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公司》第一章之:PPG (1)


2007年春天,当上海滩坏小子李亮创办的衬衫网络直销企业PPG在商业界崭露头角时,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PPG即将成为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神话,传统行业中甚至掀起了一场PPG旋风。

 

他更没有想到,第二年这神话就成为了业界天大的笑话。

 

20073月底,国内的投资圈和互联网圈都在打听一家名为“PPG”的神秘公司,据称这家公司通过呼叫中心和网上卖衬衫,每月的出货量就能达到30万件,而市场龙头雅戈尔在2006年的衬衫出货量平均每月接近42万件。

 

VC圈,小道消息总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风快,对于那些优质项目,只要有一点点风声,投资经理们就会像嗜血的鲨鱼冲过去。

 

在一个饭局上,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个合伙人透露自己的公司投资了一家衬衫企业,他强调说这家企业如同服装业的戴尔,通过呼叫中心和互联网销售衬衫,把生产外包给江浙一带的服装加工企业。由于成本低利润高,再加上销售得法,它在短短一年间超速成长,销售额迅速突破亿元,有希望在2007年跃居国内衬衫企业的前三名。

 

此人穿着一件牛津纺的衬衫,号称就是这家企业出品的,他显然对自己公司的投资颇为自豪。

 

衬衫在线直销、超速成长,这两个关键词组很是动人。长期以来,中国的零售企业们总是在挖空心思考虑如何开更多的店,抓住更多的用户,而钟晓霖提到的这家衬衫企业,却隐隐凸显出另一种可能——在目前的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或许能通过互联网或者IT技术,以非传统的方式获得规模化成长。

 

这家企业,就是在2007年声名显赫的PPG

 

PPG的总部位于上海郊外的徐泾蟠中路58号,空旷的草坪上矗立着几栋白色的小矮楼,其中的3栋楼外墙上,蓝色的PPG标识在白墙的衬映下赫然在目。

 

“我们有两栋楼是仓库,还有一栋是办公楼。”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简称PPGCEO David Lee,在20075月,只用3秒钟时间就呈现了这家衬衫企业的全部家当。

 

这果然是一家与众不同的企业,它简直是在挑战轻资产运营的极限:员工总数不到500人,其中还包括了呼叫中心的200多名员工;看不见厂房和流水线;只有2个小仓库;而且商场里也没见过它的门脸。PPG外包了几乎能外包的一切:生产制造、物流、质量监测控制,并且将销售渠道压缩在轻资产的呼叫中心和互联网上。

 

与服装业“带头大哥”雅戈尔相比,PPG宛若一个叛逆小子。我曾经去过宁波雅戈尔鄞县大道雅戈尔的总部,气势恢弘壮观——雅戈尔的服装城和纺织城总共占地700多亩,2万多名工作人员分布在其间。

 

在服装业,雅戈尔走的是稳重路线,自己拥有从棉田到纺纱织布,再到设计制造的所有环节,甚至开设1500多家直营零售网点——雅戈尔要将供应链的一切统统捏在手里,这是雅戈尔至今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就连中国第一代以轻资产方式扩张的企业美特斯邦威,近年来也开始了直营的渠道建设,目前在其2000多家店铺中,直营店占20%,其余为特许经营店。

 

David Lee的野心很大,他想要和雅戈尔一样掌握供应链,成为链主。但是PPG不是靠资产,而是靠流动在几十台服务器里的数据,来打造一条快速反应的预测型供应链。

 

PPG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要做到通过对市场数据和消费者需求的精确预测,缩短库存周转天数。传统零售业们要获得市场数据的代价非常大,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资建立直营渠道便是获取消费者数据的方式之一。

 

PPG却通过创新的新型渠道来收集数据。在PPG,第一“销售场所”是产品目录和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PPG的产品目录和网站设计都以国际潮流为主。无论是创业初期强调的POLO恤,还是至今仍然沿用的皇家牛津纺等面料,都会让消费者产生洋品牌的错觉,这是PPG要营造的购买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