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发展从来都是一副温吞水的架势,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得之幸也,失之幸也?这个城市从来是消费收入两不旺,待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屡创泡沫记录,数年间起伏跌宕(当然整体态势是走高)之时,济南房价虽然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始终慢慢悠悠以至于并没有机会创造吸引眼球的房价,房价几乎关系面子名声了,价格不够高似乎说明城市经济不够活跃,比如青岛因地利和政策优惠经济一路走高后,房价被各地涌入的高消费阶层抬高了,青岛本地人民一方面被房价压着喘不过气一方面打肿脸充胖子说着“我们经济发达”有面子,以至于梦想如最近网上蹿红的“被自杀”一样“被直辖”。
房价涨的慢,本是好事,对于普通刚性需求、对于投资者、对于开发商多方都是个好事,因为慢慢涨价符合市场承受能力,毕竟济南的人均收入不是年年翻翻,不要太快的涨价一方面可以保持开发商不断的利润增长,又不至于一桶水把脆弱的刚需火苗浇灭,同时连绵不绝的缓慢涨价更给了人们对未来不动产升值的信心保证。大家都有得赚,岂不正好。在全国各大城市房价火爆的数年中,这样理想市场的预期怎么能真的出现在济南的楼市中并延续达?
其实,这是因为前几年济南房地产市场化的步伐比较慢,楼市缺乏真正的开发商品牌和产品品牌,市场供给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居住理念都还未达到较高层面。这里并不是在为房价飙高叫好,房价上升时市场发展的一个并行事件,作为济南这样一个城市,其地位应该成为区域性房地产市场的标杆,在产品理念、开发理念、居住理念和消费水平方面应该有更高的空间,同时济南作为省会也应该有更完善的居住保障制度和机制,这样有天价的好房子留给能消费的人,也有便宜的适用房留给需要安居的人。而不像以前的济南楼市,有钱有品位的买得到地段却买不到真正的高档住宅,缺钱的群体又住不起房子,只有中间段千篇一律的各类小区和胶着的房价。一个市场化日渐成熟的市场,其分化是应该的,其房价的分化也是正常的。而这一切才刚刚轮到济南……从去年起的房价上涨在经历08年底的低谷后09年继续创出新高,万元房价早已突破,而普通住宅产品的市场均价也是一路走高,每平米售价7000~8000元这一档的项目也是越来越多,济南房价开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路上。
可是如同小沈阳所问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是现在呢?济南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规模扩大带来大量刚性需求是房产市场提升的第一波动力,而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众多一二线城市的品牌开发商开始发现济南这个锅温吞水——有消费力、有需求、市场产品空白和高标准运作空间都很充足,因此08以来,众多品牌地产(这里不再列举)入驻济南,自拿地伊始虽然有的要快速开发、有的要长远图谋,但毕竟把更高档次的运作理念带给了济南,其品牌的内涵和实际价值都给济南市场更多新东西,有品牌则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更能创造高价高质产品开辟新市场,济南人有了更多选择,房价在需求的不断释放中一路走高。也许是经验使然,人们觉得——房价泡沫终于轮到济南了。
当然任何经济动向往往含有双重影响,物价上升与流动性泡沫很难分的太清晰,否则也就没有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这一说了。
房价飙升带来两个挑战:一、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会受到冲击,因为高利润的商品房开发会吸引更多资金,而适用房的开发政府一定要承担更多责任。二、经济大环境尚未出现否极泰来的形式,扩张性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必然有限度的,09年之后济南房产市场同样不可过于乐观。
高房价只代表了楼市的一个方面,现在轮到济南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开发、投资者都应该以成熟心态去面对它带来的方方面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