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老太“念叨队”无法推广 (北京青年报)


  文/李清

  近日,重庆大渡口区松青路社区,有一支10人“念叨队”,就像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连续7天,每天花13小时,对着一群占道经营者不停念叨,直到其主动撤摊,搬进农贸市场为止。(7月5日《重庆晚报》)

  众所周知,影响公共秩序的占道经营,一直是个不容易对付的难题。各地的通常做法,是让城管进行处罚。但城管毕竟精力有限,很难全方位、全天候监控,而占道经营者做的本来是小本买卖,罚款和取缔等执法行为,经常引起摊主的强烈对抗。现在松青路社区组织10人老太“念叨队”,利用“蘑菇”战术,成功让占道经营者撤摊,可谓体现了独特的“智慧”。

  然而在笔者看来,效果奇佳的老太“念叨队”,并没有推广价值,其他地方难以学习借鉴。首先,每天花13小时在占道经营者面前念叨,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愿意去做的。不但专职的城管队员做不到,恐怕多数小区的老太太也做不到。尽管很多老太太有的是时间,可这样做毕竟太浪费时间,过分占用念叨者的精力了,简直有“吃饱了撑的”嫌疑,家人未必支持。报道中说,老太“念叨队”的一名成员,甚至拿个小板凳坐在菜贩身旁,念叨了一整天。不知她想过没有,自己的“善意”行为是否也在侵占公共道路,并对大家造成噪声污染呢?

  其次,几名菜贩最终主动撤摊,搬进了农贸市场,看起来是老太“念叨队”的胜利,但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胜利成果”能维持多久很难说。不妨假设,有的摊主为了养家糊口,老太的念叨只要不影响其生意,他就厚着脸皮不理不睬,老太们能拿他有什么办法呢?再假设,附近的农贸市场租金高,摊贩们承受不起,“两害相权取其轻”,很可能会选择继续摆摊。难道老太们就长年在这专职念叨?还不如划出专门区域供小贩合法文明地摆摊呢。

  其实从笔者的内心里,是真希望老太“念叨队”有推广价值,能被复制到各个地方的。因为那样一来,现有的城管机构就可以撤销了,不但能给政府省下一笔经费,还能让城管与小贩的矛盾不复存在。如果老太“念叨队”的效果,真能超过专职的执法者和宣教者,还可以组织这样的队伍,去到不讲公德者、不遵守交规者,甚至执法不规范者、到酒店公款吃喝者……的面前去念叨,让各种不文明现象迅速彻底消失。可是,老太“念叨队”能有足够的自信吗?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详见: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36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