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洋该不该值得我们的同情?


何川洋该不该值得我们的同情?

夏余才

2日凌晨北京大学本科招办负责人表示,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北京大学招生办在核实全部事情之后决定,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并报学校批准。何川洋此前填报第一志愿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不过,当地教委表示,仍决定保留其高考录取资格。(7月2日《新京报》)

让人奇怪的是,对于造假考生何川洋,许多人都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他们认为,造假的是何川洋父母而非何川洋,所以何川洋是“无辜”的。既然何川洋是“无辜”的,北京大学就应该按照正常录取程序将其录取。面对这些议论和建议,笔者不禁为之深感忧虑!对何川洋给予同情者,貌似有理但这点“理”并不值得仔细推敲。

虽然造假一事主要是由何川洋父母操纵,可何川洋本人同样也是直接参与者。若不经过何川洋同意或何川洋的默许,何川洋父母即使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改了何川洋的民族,然而各种表格的填写却需要何川洋自己去填写,其父母根本无法和没有能力去帮其一一填写。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西塞罗也曾说,没有诚实哪来尊严。任何一个民族或个人,诚信乃是其生存和立身之本。失去了诚信,便是做人的基本也随之倒塌了。若做人的基本都已经丧失,还谈什么其他呢?如果“诚实”没有了,哪怕你很有才华,谁能相信你的才华中没有造假成分,谁能保证你取得的“成绩”中没有掺假乃至是向人们制造了一个弥天大谎?

北京大学不录取何川洋,绝对是一次正确的决定!正如北京大学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不可弄虚作假。若北京大学录取了何川洋,岂不是将“求实”二字置于不顾,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么?而且,还无异于变相的鼓励他人去造假。若此,录取了一个何川洋,也就会出现更多的何川洋。给予同情或无原则的支持,伤害的还将是整个社会和其他的孩子们。

那么,何川洋果真不值得一点同情么?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当的教育。就此而言,何川洋是不幸的!他做人的“缺陷”并非天生,而是由后天赋予他的教育所造成。何川洋的父母负有责任,因为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何川洋所在学校负有责任,因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不仅如此,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我们一味的去追求高考成绩时,还有什么样的造假形式不会出现?民族可以造假,获奖证书可以造假,可能的话,恐怕就是一个人的性别也可以拿来造假了。因此“何川洋们”的产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乃至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