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业协会与深交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各会员单位提醒有意愿参与创业板交易的客户,尽早签署《风险揭示书》。
通过下发《通知》的方式来要求会员单位提醒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此举足见管理层对创业板开户工作的重视。不过,管理层下发《通知》,或多或少也与目前创业板开户进展的缓慢存在一定的关系。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场有效账户数达6344万户,其中,开户后实际参与交易的账户数达4000余万户。假如有1/4的活跃账户有意愿参与创业板新股申购或交易,那么开通创业板账户的投资者人数应达到1000万人。
但目前创业板的开户进展较为缓慢。根据统计,创业板开户工作自7月15日启动以来,至8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内,创业板的总开户仅为90万户。按此推算,到10月中旬创业板推出,其开户数约为270万户左右,大多数可以参与创业板交易的投资者没有开户。
为此,管理层有两重担心。其一,是担心创业板的开通缺少投资者的参与;其二,是担心创业板开户“前松后紧”,特别是当创业板正式开通的时候,会出现开户拥堵现象。也正因如此,不仅管理层,甚至一些媒体,一些热心的市场人士也是纷纷提醒投资者,创业板开户宜早不宜迟。
提醒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固然是一片好心好意,不过,如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的话,那么,“提醒”也就变成“催促”了。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并不足取。
作为管理层来说,没有必要担心创业板的开通缺少投资者的参与问题。因为按照目前的开户进度,当创业板于10月中旬推出的时候,创业板的开户数就达到了270万户,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毕竟创业板推出之初,挂牌上市的公司数量有限,投资者的参与人数太多,只会增加市场的投机气氛。至于解决“前松后紧”的问题,这就需要券商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甚至做好加班加点办理创业板开户的准备。而没有必要现在就催促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更没有必要拿“现在不开户可能将错过很多机会”来引诱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
投资者之所以在开通创业板账户问题上进展慢缓,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目前距离创业板正式开通还有一段时间,投资者因此不急。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对创业板的风险还缺少足够的认识。都说创业板是风险板,但创业板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投资者实际上并无真实的感受。投资者除了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了解创业板的风险外,也需要从创业板开通后的实际运转中来认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因此,一些投资者在开通创业板账户问题上保持一种慎重的态度,这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券商来说,没有必要一而再地“提醒”他们开通创业板账户。券商以及有关方面应尊重投资者暂时不开通创业板账户的权力,不要用好心的“提醒”一次次地打扰他们。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html/2009-08/25/content_400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