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中人柳传志


  性情中人柳传志

  
访英鹏兰德执行董事、《柳传志管理日志》作者 林军先生



  林军:柳传志的管理思想其中一部分得益于他的军校经历,然而一个时代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柳传志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带领联想成长,因此柳传志的管理思想也带着浓厚的中国特色的烙印,其中大部分的管理思想都来源于本土思想的一种提炼。

  先天还是后天            

  柳传志在不惑之年开始了联想的征程,从最初的怀抱理想却只能代理服务的小公司到鲸吞IBM PC业务的国际化集团,联想完成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柳传志也在带领联想向前走的道路上成长为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然而与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相比,在公司治理风格上柳传志又迥然不同。

  价值中国网:您在《柳传志管理日志》一书的后记中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您,那就是柳传志的管理思想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现在您对此有何新的思考?

  林军:
这个问题依旧存在,而且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商学院教育的滞后性,很难给真正的企业家们提供管理思想和沉淀,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是在一个外部环境不确定的状态下把企业做起来的,因此,他们的管理思想的形成本身有着中国特色。中国的市场经济本身有很多无中生有的特征,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的来源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和这个有很大关联。

  性情中人的管理方略

  许多人在谈起柳传志的时候总会送上一个词:性情中人。人们对于性情中人的理解往往会与金庸小说中的侠士联系在一起,不拘小节心怀正义,在做自己的事情时有自己的一套善恶尺度。而柳传志的魅力之一是他在拍桌子之后依然能够做出理智的决定。而柳传志本人也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坦率承认自己在工作中拍桌子的举动,但是当柳传志发现拍桌子之风在公司蔓延的时候便及时以身作则及时更正。

  价值中国:有人评价柳传志是性情中人,您怎么看?性情中人治理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林军:
柳传志属于外圆内方的企业家吧,大家说的性情大概说的是他的多次外露吧,但他也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性情中人治理公司的优势是能和员工走的很近,很容易形成凝聚力,但问题在于,可能过分的激情外露导致缺乏决策很难形成一致性和随意性。柳传志属于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很好的企业家。



  理性的企业感性的企业家

  当郭士纳成功的让大象走向舞台中央,舞动出震撼世界的舞步时;当韦尔奇头戴“世界第一CEO”的光环领着GE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时;当柳传志率领联想吃掉IBM的PC业务时;当任正非在非洲市场开疆扩土时,又有谁能够说当一个企业幸运的拥有了一位能力卓绝的领导者不是拥有了一份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呢?虽然这些传奇的企业家并不会被大多数企业所拥有,但是成功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思考方式却可以启发后来者。

  价值中国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种思想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林军:
作用很大,企业本身是理性行为的产物,但企业的人是感性的,是随意的,管理思想的沉淀和提炼,对于企业能形成一个声音,按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对中国企业的长大是必要的。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和世界级企业家在管理思想上的不同所在,中国企业家在微观和局部的思考要多得多。

  接力棒交给谁

  与同时代的企业家相比柳传志值得人们称道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解决了联想集团第一代领导人与第二代领导人之间的交接班。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举措,第一柳传志发现并培养了杨元庆与郭为这样的人才并成功平衡了公司新秀与老功臣之间的关系,另外就是柳传志急流勇退的抉择。

  价值中国网:分析与柳传志同时期的企业家我们不难发现,在企业领导人交接的问题上柳传志处理的非常出色。而现在许多企业则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无法完美的解决,您认为在这一方面柳传志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林军:
平衡能力。交接班之所以在国企里成为一种现象,还是和我们的国情有关,柳传志的出众之处在于,一是他在做增量,二是他采取了逐步实现的方式,柳传志的方法论比很多人都强大。

  推开国际化的大门

  在带领联想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柳传志提炼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管理思路。当联想推开国际化大门时接踵而来的便是不同的全新的问题,迥异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的语言与思维方式都时刻要求联想快速学习国际化集团的管理,并消化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柳传志留给联想的是一个可能,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可能。

  价值中国网:说到柳传志就不得不说联想的国际化,在联想的发展历史上进行国际化收购接手IBM的PC电脑则绝对具有历史意义。那么在联想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柳传志的管理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

  林军:
柳传志的管理思想是很本土的提炼,这给了联想在发展壮大过程一个支点,形成对话的机制和学习消化对方先进经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