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计”谋杀与“团伙文化”


上周,16岁的少女萨曼莎,与六名年龄都不到20岁的少年被判谋杀罪成立。这个被称为“美人计”(honey trap)的谋杀案,再次凸显了“团伙文化”(gang culture)正在成为危害社会和青少年的毒瘤。

时钟拨回到一年前的七月。伦敦城南的一辆公交车上,两个15岁的少男少女卿卿我我的依偎在一起。

15岁的萨曼莎(Samantha Joseph)身着透明性感的黄裙子,要带男朋友萨基勒斯(Shakilus Townsend)去见她的家人。虽然刚拍拖一个月,萨基勒斯已深深迷上了萨曼莎,口口声声要跟她成家生孩子。

短信发出夺命符

车上,萨曼莎几次发短信,说是要告诉表兄碰面的地点。萨基勒斯哪里会想到,短信发出去,他已死定了。

萨基勒斯跟着萨曼莎来到一处僻静的小区,六个十几岁的少年突然冲出来,一顿棍棒把萨基勒斯打翻在地。最后,一个头上勒着橘黄色布条的少年拔出刀子,在萨基勒斯身上连捅六刀。最后一刀,从胸口一直划到肝脏,并在肝脏处搅了几下。

下刀子的,是麦克雷恩(Danny Mclean),他是横行南伦敦城的恶名远扬的SMN帮的老大之一。SMN是Shine My Nine, “亮出我的9毫米”的缩写,意指9毫米口径的手枪,而橘黄色是SMN的“帮色”。

找错了朋友,或丢了性命,或毁了前程

萨曼莎曾是麦克雷恩的女朋友。麦克雷恩拿她不当回事,任意打骂,萨基勒斯则想尽办法讨萨曼莎的欢心。当麦克雷恩发现萨曼莎背着他与别人偷情后,一脚将她踢开。

萨曼莎却离不开麦克雷恩,也离不开SMN帮,为了重新赢得麦克雷恩的心,萨曼莎答应把萨吉勒斯诱骗出来,让麦克雷恩找回“面子”,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负责这个案子的探长雷特克立夫(Barney Ratcliffe)说,萨曼莎是这个案子的关键人物,没有她,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而萨曼莎以前的朋友都说,她曾是个可爱的女孩,用功读书,与单身母亲相依为命。直到两年前,结交了麦克雷恩和他的帮伙,萨曼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再看涉案的其他几个少年。18岁的安德鲁是伦敦一家年费14,000英镑的私立学校的学生,他卷入这个谋杀案只因交上了麦克雷恩这个“铁哥们”。

17岁的泰雷尔和18岁的卡洛斯是兄弟俩,成为团伙大老是哥俩的梦想,而为团伙老大冲锋陷阵,逞凶斗狠,是积累“资本”,提升自己在团伙中位置的必由之路。

“团伙文化”对青少年的诱惑力

这个谋杀案从某种程度上典型的反映了“团伙文化”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的诱惑,以及一旦涉足,难以自拔,最终走上严重犯罪道路的可悲结果。

伦敦警方说,在伦敦市至少有169个被确认的团伙。它们集中分布在市中心的贫民区。这些团伙划地为牢,往往以街区的邮政编码为“地盘”的分界线。

一个团伙的成员进入“属于”另一个团伙的街区,就能引发一场恶斗。伦敦警方说,在确认的169个团伙中,据信有四分之一涉嫌谋杀案。

萨伊德(Chris Saed)是一位帮助失足青年的资深社会工作者。他说,青少年卷入团伙文化的诱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寻求友谊、归宿和保护。

他认为,如果拿家庭做对比的话,“团伙能够给与你安全感和保护。成为团伙中的一员,总会有人照顾你。那些无法从家庭中得到温暖、亲情、保护的孩子,就会从其它地方寻找。”

英国教师工会 NASUWT年初就团伙文化对学龄少年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报告说,缺乏教育孩子的技巧、没有户外活动的设施、贫困、家庭破裂、家庭中缺乏父亲的榜样,都是助长团伙文化的潜在因素。

最后听听死者母亲的一番话

一旦涉足团伙,往往是陷入犯罪的泥潭不能自拔。

北伦敦另一个臭名昭著的团伙,Dem Africans,的一个成员向BBC时事节目《今天》的记者坦言:“我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在团伙中的身份和地位)。你干的‘事儿’越多,你的积分就越多。”

他所说的“事儿”(stuff),包括从放哨,到窝藏凶器,再到抢劫和持刀伤人。

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结果只有一个,害了别人,毁了自己。

然而,要让青少年避免走上这样一条路,或是浪子回头,改变人生轨迹,则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我想用受害者母亲的一番话作为文章的结束语。案子宣判后,萨基勒斯的母亲戴尔(Nicola Dyer)站在伦敦最高法院外的台阶上说:

“首先,你的孩子是你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为只是自己孩子的父母,而是所有孩子的父母。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靠的不是一对父母,而是全村的人。这个非洲谚语说明了我们相互之间都有责任。”

(腾龙2009年7月21 日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