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风险在哪里?


  企业纳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纳税风险的大小因企业的状况不同而不同,它既决定于企业周围的客观因素,也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主观因素。如果稍有不慎,企业纳税风险将吞噬企业的利润,甚至让企业无法实现它的商业目标。所以,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树立正确、科学的纳税观,尽量在错误发生之前把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至少降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一般来说,企业纳税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重要交易的过程没有企业税务部门的参与,企业税务部门只是交易完成后进行纳税核算。

  企业缺乏适当的程序去评估和监控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影响。

  除继续对企业提供的财务账簿进行纳税检查外,税务机关越来越多关注记录企业交易过程的资料。

  交易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在对外兼并的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等兼并活动完成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存在以前年度大额偷税问题,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补税和罚款。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对供货方的纳税人资格有效控管,导致后来从供货方取得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企业在重新改组销售模式过程中,因未能有效评估纳税的影响,导致后来销售模式改变后增值税税负大幅度上升,企业销售毛利润率下降。

  企业采购汽油、办公用品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少抵扣进项税。

  对企业来讲,越不经常发生的交易行为,纳税风险就越大,如兼并、资产重组等事项;而像原材料采购、商品销售、融资等日常交易行为的纳税风险相对就会小。

  2、遵从风险

  遵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未能有效适用税收政策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企业未能及时更新最新可适用税收政策系统。

  企业未能对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做出适用税收政策判断。

  企业缺乏外部机构对自身纳税义务的指导性重新检讨制度。

  遵从风险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经过数年生产经营后,发现自己应该享受到的低税率优惠而未享受,导致多年按照高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对外提供应该缴纳营业税的劳务,却错误交纳了增值税,导致需要补交营业税和罚款,并且需要和税务机关协调解决多交增值税问题。

  企业对外支付专家费用,未代扣个人所得税,导致补交罚款。

  遵从风险是所有企业纳税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

  3、核算风险

  核算风险是指企业因未能准确核算应纳税款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企业会计核算规定和税收政策的差异。

  企业缺乏内部控制措施,导致会计核算系统提供了不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核算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购进一批应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却按照低值易耗品抵扣进项税额,税务机关检查后要求补税罚款。

  企业将产品已售出,但由于未收回货款而未计收入,导致少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企业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使用了低于税收政策的固定资产残值率,导致多列支成本,少计企业所得税。

  4、员工风险

  员工风险是指企业因为人的原因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税务岗位员工的频繁变动。

  员工丰富经验未能被书面留存。

  企业缺乏定期的员工技能培训制度。

  企业缺乏有效的员工奖惩机制。

  员工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员工缺乏责任心,企业未按规定及时申报纳税。

  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离职,继任者需要从头开始纳税工作。

  员工风险应该是所有纳税风险的根本风险,它是最难控制和管理的。

  5、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指企业外界因企业税务违规行为而对其信誉的怀疑并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企业的知名度较高。

  相比较依法纳税,管理层更愿意打“擦边球”。

  企业缺乏和税务机关、政府的良好公共关系。

  信誉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因欠税问题被税务机关公告。

  企业因偷税问题被媒体报道,合作伙伴突然中止谈判。

  企业和税务机关因纳税争议对簿公堂。

  对企业来讲,信誉风险的后果影响可能是深远的,无法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