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缩微


 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缩微

  柏文学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09年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积极响应,与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推动“质量和安全年”的宣传、发动工作,并通过“铸质量诚信,树消费信心质量诚信论坛”、重点企业签署《质量诚信倡议书》、中央企业“七查一访”等系列活动,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富有成效地向前推进,意义十分重大。

  中央部署“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虽然缘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暴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遭遇严重威胁,然而活动的现实意义必然深远。必将以“食品安全”为圆心点,进而如同心圆一样扩散到所有产品和所有服务,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活动。食品企业的诚信,是所有工商企业诚信的缩微,企业诚信又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缩微。

  曾记得当年,是工商企业率先喊出“以人为本”的响亮口号,然后被政界所肯定,最后变成中央领导阶层统一的执政意志,并在十七届党代会上加以肯定。“顾客是上帝”,服务对象是衣食父母的理念,也是工商企业最先领悟。所以现在企业界首先推行的“重公德、讲道德、守信用”,必将在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引起连锁反应,提升全社会的道德和诚信水平。

  企业诚信状况确实堪忧。企业间失信,流动资金被拖欠,经济往来资金不能兑现,应收款攀升;由此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应付款攀升;三角债成恶性循环链条;商品交易失信,合同欺诈、违约毁约;资金借贷失信,企业赖债、躲债和恶性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骗税、制假售假、制造传授虚假信息、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价格欺诈等等,信用全面恶化。

  社会诚信状况同样堪忧。如果问“现在还有什么能放心吃的”,不妨问“现在还有什么没掺假的”。身份证有假的;毕业文凭学位证书有假的;论文有假的;经适房申请资料有假的,经适房摇号有假的;彩票中奖有假的;官帽有买卖的;未成年人有领官薪的;领低保金者有开宝马的;已去世者有领退休金的;中考高考有代考的;上大学有冒名的。不一而足。

  其实,企业只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实体。企业的生存状况和经营策略,无法摆脱社会生活基本状况千丝万缕的影响。在某项社会环境影响的调查中,一私营企业主自揭经营黑幕说,他开始做食品生意时,十分谨慎,亲自选料亲自加工,十分辛苦,挣钱却没同行多。后经同行点拨,专购不法商贩兜售的伪劣原材料,生意一样红火,不仅人轻松还多赚了不少钱。

  诸如此类形形色色的个案不在少数。可见企业诚信深深打着社会环境的烙印,社会环境是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极其重要的因素。要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富有成效,就有必要解剖这些“麻雀”,找出原因。为什么讲诚信的经营者,反而不如不讲诚信的经营者赚钱多并活得滋润?怎样从社会管理制度的设计上,保障讲诚信者才能活得滋润,让良币驱逐劣币。

  自然人的诚信在更广泛的范围表征着社会的整体诚信水平。企业主只是法人和自然人双重角色。要重建企业诚信,离不开重建社会诚信。社会诚信,包括公权人诚信,自然人诚信,法人诚信。公权人诚信是指执政者带头讲诚信,党风和政风深深地影响着甚至引导着社会风气包括民风。对于败坏党风政风的非诚信者,要用外在监督的制度来保障其退出和禁入。

  自然人的诚信建设,要和企业法人的诚信建设一样,建立可供全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让不守信的自然人留下永远的记录,让不守信的人找工作难、贷款消费难、买保险难、找合作者难,从而引导自然人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自己的信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银行系统已有良好开端,但远远不够。法院和公安也拥有大量的数据,应该大有作为。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质量经济,信用经济,又必须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没有法治经济来为道德经济的底线做强有力的刚性支撑,那么竞争经济,质量经济,信用经济,都将在约束乏力的利益驱动下,像多米诺牌一样轰然倒塌。国家必须在法律层面规范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共享制度,这是“质量和安全年”的保障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