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公共必需品一哄而起涨价潮
全国水价上涨潮余音未了,又传来了液化气大幅涨价的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月19日10时43分报道,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液化气市场一改前期疲软走势,出现连续上涨,这已经在部分地区引发市场波动。福建: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涨,餐饮业及中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江苏:液化气零售价格尚未上调,非法倒卖扰乱市场供应。
最近国际油价又有所上涨,有消息称,8月底成品油可能要涨价,涨幅可能会高达每吨550元。接下来是否轮到电价上涨,虽然不得而知,但是,由于发电厂持续亏损经营和煤电谈判的僵局迟迟未完全打破,有关电价上调的呼声或消息已传出了不止一次。如果水、气、油,假如再加上接下来的电一哄而起涨价,那么,不仅是加重百姓生活负担一方面问题,而且,对正在复苏的中国经济也十分不利。
至于涨价的理由,水电气油垄断经营企业拼着老命吆喝着说经营成本倒挂、经营出现亏损,呼吁政府尽快涨价,使其摆脱经营困境。一些专家一直倡导的一个理由是,我国资源价格太低,不利于节约,主张中国实行高资源价格,以促进节约使用。并且扬言现在是资源价格改革的最好时机,其所谓的改革是涨价的代名词。
客观地讲,我国资源公共产品价格确实不算高,适度上调也无可厚非。但是,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一些专家所谓的好时机,其实正好相反。现在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失业增加,就业难度大,居民收入要么减少,要么失业失去收入来源。此时,一哄而起上调公共必需品价格,对百姓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从根本上复苏必须启动消费,而在金融危机阶段消费非常低迷,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消费,其中:轻税薄赋、低价格、少收费是政府理应采取的措施,如果全面提高公共产品价格,如果电气水价上涨,必然使得下游产品价格同时上涨,必然会抑制居民消费,对经济恢复没有一点益处。实在看不出涨价时机好在哪里?
在公共产品涨价上必须澄清几个糊涂思想。一些专家认为,现在CPI指数一直为负值,涨价了不就提高CPI指数了吗?这是一个完全不懂经济专家所说的话语。居民消费价格数的提高要依靠百姓实实在在的消费增加来拉动,百姓消费没有增加,而其单方面提高价格,那是拔苗助长。最终只有加重百姓负担,而对经济一点益处也没有。其次,一些人认为,公共产品价格提高了有利于节约资源。关键是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本来就不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一般工薪阶层以下家庭,哪一家不是省着水电气使用的。真正浪费的是公共单位、企业和富豪们。只要实行有区别的资源价格,这个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
至于垄断经营企业哭喊着成本倒挂、经营亏算,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是一本糊涂账。而给社会印象最深的是,一边喊着亏算,要求涨价,给国家要补贴,另一边内部特别是高官们却享受着高薪、高福利、高待遇甚至公务消费、浪费惊人。想提高价格和要国家政策补贴时,就哭喊着经营困难、出现亏损;到年终或者向领导汇报表功时,却说赢利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几大石油巨头)。因此,要提高价格,先给百姓一本明白账是前提。
当前,公共必需产品一哄而起涨价不是好时机,加重在金融危机中收入低且不稳定百姓的负担,抑制消费,影响经济根本复苏。因此,国家必须出面干预地方这轮一哄而起的涨价潮。
新闻连接: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xfsh/news/2009/08-19/18260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