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外汇制度,有利于在国家经济不发达时期的国际交往。当国家经济发达、金融稳定之际,强制性外汇管理制度则显得不够灵活,一方面于企业生存发展不那么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国家集中了过多外汇,增添了储备风险,尤其是我们想买的尖端科技产品,别人就是严防死守不卖。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国债总量已达73万亿,以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世人对美元的信心倍减,美元及其国债贬值大势所趋。因此,强制性的外汇结算制度,势必让国家承担了全部外汇风险。
据权威人士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外汇储备大约在几百万美元至几千万美元之间,直至1993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仅为21亿美元。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
在本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弊端早已凸显出来,如果继续坚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无疑将更加被动。因此,鼓励出口则显得已经不那么切合实际。进一步地,对于出口型企业,在管理上,就应该从外汇制度上,让出口企业共同分担美元风险,而不是象强制性外汇制度那样,把美元的风险全部让国家独自承担。随之而来,才能够从外汇制度上,适度约束企业的出口意愿,进而有效地向国内国内消费市场逐步转移。
就出口性企业中,相当多的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尤其是那些外资企业,在世人对美元的信心越来越低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希望不外乎就是要把外汇全部及时兑换成人民币,进而用赚得的人民币购买中国优良资产,或者是在股市楼市上兴风作浪而套取更大利益。
可见,实行外汇管制的比例结算(不妨考虑为7:3,以后再适度调整),一是能够促进外向型企业向内转移,二是能够适度限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套利行为,三是能够适当减轻国家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风险。
让美元继续疲软吧,别心痛那两万亿外汇储备的跌幅。
让人民币更值钱吧,从适度比例的外汇结算方案开始。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