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焦虑中前行
“在重化工业上落后于江苏未必可怕,但如果高新技术产业也不能迎头赶上,那么一些浙商的洋洋自得又能持续多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杭州钦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伟强不无忧虑地说。
差距
这显然不是一组令浙江人愉快的数字:2009年上半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9812亿元,同比增长11.4%;同期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3646亿元,同比下降13.2%。
与2008年相比,苏、浙两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似乎在进一步扩大:200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同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总量和增速差距的背后,是投资力度的差距:200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为1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同年浙江省全社会科技投入额突破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而今年以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额、新开工项目、高新技术新产品增幅以及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第一。
“浙江资本在省内投资大多集中在房地产业,追求暴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产业创新上的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博士这样分析道。
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卓勇良看来,浙商在传统产业领域的精明和执著,恰恰是浙江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根源。
“结构性问题放大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浙江经济在2008年遭遇了远比其他省份更为严重的困难。”卓勇良表示。
焦虑
“江苏抓住了近十年来发展重化工的机遇,出现了像沙钢这样年产值超过1400亿元的大型民企。考虑到浙江经济的历史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这并不算是太大的遗憾。值得警惕的是,浙江在高新技术产业如果不能取得先发优势,将直接影响下一个十年乃至数十年的竞争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伟强多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浙江经济转型的唯一战略选择是:由投资导向进入创新导向。”刘奇洪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浙江具有观念、资本、产业、商脉网络、区位、港口等多方面的优势,下一步应该抓紧发展新技术、新模式。
相关问题显然也已经引起浙江省高层的重视。
继2006年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计划之后,2008年浙江省政府又启动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翻两番”计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以2004年为基数,高技术产业产值“翻两番”超过5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两番”超过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则提出:全社会科技投入要由2007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由2007年的774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5万亿元以上。
希望
“高新产业是城市的灵魂,没有高新产业的城市将‘失魂落魄’。”接受记者采访时,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科学技术局局长严明潮表示。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光纤到户(FTTH)进入了发展的‘井喷’期,这将为KTT(杭州钦钺的英文缩写)芯片带来巨大的市场。”说起即将正式投产的产品,陈伟强显得很兴奋。
KTT自主研发的EPON终端芯片是国内首款光通信核心芯片。此前该领域的中国市场被少数几家国外企业占据。通信产业领域关于“中国芯”的呼声已有多年,但由于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国内业界一直未能突破。
陈伟强告诉记者:“KTT的骨干员工多拥有‘海归’或者跨国公司背景,他们放弃原来的地位和待遇加入刚起步的KTT,看好的正是巨大的产业前景。”
“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不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开明政府’,更需要‘高明政府’。”说起政府的作用,杭州晟元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柏云颇有感触。
晟元芯片是国内首家能同时提供指纹识别芯片、电脑安全芯片、电子签名芯片的技术原创型企业,今年5月被国家密码管理局正式认定为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成为商用密码产业领域少数几家“芯片级”企业。
邱柏云告诉记者,在晟元芯片的创业历程中,省、市、区政府先后在信贷、税收等多方面给予了实质性支持。
“晟元的安全芯片推向市场后,得到了下游厂商的广泛认可,厂商的预付款源源不断地进来,这说明高科技企业一旦进入收获期,成长会非常快。但是如果得不到引导和支持,大批‘明日之星’在发展初期就会被一些其实并不大的困难打垮。”邱柏云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浙江全省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11个省级高新园区、54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些“舞台”集聚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仅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有5000余家企业。
(邹建锋 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8月16日 )
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焦虑中前行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