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1 - 仇晓慧
2009年初夏的一个夜晚,记者在西郊宾馆见到了东方港湾董事总经理但斌。他本人比照片上看起来瘦,眼睛里始终保持着笑意,言行之间透出一股文学青年的味道。
当时正好距离君安前总裁杨骏去世没几天,但斌有些感伤地说,比较可惜,中国这个时代变化很快,很多人希望自己能亲眼看到这个结果与变化,尤其做投资的人, 看得比较远,更希望看到这个结果,看看几十年过去了,自己热爱的国家,这个脉动的地方,是否与自己多年前预想的、奋斗的一样?
但斌的声名鹊起与他写过的一本畅销书不无关系。那本书有个好听的名字——《时间的玫瑰》。而但斌本人,与“时间的玫瑰”一起,仿佛成了长期价值投资的一种 符号。最近两年,由于市场起伏很大,但斌受到了不少质疑。然而他本人的态度则十分淡定,他说,现在才过去了几年,你怎么知道,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不 证明是一个胜出的结果呢?
理财一周报记者查阅了最新一期阳光私募业绩,平安·东方港湾马拉松在今年6月30日已经实现了正收益,累计增长率为6.22%。东方港湾马拉松在近一个月以来,以22.19%的收益跃居阳光私募月收益第一宝座。
但斌坚定地说:“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战胜这个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找到最合适你的方法,并坚持下去。我研究了很多投资大师——除了巴菲特,还有 很多世界顶尖的高手,长期价值投资都被证明是最成功的。”他又说起了一个经典的故事,乌龟与兔子赛跑,尽管兔子一下子就跑到了前面,但最后还是乌龟胜利, 为什么呢?因为兔子寿命才3年,乌龟寿命长,而且乌龟爬得慢,又稳健,说不定兔子还掉坑里,长期看都是乌龟赢的。
怀念君安文化
理财一周报:你是哪个地方的人?
但斌:我是浙江东阳人。
理财一周报:难怪你经常在浙江一带活动,怎么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去深圳的?
但斌:当时在内地压力太大,正好有一个患难之交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然后我就过去了,拿着他的钱投资股票。在1992年底~1994年,钱都非常好赚。不过在1993~1994年,深圳指数一下子从368到94点,跌幅达到78%,上海好像跌得更惨。
理财一周报:此后你就出来到君安证券了么?
但斌:在1993年,我还在新兰德做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在培训中心进行证券培训。1996年我才去的君安,进了当时君安证券的福田营业部,我的工作就是指 导客户炒股票。1998年,进了君安证券研究所,负责《财经快讯》的市场部分,《财经快讯》其实是君安的一份日报,但是君安研究所当年在圈内影响力比较 大,所以这份日报也有很大影响。
理财一周报:你觉得君安带给你什么影响?
但斌:此次参加杨骏追悼会君安证券来了300~400人,随便一瞥,其中都有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人才?文化与很多公司不太一样,十分鼓 励个人发展,又比较民主。比如当时君安有个内部的网上论坛,都是实名制的,鼓励你承担责任,比较担当。一桌子吃饭,你根本看不出谁是杨总,氛围十分民主。 其实个人是很难靠自身力量出来的,需要有人提一把。我记得有个朋友刚到君安,在投行做,他们主管手把手教他做方案。君安就是那样的文化,培养出前赴后继的 人才,那肯定是文化的力量。
理财一周报:你为何在研究院没呆多久就去了大鹏证券?
但斌:因为还是想从研究回到实战。
理财一周报:我记得你后来做上了首席投资经理,看来大鹏对你十分认可。
但斌:我去的是刚成立的大鹏资产管理公司,我在那里主要管理企业年金,做“不保本不保息”业务。当时,很多证券公司做10%的保本保收益的业务,最后都垮 台了。在2001年之前,券商里做“不保本不保息”业务的还很少,我们算是另辟蹊径。其实,不承担风险,是跟国际惯例接轨。我在大鹏呆了3年,负责的这块 业务,连续2年都获得上海社保所委托机构管理资金的前两名。我想当时做得好的原因是市场判断得不错。我的搭档也十分出色,在国债上赚了很多钱。
理财一周报:你从大鹏出来,怎么想到2003年出来自己做?
但斌:2002年了,打工也那么久了,确实到了适合创业的年龄。另外就是公司与自己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太相符。做个几十年,看看按照自己的想法能否成 功。试想如果在2008年,我是打工的话,早就完蛋了。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决定做个事情。2002年底,他们不采纳我提议买皖南高速的意见,我一出来后 就自己买了,当时就买两个股票,中信证券与皖通高速,我们当年就是靠这两个股票,一直持有,赚了大钱。然后在2004年年初开始买茅台,这支股票我们到现在还从来没有卖过。
相信中国未来
理财一周报:你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但斌:原来在君安研究所,君安研究所是以行业研究、企业研究为本的一个研究机构,我也是慢慢感悟到并与投资融为一体。
理财一周报:你们的理念就是抱股不放么?
但斌:其实我们也扔了不少,诸如我们把深南电、盐田港给卖了,还卖了一些长期持有的股票。现在老有人说我们只买不卖,其实不然。
理财一周报:那你们一般什么时候会换股呢?
但斌:我们一般持股较少。企业好的话,就不动,企业有变化,就会调整。一般而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发现了更好的品种,还有一种是这只股票的成长性过了,从高速增长进入了衰退,增长放缓,另一种情况是高估太多,这些都会让我们卖掉。
理财一周报:有没有统计过,你们的调仓频率大概多少呢?你们是集中持股么?
但斌:调仓速度一般几年一换,也有半年一换。我们有时候拿七八只股,其实不一定,有时候五六个,但总体比较集中,看准了,敢下重仓与能持多长时间,决定着你最后能否赚足钱。
理财一周报:你的成名战役是什么?
但斌:中信证券、茅台、皖通高速都算吧。2004年~2009年我一直持有茅台,这个比较有代表性。这些股票让我们在过去6年中,获得了1081.5%的收益。
理财一周报:你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
但斌: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发现好的企业,长期坚持与持有。我个人认为忍功占到投资的80%。投资的人都抓住过黑马,但能赚到钱的还是少。长期投资,说得容 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市场不会一帆风顺。像一根斜线这样涨,抓住太容易了。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办法,可以每次在趋势上都能做到买低卖高,该抓主流时抓主 流,做波段时候又很灵活。擅长一种办法就足够了,没有人可以18般武艺样样精通。掌握全面的技能这样固然好,但很难的。
理财一周报:我在前几个月正好去过你们公司,你们办公室几乎没有人,说是去调研了。你们现在投资的都是大家公认的大白马?你们自己是否寻找到过新的黑马股?
但斌:我们这种操作方式就是需要不停投资有潜力的企业,实现很多倍的上涨。企业大小对我们不重要,20倍的增长可能出现在大型企业,也可能出现在小型企 业。但找到好企业不容易,就算大白马要一直拿住也不容易。1956年的一瓶茅台酒现在拍卖就是120万元。问题是,谁能拿那么长时间?大家都无法预料那么 长时间后会是什么结果,没有人愿意尝试。等到真的拿住了,就是传奇了。前两天不是有个新闻,有人找到父辈留下的深发展,当时花了1万多港币。我看了资料, 当时他应该买到500股,但好像只买到了100股。按公开资料买到500股计算,当时的1万多,前些天计大概赚了2000万。现在深发展又涨了,估计差不 多有3000万了。可惜人都没有了,但坚持足够久远很多东西就可能成为传奇。
理财一周报:这么说投资不是很简单么?好像没有太大变化。
但斌:这2008年容易吗?其实坚守是最难的。如果遇到别人都在涨,你的不涨,你能忍么?自己会怀疑自己是否判断错误了。如果几年不涨,更加忍受不了,但谁会知道未来呢?IBM公司不是10年不涨,后来一飞冲天。
理财一周报:有没有可能在就要一飞冲天前买一些?
但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果这种东西谁能看得出来,那巴菲特是用44年年均23%的收益率成为世界第一,那这个人只要做44个股票,每个收益率25%, 他只需要做对44次,就可以胜过巴菲特了。我记得去年年底来上海,正好与投资界的人一齐吃饭,大家说到1800点一起买,结果没人买。后来上去了追涨了, 没想到又掉了下来,在底部割肉的人很多。
理财一周报:你觉得你的价值理念基础是什么呢?
但斌:印度、日本、欧洲很多投资大师都靠这个方法成功。说明这个办法不仅在美国才成功的,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另外,巴菲特说过,他庆幸自己生在美国,只 有在美国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才有那么好的未来。价值投资就是寻找到一种长期的确定性,我坚信中国有未来。李鸿章当年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因为他 看到了中国向下的转折。而中国目前正处在向上的转折期,现在没有任何迹象会改变这一趋势。奥运会上空的“一步一个脚印”意味着民族崛起,中国越来越好。特 别是2009年,中国GDP还是8%,日本是-3%,中国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中美两国的GDP差距在缩小,我相信20年~30年以后,形势会更 好。在这一刻,有人看到经济微观的东西,如果看相对宏观的,把投资放到一个民族崛起这样的大背景,如果你不能坚持,岂不是很遗憾么?也许真的会错失一个时 代?当然有人能看到大的变化,又能抓住波段,那肯定是胜出者,而且是大的胜出者,像我们这种比较笨的人,只需要判断一个问题,把握住一个大的方向。美国也 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巴菲特的家乡,青山绿水,过着富裕的生活。而在巴菲特小时候,很多美国人,为了几美元,衣衫褴褛去工作,像在胡佛大坝打工,还可能得黑死病。你很难想象当年比农民工还差的人,达到了如今不可想象的富裕程度。这就是变化。这是一代人的运气,就看很多人能否坚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
面对质疑:宏观周期很重要
理财一周报:去年单边下行市,对你基金净值的冲击很大,引来的非议也很多,你有没有什么新的体会?会不会怀疑自己错了?
但斌:呵呵。周期性的行业还是要密切关注,至少对宏观经济重大变革要关注。对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要有心理准备,重大的经济拐点来了,还是要卖掉。但这 判断起来很难的,诸如现在3000点,事中看很难的,事后看起来很容易。但我觉得像茅台这样的企业,还是值得坚持长期持有。或是你认为好的企业,像腾讯这 种,它在经济危机时可能变得更好。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下,很多制药类企业反而创了新高。可见如果企业真的好,提供稳定持续的盈利,还是值得坚持。
理财一周报:很多人说你们的业绩很糟糕,不知道你怎么想?
但斌:其实今年以来收益率还不错,最近更好。茅台在6月末的一天,涨了7%,6月招行就涨了40%,对我们产品的净值提升非常快。6月19日时,我们已经 实现了正收益,最近更是突飞猛进。有些说我们业绩不好的报道,是从2007年最高点到去年1600多点这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说我们倒数第一,说我们 -58%,比倒数第二的-56%“亏得遥遥领先”。我觉得这种评价不是很客观,你为什么不说我们2007年是全国第三名,只是我们去年一年一直延续相同的 风格,所有这个风格的人,去年业绩都不好,中外一样,包括巴菲特也是44年来亏损最多的年份之一。不过这很正常,因为目前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不过我觉 得,从最低点到现在,我们应该排在比较行业靠前的位置,应该是第一方阵。有些比较太不严谨了,甚至可能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如果任意选取任何一段时间,那 么在网络股时代,巴菲特收益还是倒数呢,所以客观性非常重要,当然,我们在2008年也确实做的不够好。
理财一周报:那你后悔么?当时或许可以灵活一些操作?
但斌:这是坚持信念的结果。如果我高位卖了,可以获得外在的掌声,但违背了我的价值观,会产生内心的痛苦,因为你失去了你的信念,你认为正确的东西。究竟 哪个东西能让你走得更远?现在社会比较急功近利,但内心支持你的,是价值观与价值理念。我们更应该追问是业绩背后的体系和逻辑。
理财一周报:你现在如何理解被人饱受争议的价值投资,你会不会选择加入一点投机的东西?
但斌:穿过时光隧道,伴随国家伴随企业一起成长,早已证明是可行的,短期的失败不意味着不行。如果在1993年~1996年,万科从36元多到3元多,相 信任何人都会怀疑。但如果拿到现在,就赚了很多钱。你当然可以选择在低位买进,高位再卖,不停做波段,但没有这样的人。或许很专业的人士能赚钱的,对于一 般老百姓,长期投资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就好像人们买房子,每个月的按揭就相当于每个月的定投,买房子其实跟股票一样。你在买房子之前,会去晚上勘察,是否 有噪音,看周围是否有学校、医院,其实买股票也是同样的,再用定投的方式投几个,赢的概率很大。在看好国家长期发展下进行长期投资,我觉得是取胜之道。
理财一周报:你目前有没有什么比较看好的股票?
但斌:股票不能说,只能说说板块。消费类、保险、金融板块还是有可能胜出的。新科技的有壁垒性的品种也不错。在上行市中,可以多投资金融地产保险,而下行市下,持有这几类杠杆性的股票很危险。
理财一周报:你觉得3000点附近还是入市的时机么?
但斌:我觉得每次大的危机都是大的历史机会,就像2003年Sars,如果能买入中信证券、皖南高速,持五年注定可以赚到很多钱。10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如此。这一次或许也可以持有5年、10年甚至更久。很多人赚了50%就跑了,稍长时间看可能会很遗憾的。
理财一周报:你对中国发展潜力的判断,有没有什么依据呢?
但斌: 2008 年,中国GDP猛增8520亿美元,达到42220亿美元(若按 2009年1月13日100美元兑换683.95元人民币计算,中国2008年GDP是300670亿人民币)冲上了4万亿美元级经济大国台阶;与日本 GDP相差仅有6220亿美元(或4479亿美元);数十年来,中国 GDP年增长的绝对数第一次超过美国5020亿美元(或超6761亿美元),是美国2008年GDP增长数3500亿美元的一倍多。在2001—2008 年这中国经济腾飞的8年中,中国经济共增长了33153亿美元,年均增长4100多亿美元。而这8年中,先后被中国超过的意大利 GDP增长13214亿美元,英国增长13461亿美元,法国增长16657亿美元,德国增长19428亿美元。短短8年,中国连超4强,进入了前三强。
假设未来GDP增长8%,每年保持这样的增长率,到2012年就是41万亿,而根据中国的发展速度,市值达到GDP的80%是很有可能。如果经济又恢复到 高速增长,说不定很快到了6000点。那到时候就肯定不能卖了,也许到时候的整个经济规模,企业盈利能力,那时的6000点相当于现在的2000点。目 前,国外的证券化率,一般都是1:1,通常最差0.8倍,最好1.5倍。我觉得中国像这样的经济规模,总市值达到它的80%很有可能的。1600点时,才 8万亿市值。现在20.26万亿市值,只占到GDP的60%。我们现在基本还是满仓,我们那只在去年8月份在香港成立的产品,迄今赚了40%多。
生活理想:投资不只是财富
理财一周报:很多人都看过你写的《时间的玫瑰》,在投资界颇为畅销,当时怎么会出版的?
但斌:当年我去美国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有很多感触,于是像写日记一样,把一些体会记录下来,其实是个很杂的东西。有个朋友看到后觉得很好,就叫我赶紧 结集出书。我也想着做一个纪念,完全没想到后来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十分顺其自然。可能是一般投资书读起来比较枯燥,这样的形式看起来好一些。我建议大家 还是把它当成格雷厄姆先生所著的《金钱蜜蜂的舞蹈》一类的读物来读,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投资知识可以广泛阅读其它专著类的书籍。
理财一周报:《时间的玫瑰》,这个名字听起来很诱人?
但斌:有些人看到这个名字觉得很文艺,以为是诗歌、散文之类的书。这个名字里可能包涵了一种淳厚的东西,在某一点打动很多人。其实投资是很复杂的事情,不 仅仅是赚钱,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很丰富。一个市场的变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集合了经济、文化、国民信仰等等有很多价值观的东西,很深刻。我当时去 美国阿灵顿公墓,看到除去乔治•华盛顿、帕克•柯斯悌司及其夫人、乔治•马歇耳将军、约翰•甘乃迪总统及罗伯•甘乃迪等少数墓地外,墓地不分等级,将军与 士兵,紧密相连,满地洁白的十字架,夏天每30分钟,冬天每1小时就有仪仗队为他们演出,真正做到了“生而平等,死而平等”。我写的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投 资做到最后,会怀着历史感,会有对死亡的感悟。指数是螺旋式上升,人类的发展也如此。我会想象,假如10亿年以后,如果还有人类,他们可能要离开地球,当 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生存环境,是不是还会做与投资有关的事情。这些东西可能会勾起某些人的敏感。有些文章,那是用我的生命来写的。
理财一周报:投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斌:美国每隔十年都有一个新的产业革命,可见资本市场的力量很大。虽然会产生泡沫,但泡沫本身有好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钱愿意投入新兴产业,如果没有 这些钱,就不会出现每隔10年的革命与创新。美国出现了Google,中国出现了百度、腾讯这批企业,代表了一个产业的革命。资本市场很复杂,我时常会去 想,这个国家怎么看待这个市场,怎么看待财富?
理财一周报:你最近看什么书?
但斌:我这两天看的书是一个对冲基金经理眼中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我正好在帮这本书写序。中国人很崇拜巴菲特,有点狂热,而这本书很有意思,这个对冲基金经 理是从一个专业的、理性的、客观的角度看这个市场,去观察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关心股东大会问答,看看有没有什么与投资理念不一致与矛盾的地方。
理财一周报:你们现在还每年都去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
但斌:我们公司每年会有同事过去。我最感动的还是去巴菲特家,这个地方太普通了,觉得太不可思议。你可以想象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人,就居住在郊外路边一个 小房子里么?他所在的那个小镇上,还有人不知道巴菲特。在美国,巴菲特知名度很小,特别在捐钱之前。我此前在美国纽约的一间咖啡馆,与一个高盛的朋友打 赌,赌这里的服务生知不知道巴菲特。我赢了,因为这个服务生回答的是“巴菲特是谁?我不知道他。”这就是美国文化,以自我为中心。在巴菲特捐款之前,大学 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就算是金融中与投资不是特别相关的专业也未必知道巴菲特。在迅猛发展的中国,每个人都在不停追求财富,而在美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他们有些人根本不在意财富,而更在乎自我感受。迈克尔·杰克逊的影响力可以很大,乐队披头士的影响力很大,但一个有钱人的影响力就显得微弱的多。中国人的 兴趣在赚钱,美国人可能更爱看小说,这里是全世界书卖的最好的地方。
理财一周报:对于你的公司,未来有何梦想?
但斌:从投资而言,我们坚信这个办法是能创造财富的,就算是经历了2008年的巨幅波动。到现在,也算是有了点小小的成绩。假设有一天真的有成就,我的理 解只是上帝借了你的身体,你的头脑。就像上帝借用巴菲特的身体用他的方式投资,最后把钱再捐了出来,荣耀是个人的,但更是上帝的。我们现在只是下了一片私 募种子,还谈不上发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都还不知道呢。
但斌股市投资经典语录
★ 最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岁月消逝,但某些投资的原则却亘古不变。
★ 投资不需要高等数学,只需要常识和智慧。
★ 杰出的企业寥若星辰,我们希望所投资的企业像是皇冠上的明珠。
★ 一个人在市场里的输赢结果,实际上是对他人性优劣的奖惩。
★ 投资像孤独的乌龟在与时间竞赛。
★ 有的人从来没有真正坚定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
★ 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我们今天所买入的股票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属于整个家族,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担负起此刻的责任。
★ 如果你懂得使用而且也愿意肩负重担,金钱就是你改变社会、影响他人、保持心灵自由的工具。
★ 在我自己的国家里,四十年的艰辛岁月告诉我——如果你真的有才华,有广阔的胸襟,愿意努力奋斗,不忌妒他人的财富,不无所事事,不整天抱怨自己的生活,不找理由逃避责任,我们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现状。
★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