓及二哥力拓是邻居。但是,一则FMG在2006年2月开建铁路、港口等物流设施。在铁矿石专用铁路线,港口码头等物流命脉上都不完善,这也导致其产能很低,目前年产量才4500万吨。二则,在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上,这个新兴矿企遭到两位老大哥挤压。两拓自1960年以来在铁路和港口实施垄断,使FMG的皮尔巴拉地区丰富铁矿资源(预计拥有约200亿吨矿石资源量)无法充分开发。
虽然2008年4月,FMG获得澳大利亚公平竞争委员会初步裁决,有权进入必和必拓铁路线,对其铁路线附近的矿山开采。FMG可把自建铁路线与必和必拓的铁路干线形成环线。但巨大的投入资金缺口让FMG再困手脚。日前,FMG之所以愿给中钢协35.27%的降幅,是要拿铁矿资源换基建投资(中国要提供不低于60亿美元的投资)。但进入皮尔巴拉矿区的中国企业应明白,那不是太平地。狼群布局已好,而且中国企业已吃过败仗。为了推进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等,西澳政府近年计划修建贯穿西澳中西部矿区南北,共计约700公里的两条铁路,和Oakajee深水港项目(澳大利亚近年推出的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10月,为对Oakajee深水港项目招标。西澳政府要求两家当地矿产企业Murchison公司和Midwest公司,各提名一家基建企业竞标。Murchison提名了他与三菱合资的铁路公司OPR(Murchison和三菱各持50%股份),Midwest直到最后才提名了有中资背景的Yilgarn(中铁物资总公司持股16.7%。若竞标成功,中铁物资总公司将和中钢集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四家国企联合控股50%)。
明眼人可看出,OPR和Yilgarn竞标背后,是中日企业团开展的对澳铁矿物流与供应链的较量。而这次较量,最后以中国五大央企支持的Yilgarn落选告终。有专家称,中国落选是因澳方担心有中国政府背景的五大国企等,控制当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后,会让澳方陷入被动(日本财团的参股、合作投资等软控制和软渗透,比中国企业强势控制,更容易让澳方放松警惕而接受)。
日本财团拿下了Oakajee深水港(海关出口)等物流基建项目,等于咬住了澳大利亚铁矿石物流的一大咽喉。加上其商船三井、日本邮船等物流势力及财团的协同供应链驾驭,西澳是否会成日本财团企业的私家围猎场?
无论如何,五大国企(涵盖钢铁生产、钢铁贸易、钢铁物流及物流基建等企业)的协同,让人看到羊式中国企业正向协同抱团的狼式企业进化。对于还没实现抱团的本土企业,以及误抱灰狼当伙伴的企业,这值得研究。
二 稀土保卫战
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主,中国在价格上没有话语权,因为整个供应链被外资操作,我们还容易理解。但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卖主,中国在价格上依然没有话语权,整个供应链也在被外资曲线操纵,我们难以理解!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话,如今为国人津津乐道。中国拥有全球95%的稀土,全球供应量有97%来自中国。稀土指化学中镧系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共17种元素。在当代科学界公认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六大新科技群领域的应用都必不可少。美国的35个战略元素和日本的26个高技术元素,都包括了全部稀土元素。稀土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足见其价值。
中东石油资源让中东国家肥得流油,而中国拥有的大量“比石油更昂贵”稀土却被卖成猪肉价。到今年8月初,我国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的出口价格跌至7万元/吨,而在2007年的最高价17万元/吨。
谁在贱卖我们的稀土?
我国稀土资源虽然分布广泛,但有重点集中。在我国内蒙古、江西、四川、江苏、广东等地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重点集中在内蒙古包头市和江西省赣州市。其中包钢白云鄂博矿稀土工业储量分别占全球的62%,占全国的87.1%。
我国稀土工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因国内稀土资源分布广,加之国内对稀土价值认识不足,在上世纪80年代后,无证采矿、乱挖乱采等现象也没得制止,使得稀土产能过剩。
我国虽较早地掌握国际领先的稀土技术,但因为商业化发展不足,稀土产业不规范,领先技术没有找到好的企业载体,甚至出现技术流失。如原来只向在包头、上海、珠江三大国营稀土厂推广的稀土分离技术,被利益驱使分散到各地方企业、私营企业及合资企业中。羊式繁殖由此蔓延!
到2002年初,我国稀土企业已经达170多家,分布在10多个省市,其中内蒙古就达60家,但年处理能力在2000吨至5000吨的只有10家,其中年处理能力大于5000吨的只有3家。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差。目前国际市场稀土需求量为10万吨/年,而仅我国稀土产能达20万吨/年。每年剩余10万吨,怎不贱卖,日美等国家乘机大量廉价收购中国稀土。
而中国众多的稀土生产企业,80%的为私营企业。既没有彼此股权等合作协同,又没有行业组织促成抱团。各个稀土企业都独立对外出口,这使得外资企业能分兵突破,谁开的价位底就给买谁的。明显的羊群式企业。
珍贵的稀土资源,却任人贱价宰割,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羊式奶妈,在于落后的产业化意识,唯利是图的小产业思想在贱卖我们的珍贵资源。
谁在贱买我们的稀土?
由于日本电子、汽车等产业对稀土的高度需求。在进口我国稀土的国家中,日本稀土约83%来自中国,占我国出口量的46%,可以说中国过去每年近一半稀土贱卖给日本。而日本把从中国廉价进口的大量稀土储存在其海域海底,目前日本稀土储备量已足够使用20年。
为保证稀有金属物资供应链安全,日本早在1983年就制定稀土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储备镍、铬、钨、钴、钼、钒、锰等7种稀有金属,后又把铂、铟及稀土三类资源列为储备对象。而这些资源90%依靠进口。而其最大的进口源就是中国。如何保证其稀土供应链?
据《国际先驱导报》最近报道,日本为防止大量从中国采购稀有金属等引起中国警觉,“就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乃至东南亚设厂,从中国转口,甚至大量收购广西、云南一带走私的稀有金属原料或半成品。也有一些日本企业以谈判投资矿山为诱饵,大量从矿山企业购买稀有金属原料。
据调查,近两年,日本从我国采购的渠道和策略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大量、公开、集中采购转为多批、少量、分散采购。还有一些通过中国香港、泰国等地进行转港贸易进口。其目的一是转移视线,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采购时间差,扭曲正常的供求关系,打压和操纵市场价格。
如此巧妙的隐形稀土供应链,折射出我们太多懒羊羊、笨羊羊,而我们面对不是儿童动画中的灰太狼、红太狼。而是非常懂社会分工,懂抱团协作的精明狼群。
贱卖背后的供应链
战争最荒诞的可能是,失势者会把大伤疤当功勋章炫耀。在对外资的稀土市场商战上,在稀土供应链控制战上,我们就有拿伤疤当功勋章的羊。
在内蒙古某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网的宣传资料上可看到,“产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中外合资企业有9家,以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日本三德金属株式会社、法国罗地亚电子与催化剂材料企业集团、日本清美化学株式会社、日本稀元素株式会社……”
这肯定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招商引资的业绩,但也肯定是日本稀土产业链渗透,供应链嫁接的业绩。而且这条被操纵的供应链越来越隐形:从早期的直接采购——商贸运输——回国贮存、加工的供应链条,变为近年投资产地——合资生产——出口流通的供应链条。
细心人可看出,2002年像日企投资中国稀土策略的明显分水岭。
这一年10月24日,由日本昭和电工株式公社、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东海贸易株式会社、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共同投资建成组建包头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分别为60%、30%、5%、5%),投资者身份已说明其在供应链上的分工:昭和电工是供应链组织者,包钢稀土是设计生产商,东海贸易是贸易物流商。日资控股的供应链还能为谁服务!
沿着包钢稀土的外资合作圈,人们会惊讶包钢稀土,这个种在中国最肥沃稀土资源上的粗壮大树(包钢稀土的白云鄂博区,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62%,占国内已探明储量的87.1%。包钢稀土拥有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科研、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身上已经长满了桑寄生之类的寄生藤(合资企业)。这些寄生藤蔓生都有着更强大的根,也有着更强大的吸盘。
除了上面日本控股的昭和稀土(生产和商贸),还有
在日本企业群对包头市稀土开采企业的变相渗透,到稀土开发技术变相掌控,无疑是一条从矿产采集、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出口贸易的供应链控制。
我们的政策能阻断了外资直接批量采购的供应链,但难挡本土企业合资与售股的热情。一个个合资企业如桑寄生藤,变相驾驭中国稀土供应链,轻而易举地廉价嫁接吸收中国高投入研发出的先进技术,直接在本地吸收稀土矿源,为其所用。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把这视为国际合作的功勋章。这种“直把杭州做汴州”的产业意识,可能是更大的潜伏危机。
该怎样保卫稀土?
有专家表示,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多稀土矿,但按照目前过剩开采,30年后,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稀土将被掏空;再过20年,江西稀土资源将开采穷尽;14年后,曾经世界储量最大的中国钨矿资源,将化为乌有。而美国、澳大利亚等稀土资源国却封存自家矿藏,做战略储备。中国急须加强稀土资源的战略保护。
2005年,商务部和海关开始禁止“稀土原矿”出口,并大幅上调了稀土的出口税。2009年4月,国土资源部进一步采取降低国内产能等措施。目前工信部已经编制出《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强化资源控制。
但这些政策基本多是被动的防守。靠采取限制出口,压缩产能保护稀土能源安全,还不够。
市场经济下的能源安全已经不是拥有与否的问题,因为我们拥有的未必是我们驾驭的。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资本、技术、管理驾驭资源。贵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的猫岭金矿、云南的播卡金矿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三大世界级的金矿。但如今三大金矿虽在国土之上,却已不属于我们:他们分别被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资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如何驾驭能源供应链?
首先,要驾驭这些资源首先需要强势的民族企业。因为稀土市场的近170家企业,分散生产,产业协同差,才造成其整体竞争力差。在这方面五矿集团和包钢集团已开始行动,去年11月,五矿集团联合赣州企业成立了五矿稀土(赣州)股份公司,欲建成世界最大集采选、加工、物流、应用一体化的稀土企业集团。去年12月,包钢稀土联合部分子公司及其他企业组建了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对当地稀土产品统一收购、定向销售,强化供应链完善。建立包括开采、加工、运输、储藏、配送、回收一体化的全物流体系。
其次,亟待本土企业强化横向联合协作。在全球化供应链中,中国企业缺乏横向协作,每个企业单并作战,牺牲大量原料和土地等成本,却得利最少。日本财团经济研究专家白益民指出,中国在能源物资供应上可学习日本财团模式。日本在铁矿石、石油能物资,以财团银行做后盾,以商社做供应链组织者,集团内外企业相互参股,互派董事,互换市场信息,相互制约,规范发展的局面。协同完成对能源物资的掌控。
再则,中国稀土行业要建立行业中介组织。中国拥有稀土资源超过石油输出国组织拥有的石油比例,但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为联合起来为油价定调,而中国没有类似的强势稀土行业组织。在对外出口贸易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各自谈价,反而被外资企业分兵瓦解。
另外,需要本土稀土行业企业升级技术,推进应用。我国稀土消费85%用于冶金、机械、石化、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仅13%用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也低与19%的世界平均水平。若不能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应用,中国稀土资源依然可能为人所用,我们依然不能掌握供应链的制高点,掌握产业话语权。
三 更多的沙场
中国能源物资供应链安全问题,不只是在铁矿石、稀土等领域,还包括石油、煤炭等领域。这些能源市场同样存在着诸多供应链问题。能源供应链,尤其全球化的能源供应链是个漫长的链条。它包括上游矿山等能源产地勘探、开采,中游的生产、贸易、运输,下游的储备、加工配送等,其中交叉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能源供应链安全建设中,中国企业不但要强化纵向供应链,还要强化横向的贸易、金融、物流等关联企业方面的协作共生,合纵连横成就中国坚实的能源供应链。
石油供应与物流安全
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并购捷报频传。但这些捷报多半只有上文,没有下文:并购是否获批?近日,一些收购案的下文开始出来。
9月14日,有媒体报道,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以利比亚业务为主)已在官方网站披露,因中石油收购未获利比亚方面批准,中石油已放弃收购这家小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海油联手13亿美元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一石油区块20%的权益。因拥有该石油区20%权益的安哥拉国有石油公司决定行使第一优先权,使之可优先按照中方出价收购该区块权益。
而中石化以72亿美元高价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还没来得及高兴。8月25日消息,伊拉克石油部副部称,如中石化收购Addax属实,将把中石化列入黑名单,禁止参加伊拉克油田招标。伊拉克石油部认为,库尔德人在北部地区签订的生产分享协议是非法的。因Addax在伊拥有的石油资源就在库尔德人控制区……中国企业为何全力收购海外油田资源?收购海外油田资源就可化解中国石油供应危机吗?
无疑,中国石油供应危机正在凸现: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美国能源部有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更高,分别为65%和76%。巨大的燃油缺口,迫使中国企业加紧海外寻油。但中国燃油供应链问题,还不只是油源问题。中国在国际燃油物流等环节短板明显。狼式的企业同样在包操中国燃油供应链。
其一,我国目前主要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进口(中国进口原油50%来自中东,22%来自非洲,12%来自东南亚),而90%以上依赖海运完成。但是我国石油90%以上靠外企油轮完成。而服务中国的燃油海运队中日本(以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三大公司为主)和韩国承载近70%的运量。中国海运企业仅能承担10%的运量,运力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近洋地区。其二,中国进口油80%走马六甲海峡等,60%的进口油走亚丁湾,而这些地方都是海盗频繁袭击的地方。这两则是外部因素。
其三,国内能源企业与海运、贸易、金融等产业链关联企业的横向协作不足。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级的海运企业、造船企业等,却没有抱团协同。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曾在一篇关于中国能源运输安全问题的文章中指出,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450万吨,中国海运企业承运的近700万吨,仅占总运量的约10%。中国近90%进口油物流命脉掌握在日本等国家海运企业手中。这一年,秦晓倡导能源运输国家队,以保国家能源供应链安全。2003年,招商局集团与中远集团合资组建中国第一支LNG运输船队。
值得称道的是,2004年底,招商局集团再次联合中石化集团、中化集团、中远集团及中海油渤海公司发起成立了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能源运输国家队。截止2009年8月,该公司有油轮18艘,合计载重吨约340万吨。另外,中远集团截至2008年油轮船队运力(包括10艘VLCC)约为450万载重吨。但这些运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需求,而且油轮普遍老龄化,船型小。
目前,中国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供应链也依然被外资操纵。日本三大海运及物流企业(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凭借着财团主导的造船、商贸、物流、能源企业的横向协同,垄断中国能源海运线。一则高涨海运费;二则,强迫中国客货企业签订“长租船合同”,提高并收取租费,并把资金加速回笼造船。使日本海运企业得到充足资本扩张能源运输船队。三则,当油价高企,日本海运企业却有藏匿油轮,压缩运力,制造租船市场虚假紧张,迫使中国石油进口企业跟其签订更高的租船费。
这种玩法和铁矿石一样,日本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能源运输队。凭借这种狼式围猎,2006年日本海上货运企业净赚服务费高达6575亿日元,成为日本服务贸易的最大创收户。当中国企业开始觉醒,投资建设能源运力时,日本企业又捷足先登。看重中国油运市场潜力,川崎重工旗下的川崎造船公司,早在1999年就和中远集团各投资50%,在南昌成立中远川崎。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油轮制造企业。2007年,川崎造船增资300亿日元,再次与中远合作在大连建设造船基地。
而且日本凭借着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做起石油出口的贸易。而沙特这样的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正在成为石油进口国。2009年2月2日,有媒体报道,沙特石油巨头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将从日本石油贸易商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购买约300万吨石头。
其四,我国能源供应企业自身的供应链不完善,链条复杂,造成我国普通油价高于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有媒体统计在中国,炼厂、批发及运输环节利润可能占到裸油价的41%,远远高于美国、欧洲。
其五,中国能源物流通道建设不足,海运、铁路、管道等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关节尚未充分打通。而且我国过分依赖海运通道,在石油的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方面目前发展不足。
在液化天然气领域也如此。2005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只占世界总量的1.3%,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1100亿立方米,而国内提供的只有900亿立方米。到2015年,我国液化天然气缺口将达800亿立方米。而日本在液化天然气方面没有中国的紧张,因为在全球几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都有日本控股、参股、合作的企业。而且日本投资覆盖开采、生产、运输等供应链的各环节。
中国油气能源供应链如何建设,除了积极想日本财团这个奶爸学习外,一则中国能源企业要积极完善产业链,建立覆盖上游开采、生产到中游销售、运输,及下游仓储、配送等各环节的供应链。这一点,目前国内;二则,要强化能源产业关联企业的横向协作,强化银行、商贸、物流、生产企业间的横向协作,组建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方阵,以交叉持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强化关联企业的协作共生;三则,需要强化管道、港口、铁路、油库等油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煤企的供应链整合
在煤炭领域中国可以相对少些忧虑。今年5月11日消息,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发现煤炭总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田,成为新疆发现的第四大煤田。7月28日消息,新疆准东煤田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累计探明煤炭储量超二千亿吨,成为我国最大煤田。但作为消费大国,中国煤炭资源依然紧张。
而且这个市场的繁荣因为资源丰富,草太多,而养殖出太多羊式企业。煤炭产业弱小散乱现象严重,多数煤企产业链缺乏,造成整个煤炭产业供应链分散。这种市场情形使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中安全生产事故最多、伤亡最严重的行业。
好在今年8月28日消息,山西省启动国内规模最大的行业重组行动,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煤炭企业超过2200家,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按照计划,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
如何整合变身?羊式企业变狼式企业,但不能让喜羊羊变愚笨的灰太狼。笔者认为,除了企业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整合外,还需要一个产业链的完善整合,组建完善的煤炭产业链。我们国内也不乏成功标杆。
成立于1995年的神华集团经过短短十几年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产业覆盖煤炭、铁路、公路、航运、电力、综合物流等领域,拥有朔黄、神朔、包神、大准四条自营铁路和黄骅、神华天津等港口码头资源。在煤炭生产这个死亡惨剧屡屡发生的领域,神华集团这个超级企业从创立到2008年,仅因安全事故死亡一人。神华集团的成功在于全产业链模式,保证了能源供应链的强势运作。
2006年8月成立中能国际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也是一个标杆。主营业务为全国电力系统的电力燃煤采购供应、全国电煤物流网络的港口、仓储集散与混配中心建设及日常电力燃料、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气等国际国内贸易。并与中煤、同煤、神华等矿业集团长期密切合作外。这实际是一个全产业链模式下的新型能源供应链服务企业。
目前国内煤炭企业中的开滦集团在煤炭供应链领域也比较先进。开滦集团已经由传统的煤炭生产企业转变成一个以煤炭供应链服务企业。2009年上半年,开滦集团的物流业务收入达105亿元,位居全国煤炭物流业首位。
能源供应链如何建?
近年来国家能源战略政策的完善和今年初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石化产业、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的出台,显示出国家正在重视能源物资供应安全。但一些政策也显示出我们还缺乏能源物资供应链意识。所占有并不等于所拥有。中国要运用产业供应链的智慧,驾驭能源供应链。
要供应链安全,就需要产业链完善。目前,在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石油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本土市场的产业链相对完善,石油企业形成了管道、铁路、公路等主要物流运输方式,但是其国际化产业链还和日本等国际企业存在很大差距。
在与外资企业的竞合中,民族企业既不能不设防地贸然开放,也不能采取狭隘的保护意思。能源供应链建设时刻都要以我为主,我们不排斥合作,合资,但合资合作一定是服务于我们产业主导权的合作及合资。在宝钢与日资、包钢稀土与日资等合作企业中,似乎我们仅仅眼前利益分红者,而我们产业的情报被外资随时掌握,我们的产业供应链条被外资企业控制,我们的能源实际被外资曲线控制。
在横向产业的协作上,急需建立产业关联的金融、商贸、物流、生产等企业的协同,以交叉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形式,搭建企业的横向协同方阵。大胆借用日本财团模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产业协同共生模式。如中铁物资等五大公司,协同进军澳大利亚铁矿石市场。
能源矿产供应链建设,既包括软性的产业链管控建设,同时也包括硬性的物流通道的一体化建设。我国在能源物流上,从远洋船队、港口、铁路、管道等都还存在专业化不足,物流环节缺乏无缝链接等问题。因此,一则,需要能源企业树立一体化供应链管控意识;二则,需要大力建设港口、铁路、管道等能源物流基础设施,推进能源运输多式联运和无缝链接;二则,需要加大对能源物流企业的整合升级,培育强势的能源物流企业,建立能源运输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