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统能源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灾难性的能源危机正在逼近
国际能源署最近对全球800多处主要油田所做的评估显示,多数大油田已过产油高峰期。目前,石油生产的下滑速度几近两年前评估的两倍。未来10年左右全球石油生产就可能达到高峰,这较此前大部分国家的预期提前了至少10年。
第二节:气候恶化下的全球气候框架协定
美国政府在6月公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份名为《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是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领导下,由美国13家政府机构及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其重点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农业、卫生、水资源以及能源部门的影响。
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50年里观察到的气候变暖,主要应归咎于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排放的罪魁祸首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森林砍伐和农业活动也难辞其咎。报告认为到本世纪的气候变暖将大大高于上世纪。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5℃。到2100年,预计还会上升1℃到5℃。
报告认为,有几个因素决定着未来气温的升幅。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那么气温升高的幅度到达低限(1℃)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如果排放量以目前的速度持续增加,全球气温的升高就有可能会达到上限(5℃)。
报告认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放缓本世纪及以后的气候变暖速度。及早大幅削减排放量将大大降低气候变化的速度和总量,比越往后采取措施产生的效果更明显。
这一报告不仅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 亦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丹麦瑞典联手推动全球气候框架协定出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日撰文,认为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在文章认为中国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全球大国,秘书长敦促中国基于一个负责的大国,领导世界民众打赢这场全球气候变化战争,文章认为没有中国的参与,今年根本不可能达成全球气候框架协议。
基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和历史阶段的特殊性,我们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从近年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优秀表现来看,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会有限的接受全球气候框架协定。
第三节:新能源成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项
中国在国际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日渐成熟的大背景下,在传统能源枯竭和气候变暖而危害社会的大背景下,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决定了在未来一个时期,新能源无疑将会成为突破现实瓶颈的有利方向的必燃选项。
事实上中国已经把国家刺激计划开支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经济。它的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动态可再生能源行业目前价值近170亿美元,同时也解决了近百万工人的就业问题。
随着9月22日,由潘基文召集的以研究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领导人峰会的到来,新能源无疑又将再次的摆上包括我国最高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者的议事日程。
综此,我们认为新能源无疑将会成为继网络后的又一新热点,从长期来说,新能源可以重点关注。而随着《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即将公布、9月22日潘秘书长就哥本哈根会议而召开的世界领导人峰会、及哥本哈根会议本身召开的临近,新能源必将再次受到市场追捧,对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可适度关注该板块。
第四节:新能源及衍生板块可适度关注
基于新能源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中国政府在当前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致力于节能减排。正如潘基文秘书长在文中所指出的,在中国推行的节能照明工程将为减排指明方向:通过更换节能灯泡,以此来改变国人的思维,进而改变世界。
综此,我们认为新能源无疑将会成为继网络后的又一新热点,从长期来说,新能源可以以战略品种重点关注。而随着9月22日潘秘书长就哥本哈根会议而召开的世界领导人峰会及哥本哈根会议本身召开的临近,新能源必将再次受到市场追捧,对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可适度关注该板块及衍生的诸如节能灯泡类股。
(详细内容请见新能源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