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对于他所生活的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只能局部的理解和控制,但人因为生存压力,又决定了其思维必须倾向于至上和无限,而这两者是极端矛盾甚至对立的,如何来将矛盾的对立的二者予以协调呢?这个时候人就意识到需要创造宗教了,以此试图通过宗教去理解超越人们思想范围的那个终极世界。
但所谓的终极世界的图像,实际上也仅仅只是人类对理解范围内的现实认识的梳理,再导入一些主观的意愿,组合出的一个新的秩序,并通过特殊的行为形式,试图来达到与这类秩序求得和谐。由此可见,宗教是人性中一种固有的不可剥离的情节,是人类无法超越现实而又不甘于现实的意识产物,以期通过祈祷来寻求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以摆脱真实世界的痛苦,最早的宗教把这种努力看作是一种社会事业,人们通过群体的仪式,由此亦可见,宗教不仅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它本身也是社会和历史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所谓的宗教情节,事实上是一种再典型不过的,把头埋进沙堆,就认为世界太平的鸵鸟情节。
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能够提升人类的道德(我们暂不谈道德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既人类行为的自发产物),而这种道德的建立是基于人对自己“人”的自然属性的克服,因为人天生是以“自我”为中心,人的社会经验可以归结为无限的“自我”人格。宗教的创始人为此一再的告诫人们,只有在每个人的灵魂中进行痛苦的精神斗争,才有可能克服自我中心。为此,他们自己首先就是这样做的。现在佛教的庙堂里都供奉着佛祖的画像和雕塑,那个佛祖是胖胖的油光满面的一个长者,但我们能够想象的到一个长期斋戒极度禁欲的人会是这有这样的体格吗?真实的佛祖应该是骨瘦如柴的才对,而如今佛祖的这种形象,只能够说明他的追随者和继任者比较于他来说是种完全的堕落,因为最有可能的事实是,这些人因为自己的堕落和享受已经发富,而如果严格的遵从历史的真相,把佛祖的形象还原,岂不暴露出他们的龌龊。但也正是从佛祖的形象被其信徒恶意的篡改,我们就可见道德感召在“人的自我”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和软弱。所以一切认定宗教会促进精神进步 ,并期望精神进步来达到社会的进步,只能够是一种近乎于痴心的妄想。
宗教产生的两个要素一个是对真实世界的无解,另一个是对未来的美好预期。而无论是扎伊尔的均衡定律还是卢卡斯的理性预期,或当下的市场永续繁荣论的支持者的身上,我们无不可以窥见到这两种要素的存在,虽然我们不能够说它已经成为宗教,因为他们还缺乏必要的特殊的行为形式这一工具。但如果说这些理论是人类以期通过祈祷来寻求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以摆脱真实世界的痛苦的宗教的真实反应应该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