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货币政策和股市相互绑架的困境
时隔一个半月后,公开市场再度释放信号:1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的一年期央票收益率仅较前周上涨了2个基点,升幅较前周减少一半,预示历时6周的公开市场微调行将暂告段落(8月12日
新华网)。
货币政策作如此操作调整,有宏观经济背景的原因,更有仰中国A股鼻息之嫌。中国A股连续下跌后,社会舆论把其归咎为货币政策,特别是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动态微调。为此,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国新办8月7日下午3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说,很多媒体误读了央行动态“微调”的本意。“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
后来,笔者对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原文又反复阅读了许多遍,思考了良久,实在看不出媒体误读在哪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原文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从语法上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前,动态微调在后,
后面的“动态微调”就是针对前面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就按苏宁副行长所说的“微调”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的微调。难道货币政策的“操作、重点、力度、节奏”就不是货币政策的内容了?货币政策的重点变了、力度小了、节奏慢了,不叫货币政策调整或者微调吗?因此,微调不是针对货币政策的解释,完全是强词夺理、文字游戏。
从中国A股下跌归咎为货币政策”的现象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国A股已经完全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硬撑着。甚至到了依靠国家不断重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的话语支撑上涨行情。前期,每次出现小幅回调,国家有关部委以及权威人士都要重复宏观政策取向不变,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7月29日上证综指狂掉5%,晚上央行在其网站重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8月7日又现大跌,央行表示态微调不是针对货币政策;昨天(12日)央行虽然明确表示公开市场微调行将暂告段落,但也没有挡住股市的大跌。
这进一步坚信了笔者认为的,目前中国A股是流动性过剩行情的观点。这更加说明,中国A股这波行情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上半年7.37万亿信贷投行资金一部分进入了股市催生的暴涨行情。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即:货币政策绑架了中国A股,中国A股又绑架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那怕表述有所变化,股市就跌,为了股市不跌,货币政策只能重申“不变”;股市,只要货币政策一说“变”甚至不经常重复“不变”就跌,一跌,货币政策立马就要重复“不变”。这种相互绑架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
去年三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确立,由此诞生的4万亿经刺激计划和包括今年上半年7.37万亿的信贷投放,一定程度上是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的应急性措施。这种应急性措施怎能持久和长期坚持呢?特别是在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走势,进行动态微调是不可避免的,是大势所趋。大量信贷资金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进入了股市楼市,怎能不监管?一方面放出7.37万亿的天量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农业仍然资金不足,信贷投放结构岂能不调?下半年岂能再放出7.37万亿贷款?大量的闲置流动性充斥市场,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岂能不变?
这对于本来就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股市行情必然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正常的,对中国A股市场也是有利的。如果像目前这样货币政策一直看股市脸色,股市一直看货币政策脸色,那么,股市泡沫将越吹越大,最终酿成巨大金融风险,最后遭受大损失的还是中小投资者,必将彻底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货币政策就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来调节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经济发展状况和流动中货币量多少是货币政策要看的“脸色”。
当前,货币政策决不能撑着、宠着股市,反之,不但使得货币政策走样,而且也害了中国股市。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12/content_11865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