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莲关心下一代三句话太沉重
安徽恒源煤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王匡忠
人啥都可以不讲,但人不能不讲后事。人什么都可以不留,但人不能不留后路。这两句话,既是民谚,又是千古真言。
讲后事、留后路,事实上说的就是为后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关心下一代,这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人性。也就是说,人性最根本的,就是为后人做事,给后人开创一条美好的生存道路。
从人性上看,我们的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对了,实在是从人性上出发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极其科学内含和精神实质,就是关心下一代,给后人留下生存权。讲后事、留后路,关心下一代,这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最完美的人性学。
可以说,人来世上,没有比关心下一代的事再大的了。就是在20前,当时提出关心下一代的“五老”,也想不到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把关心下一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来认识!就是到目前为止,各级领导也不一定能把关心下一代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摆到重要日程,抓起来!就是现在正在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级关工委组织,也不一定能把关心下一代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做下去!
党和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来都是围绕关心下一代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生路、生态做工作。那么,为什么还要单门成立一个独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究竟干什么?又能干什么?尤其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今天,关心下一代工作,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突出自己的实践特色?
国家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说了“三句话”,即: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她还特别强调指出: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关心下一代工作就会显现自己的特色,取得显著的成效,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由此看来,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是简单的做思想工作,也不是什么事都只是文件挂个名、开会露一头、活动陪着泡的一般的参与,是实实在在急党政所急当助手的工作,是实实在在想青少年所需干实事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尽关工委所能显现自己特色的工作。
那么重大的工作,究竟做的怎么样?于是,带着这“三句话”,我们对国家级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走访考察。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到了地点,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个关工委组织。可想而知,大家都不知道的事,要说干的有多好,那怎么可能呢?
有一位老同志向我们道出了实情,他说:关工委是组织部老干部局下属单位,调来的都是还差一两年就要退休的老同志,他们本身从岗位上下来就很不快活,来到关工委顶多报个到,一些退过休的五老也不来,上面要工作情况都是编的……
难怪,有人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普遍的都是搪官差的组织,有机构无人员,有牌子没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依然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批批示、开开会、传传达。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老千”,是对着窗户吹喇叭——鸣声在外,有其名、无其实。
面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实状况,反复理解这“三句话”,感到用这“三句话”,来要求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肩上,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的确做的与要求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因此,关心下一代工作,能达到这“三句话”的要求,能负起“三句话”的责任,能挑起“三句话”担子,能实现“三句话”的心愿,不用大的气力,不下大的工夫,不花大的资本(宣传、培训),不从根本上解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只是当摆设的状况是不行的。
落实“三句话”要求,必须解决四个状况:第一必须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家不认识的状况。第二必须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空架子的状况。第三必须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当摆设的状况。第四必须要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挂牌组织的状况。
做到“三句话”要求,还要解决三个怎么办的问题:一是想为急党政所急当参谋助手,不让你急,插不上手怎么办?二是想为想青少年所需多干实事,不让你干,不能干怎么办?三是想为尽关工委所能显现特色,不让你尽,显不了特色怎么办?如果,我们不很好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关心下一代工作只能是空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