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不负众望,工商局率先在深圳谢幕


8月1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深圳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将减少15个机构》的文章开首介绍,在经济“战场”已扮演多年“急先锋”角色并取得辉煌战果的深圳,正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再次担当“先行军”。

7月31日,在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备受关注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掀开“盖头”。

据刚刚出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的王荣介绍,深圳市此次政府机构改革,共减少机构15个,占原有机构总数的25%。

此次机构改革的亮点,就是对一些部门的大规模整合,如将原规划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整合组成“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将原贸易工业局、科技和信息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信息办整合组成成“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最引人瞩目的,要数几个强势职能部门的整合。该方案将一向强势的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知识产权局整合组成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其最大的亮点,要数那个由“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演变而来、具有30年历史的“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完美谢幕。

工商行政管理局,这个由计划经济环境下为了遏制私有经济对国有经济造成威胁而成立的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依然一直沿袭历史思维,不愿意从原有对民营经济“遏制”职能转换成实质上的“支持”职能,其执行的法规,就有较多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条款,因此备受争议,呼吁撤销工商系统的呼声已经持续多年。因此,深圳此举合民心、顺民意。

由于此前深圳市物价局已经和工商局合二为一,深圳市改革后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具有了一般城市四个部门的职权。

看看原先这四个部门,“职责交叉”是他们之间最大的特点,按照制造环节和流通环节分别查处假冒伪劣,实际上可操作性就很差,也给不法分子创造了造假机会;商标管理本来就属于知识产权管理的范畴,却划给了工商部门;物价更是和工商有着不解之缘。

权力交叉,直接导致“有利益就抢,没利益就让”的行政弊端,成为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借口。

30年前,深圳市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较为平坦的路子。自去年规定人大代表将由“选举”变“竞选”,在三年内实行区长、市长差额选举的新闻,很明显地释放出中央要将深圳打造成“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田”的政策信号。

即使在这期间市长许宗衡因腐败遭查处,但深圳市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止。新市长王荣上任不久,即出台了这份极具前瞻性的行政机构改革方案,说明王荣不负众望。可以肯定,该套改革方案,对于全国各级政府下一步的行政机构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我的相关文章:
《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是立法的倒退
两会e案九:取消个体营业执照,缓解就业压力
个体户户均注册资金超3万,工商总局说漏嘴了?
天津大部制,工商职能再遭削弱
消协已成无良商家派出的卧底
一周三曝工商乱收费,工商总局应有个态度
山东省工商局,连中纪委的面子也不给?
新闻链接:
深圳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将减少15个机构
建议撤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民间设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