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对农行并不陌生也不经意。近期亲友酒会相聚,一番虚寒问暖之后,大家难免将天南地北的奇闻趣事翻江倒海一通。最引人的趣闻是农行股改和发生在农行的“造假门事件”。卑人对趣闻一直奉行言不笃信的原则,可是,大家高分贝的争论和对其的可信度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关注。事毕,互连网上按图索骥,百度、雅虎搜索“农行”、“农行造假”,嗨!收获颇多,从此农行在我的视角中有了全面的定位。
一、农行造假引发争论
从互连网上点击农行的新闻网页得知,中国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重建,至今发展成立了24452个分支机构分布国内与国际间,是一个拥有50万名职员、积攒资产60500亿人民币、位居世界企业500强第277位的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其地位特殊身份非常荣耀。
农行这些荣耀和地位的取得,必定是囊括职员辛勤的劳动和智慧而结下的巨大硕果。可是,在这巨大硕果背后的阴影也挥之不去。继续点击“湖南农行”、“衡阳农行”、“衡南农行”的网页,发生在农行湖南衡南支行的“造假门事件”,将使人清楚地看到发生在农行的黑幕。农行的造假行为,不仅把受害人推进了火坑,而且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农行这个有着特殊地位的群体,犯下了与其身份地位极不相称的错误,况且多年不纠,多么的不道德、多么的不光彩,使人百思不解。
二、道德责任如绞索
农行“造假门事件”案发多年不纠,充分体现了农行道德责任的沦丧。
什么是道德责任呢?道德是指人们日常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责任是指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一个基本特性。然而道德责任,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善或恶、正义或非正义所应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农行的“造假门事件”具有不道德的特征,是一种不正义行为,也是一种错误行为。然而,农行在犯下这个错误后多年不纠,就是不愿承担道德责任。而今,在日常社会活动中人们不仅用法律来约束不法行为,而且还用道德责任来衡量人的品格和绞杀不道德行为,所以农行为此给自己套上了不道德的绞索。
三、农行如何解套
农行在“造假门事件”中为什么不愿承担道德责任呢?必定有深层次因素,据推测是因有着特殊地位作支撑。其一,农行凭借官商身份作掩护,打着“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来堵众人口舌企图蒙混过关,就是堵不住也可通过各种手段让别人无可奈何,故无所畏惧。其二,农行没有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而缺乏凝聚力,在现有的职员中涵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的思维大有其人,更谈不上抱负集体的责任感荣誉观。其三,官本位习气依旧,经营理念僵化,严重缺乏危机意识和公关措施,用耍赖的手段对抗到底的观点维持。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来农行也是靠经营服务来获取利益,如果农行对自己今天所犯下的错误不纠正,那么明天势必引起人们的猜疑并引发“蝴蝶效应”。因为农行的形象由绅士变成了“强盗”,到时人们为了避祸都会理性地选择远离农行。这并非危言耸听!
农行今天的强大是不能取代明天的强盛,就是铜墙铁壁也要避让来自各方的碰撞。
农行如何为自己解套呢?俗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农行只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割骨疔疮,才是为自己解套的唯一。
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决定集体道德高尚的前提,农行在决定自己发展的时期,务必加强全体职员道德情操培养,确立道德规范体系。殷切期望农行能改过自新,通过不懈的努力、不辱使命,林立于世界的金融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