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最少3个小时 看病最多20分钟--北京19家大医院院长“模拟患者”就诊感受“看病难”
北京19家三级医院院长近日分别到其他医院扮作普通患者,亲身体验就诊过程,共同感受看病确实“难”!
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张兆光特意挑了一家全国大名鼎鼎的医院。让他郁闷的是,一大早就到了这家医院,转了半天愣是没找着挂号处。好不容易根据导医的指引找到了挂号处,又被眼前人山人海的场景吓了一跳。张兆光本想挂的内分泌号早就没有了,他只好选择了骨科。两个多小时的等待换来了六七分钟的问诊,而超声检查一下就预约到一个星期之后了。张兆光总结了一下:看一次病至少要排4次队,挂号、拿药、检查得交4次费。
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范茂槐早上7时50分就被堵在某三甲医院外的马路上,等了半天才被引导进地下停车场。虽然很快就挂上了普通号,但是护士叫到自己名字时已经是三四个小时之后了。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在一家三甲专科医院就诊时掐表计时,从他排队挂号到离开医院共用了7个小时,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真正看病也就20分钟,看病时间只占整个就诊过程的4.9%,其余95.1%的时间他都在排队等候。他说:“看病等候过程漫长而就诊时间短暂是我这次体验的最大感受。”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说,他去的是北京儿童医院,一进挂号大厅就吓了一跳,真是人山人海。但儿童医院整个挂号大厅面积非常大,很多队同时挂号。儿童医院看病难主要体现在输液区,虽然输液区很大,但是需要输液的小孩太多了,排队等输液大概等了两三个小时。
田伟认为,当了一天“患者”,才真正体会到患者看病有多难!看一次病至少要排4次队,前后没三几个小时还真下不来,可真正看病的时间只有10来分钟。
北京胸科医院院长许绍发早晨8时左右来到同仁医院,光停车就在医院周围绕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到最后也没挂上号。临近中午时,碰到一个挂上号的熟人有急事要离开,才拿到他的号。在眼科诊室,他等了大概40多分钟,实际看病大概用了10分钟,离开同仁医院已经将近下午1点。
许绍发说,当了30多年医生,没有像这一天切实感受到看病这么难。以前自认为很了解患者的难处,但体验过后觉得比以前想像得还要难。因为过去看到的只是病人在医院大厅里面,没有看到病人在入院以前多么难受,没有看到病人找停车位的时候多难受。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北京组织“院长当一天患者”活动的目的是要求院长们换位思考,站在普通患者的角度去了解看病难问题,让院长们亲身体会普通患者有多么不容易,为今后医院的医疗卫生改革做充分准备。社会各界希望北京的大医院“院长们”通过此次亲历,能够认真研究医院就诊流程和布局问题,想方设法减少患者看病环节,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看病难”主要是一部分知名度高的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而北京的大医院不仅为北京市民提供医疗服务,也担负着全国重病、疑难病症的治疗任务。大医院的知名专家是有限的,如果不是疑难病,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找专家看,结果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势必造成很多患者或家属半夜排队去挂号,甚至还挂不到专家号。
为使真正需要得到专家诊治的疑难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许多医疗专家建议应当建立一套制度,即:当挂普通号的病人由医师以上大夫初诊确定为疑难病或不确定病情时,由初诊大夫提出由一级副主任医师以上复诊,如仍不能确定的可由其提出请示,当班主任批准,为患者预约挂专家门诊号,解决真正需要专家来诊断的病人,特别是低收入病人挂号难问题,也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