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作家”的忏悔有多少不是虚构的?


 

“反腐作家”的忏悔有多少不是虚构的?
 
浙江台州临海市原城市管理局局长程凌征,因撰写了二十余部长篇小说,尤其是出版了《官运亨通》、《位高权重》、《天地作证》等三部反映官场生活的反腐小说而名噪一时,被人称为“反腐作家”。近日,这位作家局长却因涉嫌受贿罪,站在了临海法院的刑事审判法庭并失声痛哭。(7月1日南方都市报)
刚听说曾经“办过”不少矿老板和政府官员的山西省繁峙县反贪局局长穆新成,因为疯狂敛财2亿元变身巨贪局长,结果把自己给“办”了进去的事儿;如今又闻以揭露官场腐败黑幕著称的反腐作家把自己变成了小说中的反角儿,不啻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当代绝版官场现形记。
在常人看来,作家写的东东多是虚构的,说的俗一点就是杜撰的,即便现实中偶有与作品情节雷同的情形,也“纯属巧合”。然而,这位反腐作家成为小说中的“原型”倒是真实的,临海检察院对其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人民币10余万元、购物卡1万元的指控,他都“爽快承认”。
然而,程凌征与其他贪官如出一辙的忏悔却是不折不扣的虚构。他在忏悔书上说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自己不懂法,法制观念淡薄,没意识到收下属这么点钱是受贿。一个以描述反腐风云见长的作家官员,他会不懂法吗?他的法制观念会淡漠吗?他会不知道不管贪多贪少,只要是贪污受贿都是犯罪吗?
权力一旦为私欲左右,必然会陷入犯罪的泥潭。而那些贪官污吏在东窗事发后,往往惯于虚构一些“从轻发落”的情节,甚至假惺惺地挤出忏悔的眼泪,这些自欺欺人的伎俩管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