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是饮鸩止渴还是被绑架的决策(8月19日)


 

消费金融,是饮鸩止渴还是被绑架的决策

 

关键词:消费金融  金融创新  信用消费  拉动内需  饮鸩止渴

 

中国银监会813日宣布,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银监会将对此类机构采取先试点、后逐步放开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所谓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拟试点设立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

《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应为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出资人,且应具备最近一年末资产总额不低于600亿元等条件;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

《试点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设定了有关监管指标,如10%的资本充足率等。这也就是说,一家注册资本金3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最多可以放贷30亿元。在试点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仅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不涉及房地产贷款和汽车贷款。

《办法》规定了三方面相关内容:贷款利率不能超出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消费金融公司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对逾期贷款的催收应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采用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

 

虽然主流都是一些弹冠相庆的声音,很多德高望重的专家也乐观地表示,推出消费金融试点不会引发中国的次贷危机。他们认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又一新政,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消费金融公司在此时的设立,承载了金融创新和扩大内需的双重使命。以此来附和政府的决策英明。

但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上海的马红漫提醒,有关部门当对其生存环境和可能引发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圈子内比较熟的朋友更笑称其为“合法的高利贷”,而在本人固有理性而悲观的思维模式之下,也不能不表示担忧——消费金融很有可能是饮鸩止渴的决策?

 

一、信用消费不是中低收入者的福音:

现在,消费金融又使得生活中更多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先行解决。难道这是中低收入者的福音吗?对这个问题,本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无论何时,量入为出都是善意的理财方式,不管是旅游还是装修,结婚还是教育,或者简单地买个家电,一旦感觉到自己暂时没有钱都可以临时从别人那里摘钱来“搞定”,就会在理财过程中增添许多感性甚至冲动消费的充分,越是不切实际的冲动,所遗留下来的窟窿就会成为越沉重的负担。

在缺乏职业安全感的阶段,消费主导将引发更多的危机,为更剧烈的波动埋下伏笔。

 

众所周知,虽然大学生没收入,但由于这个特殊的群体背后依托着强大的家庭后盾,因而市场普遍认为大学生是相当有消费能力的,所以众多银行的信用卡把他们作为目标市场进行攻坚。

当信用卡的发卡公司大举进军大学生市场之后,却出现了许多差强人意的结果。比如信用卡办而不开,学生原本就不是未来消费,而仅仅是看在信用卡公司所赠送的礼品的“面子”上,才办理的信用卡;或者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某些大学生一旦开始刷卡就陷入了寅吃卯粮的境地,而且没有节制的消费就意味着要承担越来越重的财务负担。

那些负担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没有走出大学校园之前,就已经背负了不讲信用,被金融机构拉进信用黑名单中,即使最终把原本就承载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父母代替他们偿付所拖欠银行的债务,让那些原本理性的家长莫名其妙地成为最终买单的人,而这也把大学生拖入了寄生的深潭,有了相当负面的职业与人生开端。

 

二、出来混是迟早要还的:

推出消费金融无异于是让更多的人透支他们的未来。

人的信任都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而不是靠捡了“狗屎运”。如果某个人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死挥霍。这样跟中了六合彩之后就在奢侈生活中挥霍浪费,怕也没有什么不同。

任何人在财力上都有自己的承受能力,长期而言是房贷、车贷、教育贷、养老基金;中期是每年都少不了的探亲费、给孩子的压岁钱、赡养老人的钱等等;近期是耐用消费品以及日常用品的维护与保养。

总是有些东西,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你现在积攒的东西,或许是在偿还以前欠下的债,或者是为以后的更高信用做一些积累与铺垫的工作。

只有量入为出,才会拥有一个稳健的未来,而一个被透支了未来、前途暗淡的人,怕也不会活得有多潇洒。一个没有未来的人是可悲的。

 

三、当消费金融遭遇失业——难解之结:

《试点办法》规定:贷出余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你能保证你随后的五个月之内不会失业并都有稳定收入吗?

如果不是,那么就先把钱存好然后再放心消费吧,但毕竟用别人的钱是需要支付额外成本的,所以你还是尽量花自己的钱的好。不要认为你可以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花未来的钱提前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就是幸运的,就可以穷奢极欲地尽情挥霍。

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持有这样的想法的,所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背负更沉重的资金压力的。

 

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晓求说,我们可以忍受3%-5%的通货膨胀,但不能忍受经济衰退,更不能忍受大量的失业。

失业是如何来临的呢?

扣除那些主动失业,选择不去打工的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的人,相当多的人是在无奈的状态下、被动失业的,比如民营中小企业,当消费难以被拉动,人力福利又成为难以摆脱的负担,税收在口子在逐渐收紧,水电油煤、粮食与食品等又难以抑制地上涨,成本大幅度攀升,市场大幅度锐减,企业时刻生存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随时有可能会被清算、破产或者债务缠身。

一旦企业停业歇业,谁会接收更多的就业,而帮助社会解决切实的问题?

当然,同样处于失业状态的更有那些失去土地的或者种植养殖赔钱而不得不赋闲的农民,那些转业或者退伍的士兵与警察,那些被机构改制或者政治改革而精简下来的冗员,那些由于兼并收购而被提前退休的央企与国企员工,都有可能成为失业大军中的组成部分。

 

总之,看失业率不是凭政府公开媒体的那些数据,而是要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逻辑去推理的。

 

四、消费金融市场一开,便会推动骨牌的连续倒掉:

消费金融公司的开启,无疑是中国式次级贷与信用违约负担逐渐加重的组合。

比如结婚与旅游都可以贷款消费,是在透支信用还是在透支未来,感性地看这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理性地,从长远来看,是否意味着中国总体承受的信用违约的潜在负担逐渐会形成危如累卵之势?

任何信用消费都是逐渐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不知道哪根稻草会把骆驼压垮。

 

当所有的消费都可以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方式得到,就需要有更理性与平和的心态与抵制物欲带来的刺激与诱惑,而且每个希望享受消费金融服务的国民,一旦对自己理性消费失去了制约,一旦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会在比较高的成本的压力之下死无葬身之地的。

这些都给未来埋藏下了隐患。“别人可以,为什么我就不行”?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快就会突破北京、淘金、上海、成都等区域性限制,更会使得从业者逐渐扩散,呈现骨牌被推倒的状况。

 

五、急功近利的消费金融政策会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

政府与上市公司都在急功近利地挖掘消费亮点,是在向谁邀功请赏呢?政府要给国际社会以信心,给国内民众以信心;但信心往往只是一种感觉,没有对未来的期待,就不会有现时生活的洒脱。

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注定是站在企业一边,让百姓用实际的真金白银来支撑经济的复苏的,因而在这样的时候,CPIPPI的提高无疑是执政者最希望看到的,毕竟那意味着信心的提升。在政府看来,经济危机似乎更是对自己信任的危机,对企业的质疑,而需要掏钱来为国家与政府分担压力的。

 

在任何领域,市场参与者多了,就会导致惨烈的竞争,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市场机构就会习惯性地争夺得到运营的机会,并把信用指数当作一种消费品或者促销品,免费赠送给愿意成为自己的客户的人。

金钱与财富只能交给那些有能力创富的人,而不是更需要它们的人,财富是一种犒赏,更是一种循环的资源。在循环中不能增值就会有所消耗,由于消耗就会加剧通货膨胀。

当低信用的人都可以得到资金支持,资金就不会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同时信用低下者被认同的结果就是信用体系继续朝崩溃的边缘进发。信用体系一旦崩溃,紧跟着的就是彼此的猜疑,矛盾与冲突的逐渐升级。

 

从某种角度而言,物质享受的丰富的同时,就是对精神文明的背离。对于超前消费的鼓励必然会引发人对物质享受到贪婪与独占。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物质享受权利的争夺,由于分配不公平而引发的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并对和谐社会带来越来越巨大的冲击。

 

面对以上所简单分析的可能现象与结果,我们不能不担心,虽然短期或许会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但消费金融的举措无疑是饮鸩止渴的决策,这已经被当前金融危机的现状证明了的。甚至假如我们考虑到外资在中国整体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怀疑那些钱是消费给了那些外资企业,利润流进了外资的腰包,而我们执行的完全是被外资绑架的决策而已。

 

贾春宝

2009819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