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把握经济走向 顺势而为个人囊包


    继4月份短暂减持后,中国又增持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8015亿美元,仍居各国之首,比上月增加380亿美元。

    中国2009年5月末持有美国国债8015亿美元,其中短期国债2131.12亿美元,占比升至26.6%。中国持有美国国债4月曾出现短暂微小回调,当时专家预言,只要中国贸易继续出现巨大顺差,外汇储备继续增加,而中国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中国就不得不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5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幅度是自去年10月以来最大的,这与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有关。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为历史高点。尤其是6月,中国外汇储备猛增421亿美元,出乎许多分析家的预料。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金融问题研究员塞特瑟指出,中国正在调整美元投资策略,缩短了国债投资组合的持有期限,但明显增加美国国债的持有量,5月也不例外。在中国5月份增持的380亿美元美国国债中,有340亿美元属於短期国债。

    减持美国长期国债,被认为是中国在目前既不能抛售美元,又要避免美元贬值长期风险的规避之道。世界各国都担忧美元长期风险。外国投资者5月份净卖出了198亿美元长期美国证券,而4月份的净买入额为115亿美元。

    列第二位的日本5月减持87亿美元,持有6772亿美元,与中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列第三位的加勒比海国家减持100亿美元;列第七位的俄罗斯更是猛减10%,至1245亿美元。中国目前在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中占到了20%以上,几乎是日本和俄罗斯持有量的总和。

    目前来看,中国从存量上大幅减持美国国债的可能性不大。但两到三年内,随着结构调整,保持稳定和减持的趋势也是有可能的。

    尽管增持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结构一直处於调整之中。近几个月来,中国都在进行买短债抛长债的操作,因为在目前情况下短期债券流动性较好,相对更安全。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汇储备中占据较大比例的美元资产开始成为一种隐忧,因此外储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从目前情况来看,IMF债券的发行或将成为结构调整的一个新选择。

    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5.85,环比下跌3.04%,延续了3月份以来的跌势,并有加速下滑的趋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今年上半年累计贬值4.41%,同期名义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为1.58%。

    不过展望未来的汇率走势,武巍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在今年年底再度出现。同时,也有可能印证国内股市的一个大波段,往往股市是对货币政策的后延性反映,而如今下半年的信贷总量一定会得到缓步下降,同时人民币外汇的不断贬值也可能给股市造成一定的压力,凡是如果年末出现汇率的波动结合对明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预测,政府很有可能出现再次出现吸酬、拉高股市的行为,这也就是人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政府一直要维稳股市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