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宜于诞生和死亡


  

1、妥协与谦卑

上周和老邹一起吃饭,他谈到我的“不懂妥协”,比如在山田的去留问题,他质问:为什么你不可以主动去和老许谈?我大吃一惊。从来不觉得这件事应该由我主动跟老许谈,我甚至还责备老许为什么不主动跟我谈呢。可是,为什么一定要他主动?既然选择是双向的,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主动?老许曾称我为“张先生”,当经销商的面赞我是他人生遇到的“最佩服的三位女性之一”,毫不吝惜赞美。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他既感激又羞愧。在我们一生中,即便你真是天才,又能遇到多少伯乐和允许你自由发挥的舞台呢?我曾梦想把山田打造成可以与卫岗相抗衡的南京知名地产奶品牌,可还是擦肩而过了。人生总是这样,充满遗憾和错失,也正因为这样,今天才开始一点点走向成熟,懂得谦卑吧。

 

2、感恩的心

袆彪发来一张我以前在东方船的照片,说我当年“皮肤光洁,眼神淡定”。我一看,还真是。那是我们刚成立喜临门全案小组的时候,每个同事都穿着刚在天河城百货买的800元以上的套装,很精英的样子。老王用他的宝贝尼康给我们拍了一张合照,堪称经典。是否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么多年过去,我遇到很多老板或上司,发现仍然最爱老王——爱他的彪悍,他的温情,他高高的眼光。这么多年过去了,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路,从广州到深圳,从深圳到北京,真正让我感激和铭记的总是那些让我快速成长的公司,那些尖锐批评甚至伤过我自尊的老板。如今忆起他们,只有庆幸和感激。

 

3、也无风雨也无晴

基于这两年从高潮到低谷的一路变故,以及重新上班之后的种种震荡和感悟,最近的心情颇为怡然。下班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已是夜色阑珊,心情也无风雨也无晴。对面的肯德基和星巴克还没有打烊,灯光很温暖。我真想进去喝杯咖啡,享受这份温润。那一瞬间的情境仿佛多年前曾昭示或显现。这么多年,内心总保存着一点点雪片般轻盈的纯真,使人生不至于陷入真正的晦暗。精神的田园里,仍隐密地种植着些许诗意和浪漫,在枯燥琐碎的事务之余,润泽心灵。如今生活回归到久违的正常,有点像绚烂归于平淡,平淡中蕴藏绚烂。我正一点点融入这个城市,快两年了,我一直像这个城市的边缘人和观光客。所以,我很珍视目前的状态,没有震荡的激情,没有激进的梦想,没有对未来的忧患,只想好好度过每一天。每天回到家一个人听音乐,内心很安详。虽然有过那么多挫折、失意、彷徨,但我仍深爱我的人生,多灾多难多姿多彩的人生。

 

4、日全食

听说日全食对人的心灵有影响,不知这说法是真是假,反正我最近对人生的感悟增多,豁达很多。我原本就是达观之人,如今更如此。以前总觉得别人不好,老板不好,同事不好,恋人不好,命运不好,现在只觉得都是自己不好——如果你的老板或同事真的不好,你为什么无法说服和改变他们呢?我以前还喜欢杀伐果断,遇障碍就斩立决,现在懂得手上留情,有了隐忍与慈悲。也因为活到我这把年纪,知道世界和他人并非为我而准备,多了宽容和谦卑。所以,虽然最近工作烦乱,亦常受打击,但终究很开心。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慢慢地,宽容地,耐心地,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变好。

 

5、每一天都宜于诞生和死亡

每天睡前都要读一会闲书,最近在读汉娜·阿伦特的《黑暗时代的人们》,其中一篇讲一个叫安杰洛·朱塞佩·龙卡利的教皇,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我发现我的灵魂和他比较接近,常有“变得无名且卑微”的愿望,有点圣徒的倾向,年纪越大越强烈。当然,这只是类比,我没有他那般纯粹高尚,但能感应他的心灵。我总觉得我是全中国最不像策划人的策划人,深知策略与攻心术,但厌恶把那些东西用在自己身上。我仍坚持认为,一个真正的全然生活着的人,应该保存和呵护人本能的胆怯、腼腆、鲁莽、好奇和纯真,而且,不介意让他人洞悉和嘲讽。对了,汉娜·阿伦特真的很……很独特。我再没读过哪个女作家、女哲学家比她的文字更无性别气息,即便理性如苏珊·桑塔格、波伏娃,也能从行文中嗅出些许女性气息。汉娜·阿伦特例外。在她那篇关于“劳动人民的伟大教皇”的文章结尾处,她引用教皇临终前写下的一句话:“每一天都宜于诞生,每一天都宜于死亡。”也是我最近心情的大写照。

 

 

 

 

                                     20097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