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大专说明了什么?


 

在职大专说明了什么?
常保军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新闻,内容为“南京原市长蒋宏坤已于日前出任苏州市委书记,以接替从这一位置调任深圳市长(代)的王荣。在官方公布的蒋宏坤简历中,“在职大专”学历引起极大关注。”看到这个新闻以后,我特意上网看了看相应的网络报道,并浏览了一下网民的留言,从整体上,蒋宏坤能够当上市长,可以看出,与自己的学历和文凭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目前的党政领导人中,比较热衷拥有高文凭,其中真假,只有当事人清楚。但为什么一个“在职大专”会让这么多人关注呢?
由于一般人可能对在职大专不是太了解,根据字面意思看,就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而拿到的文凭,言外之意是,这个文凭还不是在脱产学习拿到,这样拿到文凭的领导多了去呢?为什么他的这个文凭这么受关注,主要原因是太真实了,真实的简直让某些人看了眼红。老百姓被假的东西蒙蔽眼睛的时间太久了,有时候猛然出来一个真实的,感觉很不适应。但这恰恰是目前的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尤其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对真实的东西追求的越执着,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这也是对领导人人格的一次体检。
其实,蒋宏坤同志自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文凭是“在职大专”这样的“卖点”“被新闻”。在我认为之所以“被新闻”,是因为至少符合了新闻的一个特点:少见。我们常见的现象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学历文凭职称也是按正比例提升的(就象部队职位与军衔有个大致的比例关系),偏偏蒋宏坤同志就不!媒体和读媒体的人自然给以褒性倾向。有意思的是,大家在认同其诚实时,并没有如通常挑剔地对待官们那样怀疑其能力。大家并不糊涂,知道所谓的学历文凭与能力实在没有必然联系。蒋书记等极少数高职位低学历的官们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学历文凭与职位同比例提升这个奇异现象的。说句公道话,那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高学历的官们也挺难的。解铃还需系铃人。答案很明显,只有掌握着官员们生杀大权的人事组织部门开恩了,蒋书记们的下一次升迁就不会再因“低学历”而“被新闻”了。
我们所看到的官员大多是博士,或者博士后,大多是硕士学位,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还有的冠以几个大学的客座教授,简直就是冠冕堂皇的骗老百姓,你数那些人一年在大学能出现一次吗?就像最将被双开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一样,经查,黄先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违反规定,收受礼金;生活腐化。但不管怎么样,人家还是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的兼职教授呢?试问一下这几个学校的学生,你们在学校见过这个贪官吗?他连最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你说即使去学校了,他讲的那些话在今天你再想想,难道没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吗?
在我看来,其实,官员追求高的、假的学历文凭都没有错,关键问题就是这个社会对于假的东西太缺少发现的眼睛和监督的体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