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我国每年近4万人死于乳腺癌


据官方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我国每年有4万人死于乳腺癌,在我国城市妇女中,大约25~30人中就有1人罹患乳腺癌,平均每年患者数以2%~7%的速度递增,发病率与五年前相比上涨了三倍多;我国城市及农村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上升了38.91%及39.73%,成为我国近年来城市中癌症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死亡率高达40%以上,其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医疗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卫生部疾控司和中国抗癌协会共同主办了世界上最大的乳腺普查工程,即“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该工程在全国建立100个乳腺普查基地,统一操作规范和各种标准,以35~70岁妇女为普查对象,计划在6年时间内为100万名适龄妇女进行乳腺普查。典型晚期症状,如果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治疗,将能取得有效止痛的良好效果。

大连黄海医院(解放军403部队医院)白主任说,目前普遍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第三,婚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已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第四,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增加。

    第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第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大多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病有关。

    第七,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据调查,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轻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平和。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第八,激素。乳腺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循证医学表明,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有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此妇女不能随便补充雌、孕激素。

    第九,药物。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增加乳腺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别慎重。另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