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将在利益和诚信之间摆动
柏文学
今年高招尚未结束,北京大学已开始为明年的自主招生“打起了算盘”。日前,北大宣布明年自主招生将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北大还有计划建立诚信推荐档案,确保高中校长为北大推荐优秀生源。(北京日报7月13日)
高校争夺优秀中学生,应当是好事。至少会促进学生们刻苦读书,认真学习,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机会均等公正公平的,社会下层的孩子通过刻苦读书,发奋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向社会的上层流动;既然不是贵族后代,那就努力做贵族的第一代;如果是穷人的后代,那就做小康的第一代。这是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绩,也是高考制度至今“推而不翻”的原因,也是已故大师任继愈先生肯定科举制度的原因。
高校争夺优秀中学生,虽然不是花招百出,竞争也够激烈的了。北大宣布明年自主招生将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无非是争夺优秀中学生的一招而已。这一招是否灵验,只能等待实践来检验。虽然实践还没有开始检验,而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千丝万缕,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和预测。在教育资源所有者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在校长不是教育家而是行政官员的情况下,在社会诚信水平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将迫使中学校长在利益和诚信之间摆动。
教育制度先进而成熟的国家,中学校长推荐学生上大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那也是经过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长期努力所达成的良好结果。那里的社会诚信水平非常之高,人们把自己的名声和信誉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因为你一旦欺骗了社会,你就会在社会中难以立足。你的信用记录都在你的社会档案里,全社会共享。你的信用水平低下的话,就找不到工作,创业也无人合作,经商也做不成买卖,贷款很难,买保险很难,总之,你没有良好的信用,你就寸步难行。
所以中学校长推荐学生上大学一定是对自己的推荐后果极端负责的。一旦把中学生推荐到不恰当的大学去,那里大学严格的考核制度、严厉的淘汰规则,让你推荐去的学生被淘汰,你这中学校长就会进入黑名单数据库,并被所有的大学所共享,你这中学校长就无法为该中学负责,就只能被学校股东大会的董事会解雇,只能退出教育这个行业,另谋出路。
我们这里的情况很不一样。绝大多数中学是国家办的,中学校长是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即教育局任命的,中学校长要对教育局负责。由于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建立,个人信用不会成为永久性的全社会共享数据,中学校长不必对自己的信用丧失过分担忧。所以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情况下,难以避免中学校长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最大化,轰然突破个人道德底线,疯狂地用钱、权、色换取推荐;也难以避免为了保住校长官帽,放弃原则,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不恰当推荐要求,进行不正当推荐。
总之,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还远远没有具备的情况下,北大自主招生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结果将会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北大宣布明年将启动高招校长实名推荐制》
http://news.163.com/09/0713/07/5E38D978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