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危机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难兴邦,大危强企,大逆砺人,没有经历过困顿的国家不可能强大,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可能长盛不衰,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可能真正成材,教训有时比经验更重要,本文试图从金融危机对企业成长带来的良性影响和正面启发来分析如何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如何真正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

在展开正式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难兴邦的含义和出处。大难兴邦的含义是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振兴国家。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在他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不经过灾难考验的国家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只有在不断面对灾难和忧患中的国家,才可以真正强大。
治大国如同烹小鲜。邦国、企业、个人,道理都是一样的。下面试从六个方面分析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警示作用和正面帮助。

一、成本控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大家都感觉利润来得很快,资金周转,人员配置这些项目还真没有出现过什么大问题。为了方便生产,原辅材料库存备就多备一点吧,为了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人员配置就多配一点吧,为了方便市场发货,成品库存备就多备一点吧,为了防止人员频繁流动,工资就多发一点吧,机动人员多放几个吧,为了保证交期,过程浪费就浪费一点吧,在制品多就多一点吧……过高的利润掩盖了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问题,几乎所有的老板都在自我陶醉中忽视了成本控制这个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尤其在一些中等以上规模企业,这些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一表现为机构臃肿人员过剩,带来的问题是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第二表现为财大气粗,与供方关系过分互利,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是存货周转过慢,呆滞产品过多。当金融危机到来后,企业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了以上三个大问题,并相对主动而有效的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二、效率提升。金融危机让所有的企业懂得了压缩非生产性人员,提高人均功效。原来两个人做的事情可以由一个人来做,原来一个人在单位作业时间内要求完成十个产品的,现在要努力达成十二到十五个产品。企业高管在金融危机连续施压下突然发现,人变少了,产量变高了,原来跟人家讲我们企业有多少多少员工并不是一个值得吹嘘的事情,现在真正要比的却是我们的人均生产效率。

三、专业化程度提高。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发现原来有些事情自己做得并不好,而且有些事情自己好像没有精力去做,有些事情做了以后好像对自己的主业影响很大。企业经过慎重的思考后,把精力集中投放到了核心业务,把非核心业务都逐步剥离了出去,当然,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也进一步提升了。

四、心态回归。老板不再认为自己本领超群,自我陶醉的心态逐渐淡化,务实求真的心态进一步确立。对于员工来说,金融危机让大家从跳槽走向卧槽,从卧槽走向守槽,从守槽走向抢槽,也进一步从浮躁走向了务实。总而言之,大家的心态都向务实回归了许多。

五、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大家变得计较了很多,“锱铢必较”,管理进一步强调数据,数据进一步强调准确、相关,人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挖掘潜力,改进流程,提高效率。管理人员从办公室走向作业现场,在一线弥补信息空缺,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迅速解决问题。官僚的管理逐步被人们放弃,深入而精细的管理为人们所主动接受并努力实践。

六、团队凝聚力空前提高。金融危机以来,企业内部的派系斗争明显下降,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现象明显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空前提高。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真的困难来临时,人们会放下彼此的怨恨、嫉妒、不满、交恶等一系列本不足道的东西,而会共同设法去应对这个共同的困难。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学会了团结、互助。我们懂得了帮人就是帮己,实践了成人达己的哲学追求。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负面的影响,也有很多正面的影响,有很多甚至是经济腾飞时期所不可能的。因此,让金融危机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