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宏观经济要闻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10年新能源投资可能逾3万亿
国家信息中心3日在中国证券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未来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认为,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把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约达80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约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180万千瓦。要实现2020年规划总目标,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报告建议,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对新能源项目实行项目支持、财税和价格补贴、成本与风险分摊机制等多种优惠政策;健全新能源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设立新能源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重视传统能源行业的改造升级。
6月发电量增长转正为3.6% 经济回暖加高温天气
国家电网6月份的发电量统调数据显示,6月下旬发电量增幅高达7%,6月份单月发电量同比实现3.6%的增幅。6月发电量正增长符合此前预期,但比5月份-3.5%的同比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的“强劲反弹”,甚至出乎最乐观人士的预料。
5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3.5%,比4月份3.55%的降幅有所收窄。而6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3.6%,是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实现月发电量正增长。尽管如此,今年1—6月份的累积发电量同比增幅仍旧为负,约为-2.02%;1—5月份的累计发电量同比增幅为-3.2%。
让人兴奋的发电量数据仍难掩隐忧,高温天气成为发电量回升的直接推手,但高耗能地区整体的发电量情况同比去年仍不乐观,整体增速为负,从3.6%的发电量增长中究竟能研读出多大程度的经济复苏,还有待后续观察。
高温天气助推7%增幅
6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同比增幅为7%,与6月上旬-1.7%、6月中旬3.8%的增幅相比,下旬的发电量增幅呈现大步跳跃式回升趋势。
据了解,6月下旬工作日同比多一天以及下旬全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是发电量增速大幅扩大的主要原因。6月下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
分区域来看各地的用电量,东部沿海和中西部高温地区增速明显好于东北地区。其中,沿海所有地区都已实现正增长,江苏、上海、浙江、广西增速超过10%。
从6月下旬的同比数据来看,冀南、河南等高耗能地区增速超过两位数,主要原因是钢铁和有色行业复产明显以及高温天气,山西恢复正增长,其他多数地区仍低位徘徊。从6月下旬的环比数据来看,山西、青海回升较快;云南增速下降,贵州、甘肃降幅扩大。从全国范围来讲,华北和华东地区回升速度比较明显。
是否昭示经济回暖存疑
在充分考虑6月份提前到来的高温天气直接助推发电量反弹的同时,我们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地区电力负荷同比增幅和用电量同比增幅之间差距在逐步缩小,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经济的持续恢复也在推动用电量增长由负转正。
值得注意的是,6月下旬国家电网范围内的发电量增速为3%,而南方电网范围内的发电量增速高达6.5%,环比5月份增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可见,南方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地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发电量出现了更强劲的反弹,而且高温因素的影响也低于北方,是否意味着南方地区的经济已经出现明确的回暖迹象?分析人士认为,该结论还需要出口数据、用电结构数据的进一步支持。
从6月整月数据来看,高耗能地区10个省份6月份的发电量增速除了冀南、河南、云南“转正”之外,其余地区仍旧为负,高耗能地区的整体发电量情况仍远低于去年同期。
一般情况下,6月份是工业旺季,因此支撑发电量回升的因素除了空调负荷之外,工业用电负荷高峰也应贡献不菲。分析人士认为,随着5月份以来钢铁和电解铝产量提高,水泥行业的复苏,使得电量降幅将环比缩窄并延续至年底,预计全年将实现2.7%的增速,6月起全国范围的高温天气使得用电增速超预期可能增大。
尽管如此,高温天气只是推动发电量增长的季节性因素,剔除该因素,经济回暖是否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发电量增长,还有待外贸、出口、用电结构等数据的进一步印证。
二、 产业要闻
6月东西部水泥业冰火两重天 需求差异依旧
6月份全国水泥市场延续着涨跌分化的走势。记者昨从中国水泥协会获悉,我国东部和西部水泥行业仍是冰火两重天,东弱西强的区域需求差异依旧。
据了解,6月份西北甘肃水泥价格继续上涨。与此同时,在外省市供给的冲击下,西南成都、重庆水泥价格则延续下滑。另外,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的水泥需求表现则依然疲弱。
“事实上,目前整个水泥产业正进入一轮调整期,而上一周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受上海价格下跌的带动而走低。”中国水泥协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步入梅雨季节后,上周上海市场高标号价格下调10-15 元/吨,使得其周边省份江苏、浙江水泥市场价格有下调压力。据统计,前6个月华东区域P.O 42.5水泥价格较全国平均水平低67元/吨,同比下调57.14元/吨。
但是,目前整个西北水泥市场却依然是需求旺盛,且由于新建产能至少要到今年年底才开始释放,为此,西北水泥价格仍有望维持高位,高盈利在今年年底前仍有望维持。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P.O42.5吨水泥平均价格为364元,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在400元/吨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0元/吨。尤其是西北地区高出104元/吨,可见利润之丰厚。
“本月下旬到8月应该有阶段性行情可期待。”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调研水泥投资情况,已经走访了山东山水和安徽等地区。与此同时,浙江省也暂停审批水泥项目,这意味着国家出台水泥发展规划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航油每吨大涨1030元航企一年成本约增70亿
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使发改委在上调国内汽油柴油价格的同时,更大幅上调了航空公司所用的燃料航空煤油。CBN记者昨天获悉,发改委已发布提高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的通知,国内航油出厂价每吨上涨1030元,调整幅度为25.6%。这一巨大涨幅将为整个国内航空业一年增加约70亿元成本。
与此同时,航空公司高层和民航业分析师认为, 在国内航油价格大幅上调后,此前暂停征收的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的恢复征收也成为可能。
航油目前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消耗,国航、东航、南航这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都已超过总成本的40%。早在今年4月,发改委已在没有上调国内汽油柴油价格的情况下上调了航油价格,当时调整幅度是每吨上涨460元。
“此次上调的航油价格幅度比汽油柴油的涨幅都要大,发改委如此考虑应该是相对于汽油和柴油,航油的应用范围比较小,因此市场化程度也可以更高些,调整后的价格也更接近国际水平。”
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昨天告诉记者。虽然航油应用范围较小,但航油价格的上涨却直接增加航空公司成本,李磊表示,据初步测算,此次航油上调将令全行业的年成本增加70亿元左右。其中南航由于80%航线为国内航线,这次受影响也将最大。
南航一年用油量约320万吨,其中75%到80%是国内加油。此次国内航油价格每吨提高1030元,按一年计算,南航将增加燃油成本约28亿元。而东航与国航分别有50%左右为国内用油,按照一年计算,东航与国航也分别增加约14.4亿元和15.9亿元的燃油成本(两家一年的用油量分别为280万吨和31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航油价格连续两次上调,不过目前向旅客征收的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却从今年1月开始暂停征收,当时,民航局在通知中指出:“今后是否恢复收取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视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变动情况另行研究确定。”
国航内部高层昨天告诉记者,如果公司接到中航油方面关于提高航油价格的正式通知,会准备恢复燃油附加费的申请,而南航方面也透露,会进行燃油附加费征收申请,并希望燃油附加费与油价联动。
李磊预计,如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燃油附加费的恢复是可能的。“根据此前几年的惯例,如果国际油价突破80美元/桶,就超过了航空公司合理的区间范围,而在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暂停征收时,国际油价还不到50美元/桶。”
不过,在航油成本增加的同时,国内航空市场却有好转迹象。李磊指出,7月份是航空业的传统旺季,另外由于经济逐步恢复,下半年的国内航空需求预计也会比上半年好。“如果市场需求好,那么油价上涨的成本就可以通过涨价部分转嫁。”
工信部酝酿四措施解决钢铁业高存量难题
虽然钢铁大中型企业5月首度实现盈利,但一直居高不下的产量仍是行业调控最为头疼的问题。昨日,记者从工信部权威人士处获悉,工信部正在密集筹划解决钢铁业“虚火上升”的办法,尤其是控制产量的增长,其中涉及兼并重组、资源税、淘汰落后和进出口关税等四项政策措施。
工信部本周举行了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座谈会,倾听大中型企业意见。工信部准备以此为基础总结向国务院汇报。据悉,大中型钢企普遍反映中小企业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尤其在扩大建材产能上,地方投资冲动很大。工信部下一步将联合几大部委实地调研,重点摸底国内钢铁产量的实际情况、钢企在环保和税收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寻找控制产量进一步增加的办法。
5月上旬,工信部下发《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但实际效果不佳,5、6月国内钢产量仍然维持高位运行。“之前是大中型钢厂减产,小企业增产,现在钢价上来了,所有企业都在积极启动产能,而行业调控怎么压产、压到什么程度合适,都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问题。”钢企人士说。
上述人士透露,工信部已经完成《钢铁业兼并重组条例》的初稿,而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办法也在由工信部牵头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进行制定,将把淘汰落后纳入到行政领导的业绩考核范围内,同时加强环保监督。
拥有自有铁矿山的钢铁企业一致反映资源税改革对企业成本的重大影响,工信部也在积极研究如何支持国内钢企降低国产铁矿石成本的办法。“这三方面的问题在国内各地情况都有所不同,也十分复杂,而且相关办法还需要几大部委会签同意,最快年底前可能出台。”他说。
另据了解,工信部还在与相关部委就钢铁产品进出口关税调整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国内钢价高于国际,导致今年二季度我国再度成为钢材净进口国,大量国外产品冲击国内市场。受国内企业建议,主管部门在考虑是否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同时,钢企也希望国家进一步增加冷热轧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缓解出口压力。
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出台 电视最高补贴400元
近日,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印发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办法、操作流程及组织实施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办法》明确,
《办法》同时明确,试点省市政府负责本地区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监督管理,试点省市政府要建立工作制度,保障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有序开展。
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是中央继出台家电下乡政策后,为进一步促进扩大内需、推动科学发展,根据我国家电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实际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内外需平衡;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 银行业要闻
多数上市银行已超额完成全年信贷目标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信贷投放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在信贷投放激增的背景下,银行业绩将得到有力支撑。
截至5月末,有可比数据的9家主要商业银行累计新增贷款投放量为3.65万亿元,为全年计划信贷投放目标2.76万亿元的1.3倍,表明上半年商业银行放贷冲动非常强烈。具体来看,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
从5家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统计数据来看,上海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上半年也表现出一定的信贷投放冲动,前5月分别新增贷款2200亿元、1400亿元、1100亿元、2400亿元、770亿元左右。业内人士透露,进入5月以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发力,贷款投放速度明显加快。从地方分支机构了解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通过银团贷款方式参加到基础设施等项目贷款中。
业内人士表示,6月在业绩考核和季末贷款做大规模的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6月当月信贷投放环比大幅增长已成定局。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吕小九表示,目前信贷投放规模已成为商业银行2009年盈利的重要基石,如果全年信贷增量为6.5万亿元,则上市银行2009年业绩增长12.3%,如果信贷增量略超7万亿元,业绩增长将达15%,如果信贷增量达8万亿元,则业绩增长超过20%。
央行:前5月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流动性充足_
本报讯 央行此间发布的《5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五月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
央行表示,5月份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有所减少,长期债券发行比重增加;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货币市场利率维持低位运行,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量均有增加;现券交易量有所减少,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继续小幅回升,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5月份,股票市场指数继续震荡走高,日均交易量略有减少。
债券发行方面,前5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2529.4亿元,同比增加超过50%。5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3332.7亿元,较4月份减少20.4%。截至5月底,债券市场托管量为11.28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量为10.98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托管量比重超过97%。
前5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以中短期债券为主。从债券期限结构变化趋势看,5月份长期债券发行比重较上月有所增加。
拆借交易方面,前5月同业拆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1至5月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为6万亿元,同比减少2.1%。5月份,同业拆借交易量有所增加,成交量为1.6万亿元,较4月份增加30%;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占5月全部拆借成交量的八成以上。
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略有下降,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0.85%,较4月份下降1个基点;7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为1%,与4月份持平。
现券交易方面,前5个月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7.4万亿元,同比增加27.4%。5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较上月有所减少,全月累计成交3.2万亿元,较4月份减少19%;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量继续减少,本月交易所国债现券交易成交148.6亿元,较4月份减少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