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载山东省宁津县一位72岁的农村老太太,七年如一日,每天坚持练长跑的事迹,读来感人至深。特别是她对为什么要练长跑的解释,更是发人深省。她说,练练身子骨,一来少得病,少给儿女们添心事;二来身体壮实了也多活几年,多享几年福。这两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目的和追求。
过去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意在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前面那位山东老太太的话提醒了我们:既然要活着,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那些整天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那些事事需要人伺候的老人,他们心中的苦恼可想而知。不但需要大量的医药费,而且还要拖累子女。如果身体健康或生活能够自理,那生活将是另一番情景: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生活充满了阳光。所以,生命应该追求质量。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人老了什么病都没有,那不客观,但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不能没有,基本的健康条件应该具备。而要实现这样一个健康的目标,体育锻炼不可缺少。
追求生命质量,是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一个老人身体健康,少得病,七老八十生活也能自理,这不仅是个人的福分,也是儿女的福分。如果一个人生活难以自理,个人和家庭都将为此付出代价。从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的角度看,没有了健康,集体乃至国家也将因此而负累。
追求生命质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件于己、于家、于国都有关联的大事。健康是生命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把它看作是社会的要求、国家的要求。因此,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追求生命质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追求生命质量,还要像《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那样,从容地面对死亡。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对“人生观”的研究,而忘记了对“人死观”的探讨。社会忌讳死亡,不接纳死亡,使人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非科学的人性压抑之中,人对死亡的认识被禁锢在恐惧、迷信、否认或轻生的阴影之中,无法自拔。许多癌症病人在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耐心接受治疗,但当得知病情后,精神迅速崩溃,病情急剧恶化,从而过早痛苦地结束了生命。倘若尽早开始接受科学的死亡教育,即使得知患癌症,也不会过度恐惧,而能尽快恢复心理平衡,自始至终保持人的尊严,提高生命质量。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山东那位72岁的老太太,跑步跑了六七年,大小病都没得过,血压不高、心脏正常、耳不聋、眼不花,身板越来越结实了。这种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追求生命质量的精神,为千千万万老年朋友树立了榜样。同样,中年作家陆幼青,在生命倒计时的100天里,从容地面对死亡,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内的经历、生理和心理变化,坦然、平静地告别了人世。这种正视死亡,珍爱生命的伟大壮举堪称世人楷模!
各位老年朋友,追求生命质量,人生才有意义!
追求生命质量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