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土地市场分析报告


  重庆土地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一、重庆市土地资源概况. 3

  1、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 3

  2、重庆市土地资源特点... 3

  二、土地相关政策分析. 5

  1、经营性土地的出让严格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 5

  2、政府加大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力度,效果明显... 6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预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更加严格... 7

  4、政府加强土地出让管理,规定土地出让最低价... 9

  三、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出让总量分析. 10

  1、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宗数走势及分析... 10

  2、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面积走势及分析... 11

  3、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建筑面积走势及分析... 12

  4、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方式(招、拍、挂)比例变化及分析... 12

  5、重庆主城区土地供应结构变化及分析... 16

  6、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容积率变化及分析... 16

  7、重庆主城区土地单价及楼面地价变化及分析... 18

  四、重庆主城各区土地市场交易情况. 18

  1、重庆主城各区土地交易情况对比分析... 19

  2、主城各区交易情况及各区主要板块对比分析... 20

  ◆    巴南区... 20

  ◆    大渡口... 21

  ◆    江北区... 23

  ◆    九龙坡区... 24

  ◆    南岸区... 26

  ◆    渝北区... 27

  ◆    沙坪坝区... 29

  ◆    渝中区... 30

  ◆    北部新区... 32

  五、土地交易与房地产供应之间的交叉分析. 33

  1、土地出让可建筑面积与新开工面积对比分析... 34

  2、土地出让面积与投资额对比分析... 34

  3、平均土地单价与房屋平均价格的对比分析... 35

  六、土地需求. 36

  1、总体需求... 37

  2、竞争格局... 37

  七、结论 37

  1、土地交易市场整体分析结论... 37

  ◆    同时期土地开发使用率虽高,但未来房地产开发供应量仍然较大... 37

  ◆    目前的土地交易仍以“三北”及南岸区为主... 38

  ◆    土地市场成交量呈下降趋势,土地平均单价则有所升高... 38

  ◆    地价与房价的走势基本一致,但地价的增长幅度大于房价的增长幅度... 39

  2、土地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39

  (1)潜在供应地块... 39

  (2)区域供应趋势... 41

  ◆  江北城溉澜溪板块... 41

  ◆  南岸弹子石板块... 42

  ◆  沙坪坝西永组团板块... 42

  ◆  九龙坡华岩板块... 42

  重庆土地市场分析报告

  引言:

  土地是构成房地产的重要部分,土地的获得方式、成交价格、供应量的变化、供应分布以及土地用途结构的变化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针对土地市场的一些政策的出台,土地成为了开发商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重庆土地市场在2003年之前的管理一直较为混乱,用作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多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进行,土地市场并没有朝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2003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土地市场在政府的大力整顿下逐渐规范,主城区经营性土地交易都必须在土地交易市场以招拍挂的方式公开进行。而重庆近两年的土地交易情况、各个区域的土地价格、未来的土地供应量、出台的土地政策和未来的土地供应趋势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是发展商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报告将通过对重庆土地交易中心近年出让的土地明细进行分析,以期对重庆土地市场的未来走势有一个明晰的方向。

  数据说明: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重庆土地交易中心,由于重庆土地交易中心的土地成交数据是从2003年8月开始记录,因此本报告中所使用的土地相关数据的起始时间为2003年8月,同时2005年11—12月的数据截至到报告发行时间尚未公示,所以2005年的土地相关数据为2005年1—10月份的数据。

  另外,在所有土地数据中的土地价格为该地块的土地出让综合价金,即地块的实际成交价格,包括该地块的成本价、自行拆迁费用及还房费用等。土地出让建筑面积为地块规划可建的最大建筑面积。土地出让面积则为该出让地块的毛用地面积,包括净用地面积、公建、绿化等用地面积。因此在文中的土地单价及楼面地价均由该地块的综合价金与毛用地面积得来。

  一、重庆市土地资源概况

  1、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

  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折合12359.9万亩),其目前利用的现状可以从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个方面来说明:

  (1)农用地616.34万公顷(折合924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其中耕地255.64万公顷(折合3834.6万亩),园地16.26万公顷(折合243.97万亩),林地300.78万公顷(折合4511.7万亩),牧草地20.59万公顷(折合308.83万亩),水面23.07万公顷(折合346.7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的31.05%、1.98%、36.53%、2.5%和2.97%。

  (2)建设用地52.86万公顷(折合792.9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42%。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3万公顷(折合644.94万亩),交通用地7.67万公顷(折合115.02万亩),水利设施用地2.2万公顷(折合33.02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的5.22%、0.93%和0.27%。

  (3)未利用地154.19万公顷(折合2312.8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73%(其中难利用地占76%)。

  2、 重庆市土地资源特点

  (1)人均土地数量少,耕地质量较差。全市1996年总人口为3022.77万人,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折合4.09亩),为全国人均0.78公顷(折合11.7亩)的1/3。人均耕地0.084公顷(折合1.27亩),比全国人均0.106公顷(折合1.59亩)少0.02公顷(折合0.32亩);人均林地0.1公顷(折合1.49亩),比全国人均0.187公顷(折合2.8亩)少0.087公顷(折合1.31亩);人均草地0.007公顷(折合0.1亩),仅为全国人均草地0.22公顷(折合3.3亩)的1/33。主城区周边地区人均土地、耕地、林地低于全市人均水平。

  全市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95.3%,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48.2%(25度以上坡耕地占16.1%)。在全市耕地总量中,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为36%,比全国平均低4个百分点。中低产田土达60%以上。

  (2)耕地不断减少,用地矛盾突出。从1991年至1996年的6年间,全市共减少耕地4.59万公顷(折合68.87万亩),平均每年减少0.77万公顷(折合11.5万亩),同期开垦的耕地0.88万公顷(折合13.22万亩),相抵后净减少3.71万公顷(折合55.65万亩),每年平均净减少0.62万公顷(折合9.3万亩)。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良田沃土减少较快。在减少的耕地中,非农业建设占用1.764万公顷(折合24.46万亩),农业建设占用0.089万公 顷(折合1.34万 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1.967万公顷(折合29.51万亩),灾毁耕地0.77万公顷(折合11.56万亩),分别占减少总数的38.27%、1.95%、42.84%和16.94%。

  (3)三峡工程淹没和迁建占用耕地面积大。库区淹没耕地22.98万亩,移民迁建用耕地7.32万亩,两项合计占用耕地30.3万亩。

  (4)土地利用不平衡,粗放量大。多年来,建设用地以外延拓展为主,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少数地区利用不充分,经济效益差;征而不用,闲置撂荒,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用地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低。林地和部分园地产出很少。

  (5)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退化损毁严重。重庆属重危岩滑坡地区,山地灾害频繁,损毁面积大。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59.7%。平均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4864.83吨。近些年来,虽加强治理,但治理面积未超过流失面积的10%。一些地区土地退化损毁相当严重。

  (6)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匮乏,且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未利用土地154.19万公顷(折合2312.89万亩),可开垦为耕地的3.29万公顷(折合49.36万亩),占未利用土地的2.1%。在可开恳为耕地利用地中,有1.61万公顷(折合24.22万亩)集中分布在开发难度较大的黔江开发区。

  二、土地相关政策分析

  1、经营性土地的出让严格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

  2002年之前,我国土地市场的管理一度较为混乱,而用作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多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进行,其中自然会存在许多“暗箱”操作,这样对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颁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要求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土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并且规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程序,为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3年9月,第一个针对房地产业土地市场的整顿通知出台,即《关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通知》,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的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土地出让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一系列的土地政策表明政府决心大力整顿土地市场,而房地产业的土地供应严格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但由于地方上的执行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4年中央政府再次加压,3月31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就“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各地要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对8月31日后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要从严查处。

  这项政策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国务院15号文件下发到2004年8月31日计算,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时限为3年4个月,如果从国土资源部11号令正式实施算起,时间为两年两个月,均超过了批准文件的两年有效期。按照国务院15号文件的要求,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时间应从2001年5月开始,2004年9月1日只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后时间,而“8.31”也因此被称为“大限”。

  重庆市政府态度坚决,一直以来严格贯彻中央的要求,坚持经营性土地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也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03年8月29日土地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以来,至2004年3月份近7个月时间内,共办理土地使用权交易71宗(其中招标1宗、拍卖8宗、挂牌62宗),面积581.7公顷。成交价52.5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23.6亿元),经过招拍挂,土地出让金增值6.0亿元。2004年8月19日,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办法》,要求主城区经营性土地交易都必须在市土地交易市场以招拍挂的方式公开进行。房地产开发用地是经营性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重庆市房地产业的土地交易将会更加公平、透明,严格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

  2、政府加大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力度,效果明显

  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中央做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土地问题一向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规范土地市场也是政府调控的重点。把好土地“闸门”,切实保护耕地,清理各类开发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中央整顿土地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

  2004年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5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这两项政策对以前土地宏观调控措施进行了深入和细化,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集中半年左右时间,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治理整顿期间,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并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经过历时一年有余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及半年的批地禁令,土地市场治理成果斐然,也足见之前用地之粗放:6866个各类开发区核减了4813个,占原有总数的70.1%;规划面积压缩了2.49万平方公里,占原有面积的64.5%。此外,国土资源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共清查新上项目82440个,涉及总用地面积74.7万公顷,其中耕地23.9万公顷,对违法占用土地的项目依法进行了查处,收回土地1999.5公顷。

  重庆市土地市场通过持续治理整顿,滥占乱用土地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地市场秩序也有所改善。重庆清理整顿了176个开发园区,撤销各类违规开发区126个,撤销拟建投资项目37个,共退回土地达305.86平方公里,投资项目减少近100亿元,宏观调控初见成效。而在2005年6月2日,重庆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效果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旨在在目前土地市场整顿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矛盾,为重庆市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土地市场。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预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更加严格

  虽然土地市场的整顿治理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但是治理整顿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各地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和上建设项目、盲目批占土地的现象依然存在。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2004年10月21日,又一项重量级的土地政策出台,即《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决定》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改革的出路和措施。《决定》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二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新区(小区);三是加强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强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四是着重突出了“征地补偿和安置”这个重点;五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行先缴后分,按规定的标准不得减免,对减免和欠缴的,要依法追缴;六是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

  《决定》的出台,对于刚刚解除“暂停批地”禁令、用地冲动蓄势反弹的土地市场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造成的主要影响如下:

  ① 紧缩“地根”,直压用地冲动

    2005年的土地市场将会收紧“地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行分类下达和考核,农用地转用计划按照指令性计划严格管理,还要落实《决定》已明确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另外根据《决定》相关规定,以下四种情况下不能批地:一是仍未纠正违法下放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权的地方;二是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用完的地方;三是年底前未足额偿还农民征地安置补偿费的地方;四是2004年年底前不按《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要求,未将现有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的市、县。

  ② 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行为

  许多人认为《决定》是土地管理的重大突破,是迄今最严格的管理条例。其实《决定》与11号文件是一脉相承的,所涉及的内容,过去的法律不能说没有,只是实际执行不严格。更应肯定的是,《决定》内容共同的指向是规范政府行为,解决了许多土地管理中操作层面的问题,让运用土地进行宏观调控更具操作性。

  与以往政策法规下发之后,迟迟不见相关配套文件而致使政策难以发挥效力的情况不同,此次《决定》下发后,配套的7个相关规章和文件迅速下发,涵盖了从土地利用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用地控制指标、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农民宅基地管理、补偿安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各方面。如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国资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等。主要是针对《决定》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细化,提出具体的操作措施。

   ③用地指标愈加显得珍贵

  如此严格管理之下紧缩“地根”,用地指标将愈加显得珍贵。据统计调查,近年为发展经济,平均每年占用了200万-300万亩耕地。现在对占用耕地进行了约束,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就要求对城市用地进行内部挖潜,集约用地。一般而言,旧城容积率低,潜力很大。统计数据显示,存量土地开始在土地供应中发挥积极作用,2004年1至3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中存量土地占了52%。但是,城镇存量土地中,经营性用地占40%,其中有偿使用只占24%,还有16%没有实行有偿使用。而为了确保对土地数量质量的准确把握,应该进行新一轮土地详查工作,以避免土地“阀门”对经济的调控出现偏差。

  《决定》出台后,重庆市也响应中央的调控措施,加强了对重庆市土地市场的管理,加大了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力度及用地审批管理的力度,并取得显著的效果。2005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量明显减少,1—3月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141.2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1%,增幅较去年末回落了9.4个百分点;同时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3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8%;另外土地开发投资4.13亿元,同比下降40.5%。

  4、政府加强土地出让管理,规定土地出让最低价

  重庆市政府为了使土地出让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于2005年10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我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理的意见》,表明重庆市将加快建立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市政府统一定期对基准地价、用途级别、土地出让金标准进行调整与平衡。土地级别应当每两年调整一次,主城区内的土地级别由市国土房管局调整,主城区外的土地级别由当地政府按规定的技术规程调整后,由市国土房管局审批后公布进行。

  经营性用地出让将按规划部门确定的规划指标测算土地出让金,测算的土地成本和土地出让金作为招拍挂底价,并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供地;协议出让不能低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最低价,即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土地出让金最低价不能低于出让地块所属级别基准地价的70%,没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土地出让金最低价不能低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补偿费及按照国家和市政府规定应当缴纳的有关税费之和。

  土地出让后的跟踪管理将加强,确保出让的土地按时开工和竣工。对未按期动工的,将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改变用途、增加建设规模的土地,应按程序向社会公示,补交土地出让金后,重新签订合同。改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必须按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这项规定将更有效的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特别是在土地出让后跟踪管理的加强上,使土地的利用率大幅提高,确保了出让土地按时的开、竣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出让总量分析

  通过上面对目前重庆市土地资源概况的了解以及近期国家针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我们将通过对目前重庆主城区土地成交资料的统计,结合国家调控政策对土地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土地成交宗数、出让面积、可建建筑面积、出让方式、供应结构、容积率及土地价格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宗数走势及分析

  从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共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358宗。从各年份土地成交宗数的分布来看,2005年1—10月的成交宗数为123宗,但2005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11、12月的土地成交宗数也不会太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2004年的重庆土地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共进行土地交易209宗。2003—2004年正是重庆城市扩张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房地产发展商为了长期发展的需要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从而也决定了此段期间、特别是2004年重庆土地市场交易的活跃。2005年的土地交易宗数较2004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家于2004年底针对土地管理方面政策的出台,导致2005年“地根”较之前有所收紧,1—10月的交易量为123宗,仅占2004年交易量的58.8%。

  2、 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面积走势及分析

  从重庆近年主城区土地出让面积的走势来看,2004年全年的土地出让面积为1045.06万平方米,1—10月的出让面积为918.41万平方米,而2005年1—10月的出让面积为694.85万平方米,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34%,主要是由于2004年土地市场交易比较活跃,成交量为近年最高所致。另外,国家在2005年加强了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力度及用地审批管理的力度,并初显成效,导致2005年的土地购置量明显下降。

  3、 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建筑面积走势及分析

  从近年成交土地的可建建筑面积上来看,2004年成交土地的可建建筑面积最高,为2514.39万平方米,2005年1—10月成交土地的可建建筑面积为1706.7万平方米,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17.26%。从地块的平均容积率上来看,2005年成交土地的平均容积率在2.46左右,与2004年的2.41相比略高,一方面是由于2004年土地成交中低容积率的大宗地块成交数量较多,而2005年政府在审批500亩以上建筑用地上也更加严格,而往往这些大宗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品质较高的低密度住宅;另一方面国家在2005年对别墅用地的审批基本叫停,也导致了容积率升高的趋势。

  4、 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方式(招、拍、挂)比例变化及分析

  2002年之前,我国的土地市场十分混乱,用作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基本上以协议的方式进行交易,其中自然存在着许多的“暗箱”操作,而2002年5月国家正式要求经营性土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出让方式,重庆的土地市场在2003年也逐渐规范起来。

  2003年8月—2005年10月土地出让方式在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中以挂牌为主,其次为拍卖,而仅在2003年有一宗土地出让采取了招标的出让方式。分析招标、拍卖、挂牌这三种出让方式,招标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价格最高的投标人,确定为中标人;拍卖是三种交易方式中能够实现最高价格的交易方式,但此类交易方式并不是充分发挥其“优胜劣汰”的作用,而往往决定成交的因素是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而挂牌出让则综合体现了招标、拍卖、协议出让方式的优点,并同样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特点,同时还具有招标、拍卖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挂牌时间长,且允许多次报价,有利于投资者理性决策和竞争;二是操作简便,便于开展;三是有利于土地有形市场的形成和运作。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和成熟,挂牌将会是土地交易的主要方式。

  由于近年土地交易的出让方式以挂牌为主,所以在土地出让面积、可建建筑面积及成交价上挂牌所占的比重最大。但从土地单价来看,2003年—2005年以拍卖方式成交的土地单价都高于以挂牌形式成交的,楼面地价亦是如此,通过拍卖与挂牌成交土地的单价与楼面地价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以拍卖成交的土地成交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市场价格。

  5、 重庆主城区土地供应结构变化及分析

  从各类物业出让比例来看,住宅用地是土地出让的重心,其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而非住宅用地在2004年的供应量为近两年最高,达到175.03万平方米,占2004年供应量的16.75%。而2005年1—10月的非住宅供应用地所占比例较2004年下降明显,仅占供应量的6.88%,主要是2005年初国家对10000平方米商业设施项目必须举行听证会条例的颁布及重庆市对商业用地的严格控制,造成2005年非住宅供地的减少。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统计的非住宅用地的供应并没有包括所有住宅用地中所包含的配套商业用地等非住宅用地,所以实际非住宅用地的供应量应高于以上统计数据。

  6、 重庆主城区土地出让容积率变化及分析

  容积率作为土地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一宗地块的容积率的规定直接影响了该地块使用率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块房地产开发的物业形态、居住品质及其价格。

  从2003年8月到2005年10月这段期间成交土地的容积率统计上面来看,目前主城区成交土地的容积率主要集中在1—4之间,其中成交地块容积率规定在2—3的地块达到109宗,占总成交宗数的33.5%。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容积率≤1的土地交易成交宗数为18宗,这也与近年别墅楼盘的兴起有直接的关系,但随着国家对别墅用地的停止审批,今后低容积率的土地出让将会减少。

  由于部分地块资料中容积率并没有标明,故以上统计数据仅针对提供容积率的地块,故宗数与之前近年土地交易宗数分析中的总数量有细微出入。

  7、重庆主城区土地单价及楼面地价变化及分析

  从重庆主城区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及楼面地价来看,近年土地价格主要呈上涨趋势,2005年1—10月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为72.58万元/亩,比2003年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上涨了37.18%,平均楼面地价上涨了26.19%。主要是由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重庆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加之国家不断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包括出让方式的规范化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了土地价格的升高。

  四、重庆主城各区土地市场交易情况

  通过上面我们对重庆主城区2003年8月—2005年10月这段期间土地交易情况的分析,使我们对此期间重庆土地交易市场的整体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将针对主城各区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各区主要板块相关因素的分析,从而对地块的价格水平有一定的认识。

  在主城各区的界定上面,我们将北部新区单独分立出来分析,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北部新区的土地供应量及房地产市场在整个重庆已经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我们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进行分析。其他各区域仍按照正式规划的城市区域来进行分析。

  1、重庆主城各区土地交易情况对比分析

  从2003年8月—2005年10月各区土地交易情况上来看,北部新区的成交量居各区之首,成交金额49.9亿元,土地出让面积为438.62万平方米。其次为南岸区和渝北区,成交面积分别为435.18万平方米和359.45万平方米。这与目前重庆房地产开发体量情况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北部新区、南岸区及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和渝中区位于第二集团,其中江北区的土地成交量较大,出让面积为187.49万平方米。从以上各区的土地交易情况来看,后期重庆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仍将集中在北部新区、南岸区及渝北区这三大区域,其次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及渝中区,特别是江北区及渝中区,随着城市重心得北移,以及渝中区拆迁进程的加快,江北及渝中区的土地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升高。

  2、主城各区交易情况及各区主要板块对比分析

  ◆ 巴南区

  巴南区由于其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其他各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土地市场的交易情况与其他区域相比之下较为冷淡。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巴南区的土地单价也逐年升高,从2003年下半年的9.91万元/亩涨至2005年的66.72万元/亩的平均单价,平均楼面地价也从123.91元/平方米涨至374.03元/平方米。

  巴南区土地价值的迅速增长,与巴南区近年来交通、环境的迅速改善,消费能力的逐渐提升,区域投资价值的不断提升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从目前巴南区成交的地块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渔洞和李家沱两大板块。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到渔洞板块已成交的平均单价为51.53万元/亩,李家沱板块的平均单价则为39.02万元/亩。渔洞和李家沱板块的土地成交价占了巴南区土地成交总价的54.5%,出让土地面积也占了总土地出让面积的近40%,这预示着巴南区的房地产开发也将会以这两个板块为重心发展,特别是巴南龙洲湾新区规划的落实,有效的连接了两大板块,此区域的土地价值会进一步的提升。

  从这两大板块成交地块的资料来看,特别是渔洞板块近年成交的单价涨幅很大,2004年渔洞板块成交地块共计4宗,平均土地单价为33.82万元/亩,而随着市政设施的完善,特别是交通的改善以及政府对巴南区的打造,2005年渔洞板块成交的5宗地块的平均土地单价达到了78.83万元/亩,比2004年上涨了133%。而李家沱板块成交土地相对较少,3宗土地全部集中在2004年,平均土地单价为39.02万元/亩。

  ◆大渡口

  从大渡口区的土地交易情况来看,2004年是大渡口土地交易最为活跃的一年,全年共成交土地11宗,成交金额达到3.41亿元,出让面积为20.2万平方米。大渡口的房地产市场也正是在区域土地交易活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从大渡口区近年土地成交的平均单价来看,基本上都保持在100万元/亩左右,平均楼面地价在2004年也达到472.69元/平方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目前大渡口区房价接近3000元/平方米的现状。

  从大渡口区成交地块的资料来看,在大渡口区成交的15宗土地交易中有7宗地处大渡口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渡口区府板块。通过对目前该板块成交土地的统计,该板块目前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为151.71万元/亩。分析影响该板块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该板块是大渡口区政府规划的中央片区包括城市公园购物圈,形成行政、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将打造成为重庆第六商圈;另外,大渡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包括道路、轻轨及环境等方面的改善都使大渡口的土地价值大大提升。

  从大渡口新城板块成交地块的不同年份上面来看,2003年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为85万元/亩,而2004年大渡口新城板块成交地块的平均单价达到了162.4万元/亩,比2003年上涨了91%,主要是因为2004年成交地块中位于新城33号地块和21-6号地块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巨大的升值潜力,土地单价都高达573.71万元/亩和416.6万元/亩,从而导致2004年该板块平均土地单价。2005年大渡口新城板块成交土地2宗,平均土地单价为101.7万元/亩。

  ◆江北区

  江北区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土地交易宗数为41宗,其中仍以2004年为土地交易的高峰期,全年成交地块23宗,出让面积为155.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9.28亿元。从平均土地单价和楼面地价上来看,江北区整体的平均土地单价一般维持在80—110万元/亩之间,楼面地价则在550元/平方米左右。

  从成交地块所处地理位置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观音桥、五里店、石马河—大石坝三大板块。如下图所示,由于观音桥板块为江北区的中心区域,其成交的平均单价也为三大板块最高,达到258.19万元/亩;五里店板块也随着房地产开发的日趋成熟,板块内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使该板块的土地价值迅速提升,平均单价达到了150.39万元/亩;石马河—大石坝板块也在近一两年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但板块内相关配套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加之地理位置相对较差,板块的平均单价为70.97万元/亩。

  从各板块各年成交的情况来看,观音桥板块的土地单价从2003年的508.06万元/亩降到了209.48万元/亩,2003年成交地块的平均单价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位于观音桥阳光城南侧地块的商业用地成交价较高,单价达到了875.33万元/亩;五里店板块与石马河大石坝板块的土地平均单价近年都呈上涨趋势,其中五里店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从2004年的141.96万元/亩涨至221.71万元/亩,石马河大石坝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从2004年的66.97万元/亩涨至99.08万元/亩。观音桥板块平均单价下降而其他板块上涨主要是因为观音桥板块作为江北区的中心区域,房地产开发已很成熟,中心区域土地供应已经饱和,出让地块地理位置开始向次中心区发展,而其他板块随着交通等各方面的改善,房地产开发日趋成熟,从而带动了板块内土地价值的提升。

  ◆九龙坡区

  九龙坡区在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共进行土地交易40宗,2004年—2005年10月土地交易都较为活跃,平均土地单价为70万元/亩左右,楼面地价呈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528.07元/平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684.65元/平方米。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九龙坡区已经树立了其主城西部核心的地位,区域的土地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通过对九龙坡区已成交地块的统计,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主要板块:杨家坪板块、九龙园区板块、石桥铺板块及高新区二郎新城板块。如下图所示,杨家坪及石桥铺板块由于其处于九龙坡区的核心位置,平均土地单价都相对较高,分别为138.41万元/亩和152.35万元/亩,而正处于开发、位置相对较偏的九龙园区和二郎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则为87.45万元/亩和72.25万元/亩。

  从各板块各年的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来看,杨家坪板块和石桥铺板块的土地平均单价变化不大,主要是由于两大板块均为区域中心板块,土地供应相对接近饱和,土地价值基本上已经没有挖掘的潜力;而九龙园区板块与二郎科技新城板块的土地价值则呈增长趋势,九龙园区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由2003年的46.08万元/亩涨至2005年的84.33万元/亩,二郎科技新城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由2004年的74.24万元/亩涨至119.98万元/亩,主要是因为随着九龙坡区政府对九龙园区及二郎科技新城的大力扶持及周边配套的完善,大大提升了这两大板块的土地价值。

  ◆南岸区

  南岸区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共进行土地交易52宗,在成交价、出让面积上都呈递增的趋势。土地交易的活跃性也与南岸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一致,目前南岸区的房地产开发已是位于北部之后的又一重点区域。从已成交的地块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南坪中心板块、弹子石板块、南山板块、学府大道板块及茶园新区板块这五大板块来进行分析。

  如下图所示,位于南岸区核心位置的南坪板块的土地平均单价为126.59万元/亩,随着南坪商业步行街的打造、南坪商圈的日益成熟,该板块的土地价值仍有提升的空间;学府大道板块由于其周边配套的完善、社区规模日益成熟,加之南岸区政府规划的江南大学城的修建,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达到了91.09万元/亩;弹子石板块与南山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相差不大,分别为58.89万元/亩和55.27万元/亩,弹子石板块的中央商务区规划以及南山板板块自然环境的优势都将是其土地价值提升的有利因素;茶园新区作为南岸区重点规划的一个新城区,目前的平均地价为33.15万元/亩,但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土地价值的提升空间将是非常巨大的。

  从南坪各板块各年成交土地的平均单价上面来看,除了弹子石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由2003年的36.81万元/亩涨至71.31万元/亩,其他各板块的平均单价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渝北区

  渝北区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共进行土地交易52宗,其中以2004年最为活跃,共交易土地32宗,从土地平均单价的走势来看,渝北区的土地平均单价逐年递增,从2003年的40.99万元/亩增至2005年的63.76万元/亩,这与渝北区近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两路回兴区域的迅速发展是离不开的。

  在土地价值方面,我们将渝北区已成交地块大致分为两路回兴板块、冉家坝板块、黄泥磅板块、龙头寺板块及农业园区板块来进行说明。黄泥磅板块位于渝北区的核心位置,周边房地产开发十分成熟,其土地价值挖掘已经饱和,平均土地单价达到了210.18万元/亩;冉家坝板块是近年房地产开发逐渐升温的热点区域之一,加之政府的重点打造,目前冉家坝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已经达到108.16万元/亩;龙头寺板块目前的各项配套还不成熟,但其房地产开发的巨大潜力已逐渐被市场认可,土地价值也逐渐提升,目前的平均地价为68.68万元/亩;而两路回兴板块及农业园区板块因其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平均土地单价仅为45.97万元/亩和38.1万元/亩。

  从渝北区各大板块各年成交的平均土地单价上来看,除了冉家坝板块及黄泥磅板块土地平均单价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外,其他各板块均有所上涨。两路回兴板块的土地平均价格由2004年的42.66万元/亩涨至56.93万元/亩,龙头寺板块则由2004年的68.46万元/亩涨至2005年的84.79万元/亩,农业园区板块由2004年的37.33万元/亩涨至2005年的39.61万元/亩。从以上三大板块的涨幅我们可以看出,两路回兴板块随着近年房地产开发的发展,土地价值也在不断的提升,龙头寺板块同样也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关注的区域之一。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共进行土地交易37宗,其中2004年最为活跃,共成交土地23宗,出让土地面积98.7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12.79亿元。沙坪坝区受其地理位置限制,目前土地交易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中心区域及次中心区域,其近年成交的土地平均价格大概在80万元/亩左右,楼面地价也呈上涨趋势,从2003年的平均楼面地价314.59元/平方米涨至2005年的410.96元/平方米。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沙坪坝区近年房价变化的一个趋势。

  我们将沙坪坝区已成交的地块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板块来进行说明。如下图所示,沙坪坝中心区板块由于其商圈的成熟,其土地价值也凸显出来,每亩均价达到了249.68万元;区府板块、烈士墓板块、小龙坎板块及科技园板块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及配套的逐渐完善,每亩单价一般在70—90万元左右,而区府及烈士墓板块在众多高品质项目的进驻后其土地价值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滨江板块已成交地块的交易时间较早,其土地单价仅为54.98万元/亩,滨江板块所拥有的景观优势加之目前沙坪坝滨江板块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该板块的土地价格将远远高于此单价。

  由于沙坪坝区各板块各年所成交地块的宗数较少,并不能表现区域内各板块的平均土地价格,在此我们将不作说明。

  ◆渝中区

  渝中区作为重庆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但其也是重庆最老的居住中心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渝中区的整体土地市场出让面积少、单价高的现状。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渝中区共进行土地交易13宗,成交金额34.79亿元,出让面积仅为112.53万平方米,平均土地单价达到了206.11万元/亩。

  从已成交的地块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大坪板块、化龙桥板块两大板块来说明。如下图所示,大坪板块进行土地交易5宗,成交金额7.03亿元,平均土地单价129.4万元/亩,土地交易的活跃也使大坪板块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了渝中区供应体量最大的板块;化龙桥板块作为重庆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板块的土地单价高于大坪板块,每亩均价达到208.4万元。

  由于渝中区大坪板块及化龙桥板块的土地交易基本山集中在2004年,因此在分析各板块价格变化中不作说明。

  ◆北部新区

  北部新区正式挂牌于2001年4月,为重庆中心城区难得的一片大面积开发区。北部新区相对平缓的地势,以及较轻的拆迁负担,加之政府对北部新区的大力扶持及规划,使得北部新区的房地产市场潜力巨大。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北部新区的土地交易十分活跃,众多品牌开发商纷纷圈地。从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北部新区共进行土地交易45宗,出让土地面积438.6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49.9亿元。

  我们可以将北部新区成交地块大致分为经开园板块和高新园板块来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经开园板块土地交易的出让面积占了整个北部新区土地出让的74%,该板块的单宗地块的出让面积都相对较大,如奥林匹克花园(查看地图)置业有限公司竞得的位于经开园蔡家沟片区的2367亩、北京融科智地竞得的位于经开园鸳鸯镇的1000亩等千亩大盘,同时由于经开园板块较轻的拆迁负担、距离主城区较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目前的土地平均价格在52.14万元/亩左右;高新园目前的土地出让主要集中在人和组团,人和组团相对较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板块的土地平均价格高于经开园板块的价格,每亩平均单价大概为66.19万元。

  从北部新区各板块各年的土地平均单价来看,两大板块均是逐年上涨。经开园板块的土地平均单价由2003年的47.1万元/亩涨至2005年的66.95万元/亩,涨幅达到42%;高新园板块的平均土地单价则由2004年的61.07万元/亩涨至2005年的71.18万元/亩,涨幅为16.5%。北部新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及开发下土地价值提升明显,特别是经开园板块随着2003年以来各大知名开发企业的进驻使该板块的房地产开发逐渐升温,特别是在其他区域土地供应减少而北部新区土地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更吸引了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目光,加之政府在该区域市政设施方面的大力改善,使得北部新区成为目前重庆房地产开发最热的区域之一,由此也决定了该区域土地价格的上涨。

  五、土地交易与房地产供应之间的交叉分析

  1、 土地出让可建筑面积与新开工面积对比分析

  从2003年—2005年各季度的土地出让建筑面积与各季度的新开工面积的对比来看,2003年—2004年各季度出让建筑面积与下季度新开工面积相差不大,而2005年1—3季度的土地出让建筑面积则远远高于新开工面积,主要是由于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重庆房地产市场发展放缓,而导致新开工面积的下降。

  2、 土地出让面积与投资额对比分析

    从上图中看出,从2003年第4季度开始直到2005年第3季度,土地出让金额和房地产投资额都保持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而土地出让金额占房地产投资额的比例也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以2005年第1季度为例,全季度房地产投资额80.43亿元,而土地出让金额达到44.7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其他各个季度虽然购地投资和开发总投资的比例不等,但是基本上还是说明了土地成本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平均土地单价与房屋平均价格的对比分析

  从2003年—2005年平均地价与房屋平均价格的对比可以看出,近两年房屋价格与土地价格都呈上涨的趋势。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主城区的房价仅为2130元,2005年的房价则为2939元/平方米,涨幅达到了37.98%;在土地价格方面,土地平均单价也由2003年的289.65元/平方米上涨到2005年的617.12元/平方米,涨幅高为113%可见重庆土地价格在短短两年内的上涨如此巨大。

  土地价格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了房屋价格的增长幅度,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随着国家在近几年针对土地市场的调控,特别是土地出让方式的规范化、招拍挂三种土地出让方式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将土地的价值最大化;(二)、随着近两年重庆土地市场的迅速发展,土地市场也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房价的迅速增长相应的也带动了土地价格的增长;加之近年众多旧城改造项目的推出、政府各项市政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都相应的带动了土地价值的提升。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土地价格的增长幅度大于房价的增长幅度。

  同时由于土地价格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对比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从土地交易到进行房地产开发往往会有一定的时间滞后,而目前房地产的价格所对应的土地价格应该是此段时间之前的土地交易价格,在此作以说明。

  六、土地需求

  1、 总体需求

  我国土地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的丰厚利润决定了土地供求的不平衡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人口数量的增长,住宅、商业、城镇道路以及各种其他设施的用地需求都在不断扩大,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重镇,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也日趋膨胀。

  2、 竞争格局

  从近两年土地交易受让方的情况来看,虽然本土开发商仍然作为土地交易受让方的主体,但外来开发商的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从外来开发商的区域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商均有涉足,其中不乏有知名的棕榈泉、保利、复地、融科智地、上海绿地、天津顺驰等。重庆房地产投资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呈现本土与外地并存的格局。

  表5:2003年—2005年部分外地开发商在重庆购地情况

  (数据来源:重庆土地交易中心)

  七、结论

  1、 土地交易市场整体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对重庆土地交易市场整体、各区域以及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同时期土地开发使用率虽高,但未来房地产开发供应量仍然较大

  根据重庆土地交易中心资料统计,从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重庆市共进行土地交易358宗,出让土地面积达2078.8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4928.89万平方米。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同时期内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305.34万平方米,未销售面积为1623.55万平方米,即未来还有1623.55万平方米的供应量(扣除部分科教卫生、公建及其他情况,实际供应量应低于此数据)。该数据为理论上的数据,由于申报中存在误报、漏报的现象,所以此数据仅供参考。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同时期内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为4692.04万平方米,未开发土地的建筑面积仅为236.85万平方米,土地使用率达到了95%,原因是因为国家“8.31”大限及各项土地政策促使之前大量的闲置土地进行开发,也就是说同时期进行的土地交易的使用率将远远低于95%,加之土地从交易后到进行开发的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按照政策闲置2年以上的土地政府将加收其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其使用权,因此2006年将是近年成交未开发土地集中供应的一年。

  ◆目前的土地交易仍以“三北”及南岸区为主

  从目前重庆土地交易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仍集中在“三北”(即江北、渝北、北部新区)和南岸区,其土地交易金额为140.26亿元,占总金额的70.62%,出让土地面积1420.74万平方米,占了总出让面积的68.34%。从以上数据看出,三北区域及南岸区的土地交易占据了七成的交易量,其主导地位显而易见。

  ◆土地市场成交量呈下降趋势,土地平均单价则有所升高

  2005年1—10月重庆市的土地开发费为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而土地购置面积为583.3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重庆市目前的土地成交量已经明显下降,而土地单价则是上涨的趋势。这说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竞拍土地上也显得越来越理性,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这一点更是凸现出来。

  土地单价不断升高对目前的土地市场也将带来不小的影响。近年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促使众多开发企业对土地的需求量加大,土地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但随着地价的不断升高,开发企业在土地获取上也将更趋于理性化,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放缓的情况下,也必然影响到土地市场的需求会有所下降,这必然打破目前土地市场供需两旺的局面,而土地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也将会有所调整。

  ◆ 地价与房价的走势基本一致,但地价的增长幅度大于房价的增长幅度

  从2003年至2005年,重庆市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每年的涨幅的平均比例为17.63%,而土地单价的平均涨幅为56.5%。可见,2003年—2005年地价与房价都呈上涨的走势,但地价的变化幅度高于房价的变化幅度。

  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主要分为土地成本、建安成本、配套建设费用及运营成本等四个方面,而目前开发企业的房地产开发利润主要集中在土地成本这个方面,但随着地价的不断上涨,房地产开发的利润也相应得下降、甚至在一些土地开发上土地成本已经无利可图,这也就预示着在地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点也相应的会发生转移。今后开发企业在利润获取的途径上也将把重点放在后期开发上。

  2、 土地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1)潜在供应地块

  从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获悉,近期仍将有部分地块挂牌交易,各地块的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6:近期供应土地资料明细表

  (资料来源: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

  从近期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公示的地块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南岸区及九龙坡区三个区域。其中沙坪坝区的西永组团、南岸区的弹子石组团和九龙坡区的华岩组团所公示地块的出让面积分别达到了208万平方米、50.95万平方米和56万平方米,说明在近期的土地供应量还是十分巨大的。

  (2)   区域供应趋势

  从目前土地交易中心即将供应的地块资料和重庆市两家土地储备机构——重庆市地产集团和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土地储备的情况来看,未来重庆市的土地供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 江北城溉澜溪板块

  从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土地储备中可以看到,其位于江北城溉澜溪近5100多亩及大佛寺大桥东侧1100亩的土地到目前还没有投放市场,江北城作为中央商务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众所周知,溉澜溪及大佛寺大桥东侧的地块也将在江北城规划的带动下被众多开发企业所青睐。

  该板块作为重庆中央商务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规划主要以发展商务为主,目前政府已经在该板块投资兴建重庆大剧院、科技馆等大型公共设施,随着市政建设的不断完善,该板块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将成为重庆未来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

  ◆ 南岸弹子石板块

  南岸区弹子石板块同样为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的一部分,该板块的土地资源也将成为今后土地市场关注的重点。弹子石板块的规划将大力发展会展中心、酒店、餐饮街灯服务设施为主,该板块未来的商业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加之其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土地的升值潜力巨大,这些都将成为直接吸引开发企业的原因。弹子石板块中央商务区C、D区4500亩的土地也将会在今后陆续投放市场。

  ◆ 沙坪坝西永组团板块

  沙坪坝西永组团则是较其他各个组团地理位置最为偏远的一个组团,其之所以能够成为重庆未来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区域主要是依托于重庆大学城的建设及西部新城的规划。整个西部新城的规划不但包括现在已经开始修建的重庆大学城,还包括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即将开工的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现代物流园,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使得西永及其周边的土地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同时随着西部新城的建设,目前当地的房地产发展已经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永组团必然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 九龙坡华岩板块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储备的位于九龙坡华岩镇的3500亩的土地则会成为重庆西城的重点供应区域。该区域连接九龙园区与大渡口区府板块,随着目前大渡口区府板块的房地产开发逐渐升温,加之九龙园区的迅速发展,该区域的土地价值提升空间将会很大,该地块的供应将更进一步的带动西区的房地产市场。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目前主城区中心区域可供开发的土地储备较少,能够出让的基本上都是属于一些旧城改造项目,面积较大的很少。在这种状况下,主城次中心区由于其土地价格较低、可供开发土地多,加之政府大力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区域的房地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在未来的土地供应趋势中,重庆主城区的土地供应将形成以主城次中心区及城市边缘区为主的供应趋势。

七万亿巨额贷款烧旺地市“虚火”

城乡资源双向对进与重庆统筹城乡发展

 房价的前世今生

  英国最牛炒房夫妇 坐拥900套房市值达1.8亿英镑

  中国经济最坏时期已过去

  现在还该不该买房?

  2009年房价走势预测

  楼市众生相:几家欢乐几家愁

  8月份30城市中三分之二城市住宅成交量下滑

  薄熙来引经典诠释"宜居" 要让市民买得起住得起房

  银行“做多” 动能减弱 北京二套房贷政策趋紧

  以“次贷危机”为明镜,知“中国房市”之兴替

  融资热吹大房地产泡沫

  住建部长:房价有涨有跌符合市场规律

重庆房价调控目标为普通家庭6.5年可购1套房

  “6.5年买房”,重庆市长“画饼难圆”

  听重庆讲那房价的故事

  6.5年收入买1套房能否实现 专家:要对政府有信心

  6.5年买套房,这个"画饼"普通家庭可够的着?

  黄奇帆"普通家庭6.5年可购1套房",少一个"时间表"

  重庆房价真能回归理性?一谈房价咋就令人心酸?

  6.5年收入买1套房可行性鉴定

  重庆副市长解释6.5年购1套房

 结构调整不能再事情一个十年

  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取消无时限

  国家智囊预测2012年新增长周期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