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财产申报不是唯一也非终极反腐制度
李华新
针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终极反腐制度”的观点,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高新民今日表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对反腐倡廉肯定有用,但未必是终极反腐制度。 (中新网9月11日电)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将于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高新民在做客新华网时,新畅谈“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反腐倡廉进程时谈到了制度反腐的问题。对于高教授的名气,在搞党建的人们心中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自然人们对此事是充满期待的,其中的一个议题,是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而如何申报,谁来监督申报,申报之后,如果是有违自己真实的收入,申报如何公开,如何使得这些被申报的官员真的有一种如刺在背的感觉,使得一些人真的不敢再有贪腐的行为,使得自己的行为廉洁起来。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高新民表示,反腐倡廉不能单独看一个制度,还要有其他制度,比如公开透明的制度。应该感谢高教授的及时提醒,因为在在坊间这样的观点百姓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当国家的权利在日益膨胀的时候,那个叫做“利维坦”的怪兽,会对国家统治下的子民进行更加严厉的管制和统治。于是人们便提出了如何分治这种权利。现在当一党执政的现实使得反腐,仅仅是一党所为时 ,作为一个执政党,如何能够真正对自己的官员进行有效的反腐时,一个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就如此艰难,可见这些正在享受制度的惠顾的官员心中的那番心情。在其他的制度以及配套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使得这些官员的行为真正受到约束,使得自己的不敢伸出接受贿赂的手,也使得那些行贿者同样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或许会对制度反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仅仅是财产申报就会使得一些贪官自动消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配套措施。
只有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大背景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才能最大化,效果最大化。“在人治的条件下,就算你申报了又怎么样?”具有这样的认识,其实作为制定官员财产申报之初有关部门就会考虑到的,而即使是用一种犹报琵覇半遮面的方式进行了申报,那么对于一些已经贪腐成瘾的某些官员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压力,而且这种方式是从来没有过多。因为假如我们的社会制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习惯,一种惯例,那么有些事情就会立马露出马脚,对于一个官员的弹劾,还是具有积极正面回应意义的。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制度比没有要好很多。
现在人们看到了通过网络进行举报监督的可能,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周久耕案件,就足以证明,民间的反腐作用的不容低估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网络民间反腐在深度和广度上已有所推进,民间反腐人士除了自建网站外,更多的则是在各大知名论坛发帖制造轰动效应,最大限度地为纪检部门、检察机关、监察部门提供有关腐败行为的线索。
在民间网络反腐的强大攻势下,2008年,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深圳“猥亵女童”局长林嘉祥,剑阁“节约”局长曹正直,“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等官员相继落马。今年以来,东阳市审计局局长韦俊图,因2003年公款支付娱乐消费的清单在网上发布引来舆论哗然而被免职;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党组书记、副指挥吴权书,也因网友曝光了一份当场官员低价购拆迁安置房名单被“双规”……
我们经常说到民间监督的力量,而且这些成功的案例也说明,民间正义的声音,民间监督的作用,以及通过这种自发的方式对于反腐进行必要的监督,丝毫不会影响执政党威信和制度反腐的建立。民主形态的监督,以及人人都有这种监督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谁来对财产申报有最终的评定,来自民间的反腐力量如何发挥正常的作用,而不会使得反腐的正规渠道总是受到反腐滞后的诟病,将这样的一个权利真正交给大众,而且也会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无中生有者的中伤,同时也是需要考虑到。
你的一切言行都要负法律的责任。而民主和法律的制约,并且一开始进行申报的时候,你不是去走个过场,使得那些官员谦卑起来谨慎起来,会有一种如履薄冰发感觉,那么,你心中膨胀的“怪兽”,就不会置法律与不顾了。
高教授说,监督本身既有民主的监督也有专制形态的监督(只有上对下的监督没有下对上的监督),而共产党倡导的是民主形态的监督,大的民主形态的监督。大的民主与法治前提之下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才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否则你搞了也未必起太大的作用”。
唯一和终极的反腐,不会是因为有了财产申报就会使得腐败销声匿迹,但是使得贪腐者心中有所顾忌,因为贪而终日惴惴不安,也许真是说明了反腐的制度化和民间监督的更加广泛性的作用。
腐败不是一块什么臭豆腐,也不是外面艳似桃的痈疽,而是食之就会朽腐心灵,沾上就会危及自己的卿卿性命。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