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升迁:GDP与民意一个都不能少


郑风田:官员升迁:GDP与民意一个都不能少

 

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十九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求加大民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中的份量,扩大考核民主,强大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据中国新闻社的消息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三十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表示,在干部考核中,GDP比重将降低,民众满意度、社会发展与安全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程度等指标比重将上升,这些变化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进行衡量。新的考核办法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干部的行为与政绩。比如,它进一步完善了考核的程序,坚持做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程序和环节,全面科学地衡量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还要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注重提高行动的准确性及执行力。

 

GDP不好,但抛弃GDP更可怕。

官员升迁的标准如“官考”的指挥棒,非常重要。但过去我国官员晋升中有片面追求GDP的倾向,这次把民意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进来,更有利于科学地选拔与考核官员。导向是正确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过去升迁唯GDP主义,容易造成诸多问题,包括由于激励扭曲造成地方官员纽曲的政绩观,重视短期项目,忽视环境污染,可持续增长等长期问题,使各地重复上项目,缺乏区域合作。这种唯GDP主义早该改了。

GDP主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一点益处没有。毕竟它是最直接最过硬的指标,也是就业、增长最明显的带动。我国这两年喊保8,还是就经济增长后面所附带的东西太多,关系民生的太多。所以不能轻意地否决这个最过硬最有用的指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GDP主义过去在我国还是功勋卓著的,不能轻意地给全部否决了。我国往往有非此即彼的传统,往往否定一点就否定一切。如果兴起全面否决GDP,我觉得可能比唯GDP更可怕。毕竟没有经济增长,或者负增长,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致命的,就业、工资等问题都会难以得到解决。

 

官员晋升考虑民意是进步,但隐患也不少。要建立科学的民意搜取渠道,防止民意被滥用。

民意是很重要,但也不能迷信民意,君不见过去我国有太多的民意被滥用。还有乱七八糟的都是打着民意的借口,却实际上在违背民意。另外有时搞来搞去就搞成了民粹。民意有时在太多的时候被强奸,总是被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代替了。就有“人民”一样,经常被不少人拿出当装修布。所以必须得有一套准确地衡量民意的指标,因为这个东西比较虚,究竟什么是民意,多少人的意愿就算是民意了,现在还真是说不清楚。就有许多选举社会一样,那些得票多的就是民意了?为什么还会出现陈水扁等问题?印度的头都是根据民意选出来的,但搞了这么多年,越选问题越大。国家在官员提升方面考虑民意是对的,但如果执行过了头,唯民间就容易进入到一个误区,其实也不好。

 

谁代表民意最关键?

民意虽然存在的,但并非容易被系统搜集到的,什么是民意,谁代表民意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统计问题,还是政策问题。都需要科学合理地界定。所以如果拿“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衡量一个地方,走了极端的也不少。不久前不就报导过,市长开人大会回来出现“老百姓夹道欢迎”的等闹剧,还是“老百姓联名恳请上级”等等被策划出来的民意。这样搞出的民意、策划出的民意把那些真实干事的干部又给误了。所以谁为代表民意,如何真正地反映民意需要科学地设计。

目前的情况,还是不要轻意把GDP等那些硬指标给轻意地否了,再加上部分的民意,效果会好一些?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