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总局误读了“开胸验肺”


 

 

农民工张海超因患尘肺病却得不到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认可,为讨公道,只好无可奈何地爬上手术台,要求医院给他“开胸验肺”。此事一经报道,全国哗然,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与广泛关注,当然,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近日,担负全国职业病防治职责的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司司长任树奎对外透露,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会诞生一种新的职业,即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员,其主要职责是在企业负责建立健康档案、组织体检、宣传知识等。据悉,这项制度正在个别省份的企业进行试点,有望不久在全国推广。

一个普通农民工的不幸遭遇,能够促使国家监管部门反醒思考警钟长鸣,从而改善与提高监管水平,这是政府的进步。只是,治病救人一定要对症下药,如果头痛医脚,则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反而可能耽误治疗。增设健康管理员的措施正是国家安监总局南辕北辙误入歧途的表现。

依照常理,健康管理员一定是企业的员工,既是拿企业的工资,必定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叫员工拿企业的钱却去与企业对着干,这于情理不通。如果碰上了无良老板,那么这位管理员不但不会去向安监部门检举揭发,要做的恐怕恰恰是帮助企业进行隐瞒撒谎,届时,健康管理员就是安监部门弄清真相的第一道障碍。

当然,如果政府财力雄厚,一定要给每个企业派驻健康管理员也未尝不可,只是这样做的效果恐怕仍然是难遂人愿,因为企业既然可以让专业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胡言乱语,难道不能使一个小小的健康管理员视而不见?还有,将宝贵财力如此大面积撒网,是否符合纳税人的意愿?

更令人忧虑的是,倘若安监总局的这种监管思路被其他监管部门所效仿,则无论是企业自掏腰包还是财政全额拨款,中国企业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读者想想,如果明天哪个企业出现了食物中毒,则食品卫生部门必定要求增设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岗位;不幸后天哪个企业又出现了内部偷盗事件,则公安部门必定要求增设治安安全管理员的岗位。如此绵绵不断,新的职业倒是层出不穷,只是企业恐怕早已没有活路。

是谁逼迫张海超走上了“开胸验肺”的悲壮之路?表面上看是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是该机构缺乏责任心或者可能收受企业贿赂所致。其实,背后有更深层的体制原因,即该机构拥有郑州市唯一职业病鉴定资格的垄断权力,这种超强的垄断权力使它敢在众多医院的确诊面前藐视真理独断专行。不幸罹患职业病的企业员工在这种权力面前,要么俯首贴耳自认倒霉,要么铤而走险“开胸验肺”。

要防止张海超式的悲剧再度发生,最要紧的不是要求企业设立什么职业健康管理员,而是应当让张海超们在身体不适而怀疑自己患有职业病时,能够及时准确地知晓真相,这是他们维权的第一步。失去了这第一步,其他任何维护他们权益的善良愿望都是空想。

因此,国家安监总局真要帮助张海超们,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破除职业病防治所在职业病鉴定方面的权力垄断。只有让更多的医疗机构能够畅所欲言独立无碍地发表观点,则企业不必担心张海超们会夸大其词,张海超们也不必担心企业能掩盖事实,真相自会大白于天下。

可能有人担心,多家医疗机构观点相左不断打架怎么办?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即使是争辩吵成一团糟一锅粥,也比一家机构一言九鼎一手遮天要好。员工认为自己患有职业病,员工可以自己设法求证;企业认为受到欺诈,企业可以要求重新鉴定,权力对等,方能实现利益平衡。在多家医疗机构诊断面前,劳动部门或者人民法院拥有更多信息,裁定与处罚岂不是更加便捷准确!

当职业病鉴定允许医疗机构充分竞争,医疗机构的鉴定便会越来越准确,无中生有或者有中生无都将影响到他们的声誉,而声誉则是与其长远利益紧密相连的;农民工有了选择权,他们也就不再走投无路,因为过了此村还有别店,企业根本无法搞定所有医疗机构而对员工瞒天过海。

破除某个企业在生产与销售上的垄断,消费者才能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破除某个机构在职业病鉴定方面的垄断,被鉴定者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知晓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