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滨海大道:促进资源大整合 吸引游客“闯关东”
本报记者 刘长杰 葫芦岛报道
“去年这时候我每天只能卖25公斤左右,现在每天可卖到100公斤。”坐在滨海大道辽宁与河北交界处卖桃子的付大姐指着川流不息的车流说,“都是北京来绥中海边旅游的人买走了我的桃子。”
付大姐介绍说,原来这里也有一条公路,但又窄又破,除了吉普车,轿车基本走不了;今年滨海大道建成通车后,北京的游客蜂拥而来,她的路边小生意也借机火了起来。
见微知著。付大姐的“火”并非偶然。“今年葫芦岛旅游产业出现了井喷行情,上半年旅游人数已突破540万人次,全年突破一千万人次没问题。”葫芦岛市旅游局副局长袭锦宁说,除了部分景区升级改造的原因外,由于自驾车旅游者持续增加,滨海大道的竣工通车成为该市旅游产业井喷的首要条件,这条高标准的滨海道路,真正达到了“引客出关”的目的。
滨海大道葫芦岛段西起绥中县万家镇孟家村,止于连山区打渔山脚下大河口西岸处。主线贯穿葫芦岛市境内海岸线,规划全长180公里,途经绥中、兴城、龙港、经济开发区、连山区共4个县(市)区和1个开发区,工程总投资20.2亿元,将于今年9月1日全线贯通。
作为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滨海大道的建设无疑为加速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推动沿海土地的整合与开发,促进旅游资源的利用,加速沿海经济产业带发展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葫芦岛市地处东北经济区和华北经济区的交汇点,北与资源大区内蒙古相连,东可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辐射,西可与京津冀城市群开展区域合作。葫芦岛的东部沿海地带几乎覆盖整个辽西走廊,是不可多得的“黄金海岸”,聚集了全市的主要优势资源。
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船舶机械、能源电力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就沿海开发开放而言,葫芦岛港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深水大港;就旅游业而言,葫芦岛已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辅以发达快速的交通优势,将使东北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对葫芦岛市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战略格局出发,葫芦岛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确定并完善了对外开放格局:即沿180公里的滨海大道,构筑了东起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经兴城临海产业园区,西至绥中滨海经济区的沿海经济带,共7个开发区,目前各点均被列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范围。通过沿海经济带的牵引,葫芦岛将形成沿海和内陆地区的良性互动,形成高水平的新型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先导区域。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滨海大道使龙湾海滨、兴城古城及海滨、菊花岛、绥中碣石、九门口水上长城等旅游景点串联为一体,形成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观光经济带。当前,葫芦岛市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沿线景
观规划工作,倾力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沿海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教育科技等旅游胜地,加速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滨海大道的建成,不但实现了与河北山海关的零距离,还把北京、河北的大部分游客从传统的
北戴河旅游地吸引到绥中、兴城和葫芦岛龙湾来。”葫芦岛市交通局局长张海平认为,滨海大道的建成通车对促进当地渔民、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当地的农民这样说,滨海大道既是一条经济区的连接线,也是一条咱老百姓的生命线、致富线!”
***此为发表于20090810时代商报“辽宁沿海千里行”系列报道专栏的第十八篇报道原文,发表时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