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阴差阳错临时需要经香港往新加坡一天公干。正好和新加坡44周年国庆不期而遇。登上新航,西安籍的乘务员袁园告诉我,亏得是这个时间起飞,再晚些的航班会因国庆检阅航空表演而延误到港呢。
回想15年前20多岁的我初见这个岛国之美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1995,在新加坡生活的第二年的8月9日,我参加了新加坡的30周年的国庆。从那时起至今,新加坡这个赤道旁的华人文化为主流的高度国际化的小岛国,影响了我近四成的人生和几乎全部的职业经历。它所给与我和改变我的,已深深融入了我的精神世界。
无意中看到一个新加坡华侨国庆之际写给国家的生日贺卡上的朴实文字,很代表了新加坡几代移民的心声,我于是摘抄了部分下来:
我是新加坡公民。大约是1880年,我的祖父就为谋生来到这里。这些年来,家运的兴衰,就如同岸边的潮汐。我就是这岸边长大的孩子。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在这里。我的个人命运也是时起时落,有时曲曲折折……我在上一代充满恐惧和不安的阴影下长大,在父母世系的有限知识下受教育,前途一片黑暗。英军撤离和种族示威,令我们感到彷徨,生活是多么的不安稳,当时我年纪小,不太能够了解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会在我发烧是彻夜不眠,又为什么我父亲会在烈日当空或暴雨下依然工作,尽管他病了,眼中的几滴泪水却还表达不了内心的痛苦,因为我们太年轻,太脆弱了。因此,每每想到这些,我也想到我们新加坡的领导人,也在国家初创期,走过一段艰苦和患难的岁月……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和感谢我们国家的过去和今天的领导人,特别是李光耀资政……他长远的目光,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稳定、繁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但让我们达到照顾父母的心愿,也让我们不用像我们的父母为抚育孩子备受煎熬……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到50年代的多事之秋,我也会像我的父亲一样,投下神圣的一票(指新加坡独立的公决,作者注)。今天我通过报章第十六次向国家敬礼。谢谢您,新加坡!
十几年来,无论是在北美、欧洲还是中国,我常常会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新加坡对比。虽然生活在新加坡时常有人抱怨新加坡“太稳定”和憋闷,不刺激,文化沙漠等等,但真正比较起来,新加坡生活的便捷、社会的稳定、不断自发的学习和创新意识和高效廉政、高度自律的政府,确实我很难再找到和他可以比拟的地方。因为近些年工作的关系,不知多少次旅行于中国和新加坡之间,每每来到新加坡总会有新的发现,一张小小的精致画纸,在我眼里不断呈现着新的图景。
今天晚上8时22分,新加坡全岛的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一起参与到为国家44岁生日而举行的“宣读信约的时刻”(THE PLEDGE MORMENT),全岛所有地铁、商场、餐馆、超市都参与其中。李显龙早间发表了朴实、真切的国庆献辞,其风格,正是对新加坡政府“简单、直白、朴实无华、事事从民生出发”最经典的诠释。在回顾了新加坡建国和治国之路,以及抵御危机的决心和方略之后,号召新加坡人尊重多元文化、使各社群互信、和睦相处,逐渐扩大共同的世俗空间、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我常感慨于新加坡的成长,一群远离故土的华人,背水一战地选择在一个海岛上开疆立身,短短四十年发展成一个令人羡慕的美丽家园,海外华人的勤劳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新加坡政府始终把自己的生存和国家及民众利益相关联,新加坡以自身的发展和实践证明了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一党独大”的非民主政体同样可以做到保持政府的廉洁高效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
温家宝总结新加坡成就之源:源于新加坡最珍贵的资产,这就是李光耀资政所说的“人民的信任、勤劳、节俭和好学”;源于李光耀资政倡导的新加坡生存之道——“必须比其他国家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和更具有竞争力”;源于新加坡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政策,国家虽小,有容乃大的学习精神。
李显龙在他结束国庆致词的最后说,“亲爱的同胞,我们在半个世纪前成为自治邦以来,历经了许多考验,也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不论大环境是好是坏;是晴天,还是雨天,我们都应该肩并肩,一起为国家的未来奋斗,以建设一个更好、更有活力的国家,以及一个独特的、值得我们自豪的家园。”
一个廉洁高效和真正懂得关心的政府是国民的希望,更是逆境中凝聚向前的动力来源。它也正是新加坡这个充满活力的机体中永远年轻的心脏。
衷心地祝愿这个秀丽的花园城市国家永远青春和充满活力!
新加坡生日快乐!
2009-8-9于新加坡东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