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央视每晚天气预报云图显示,今年以来,云南干旱严重,尤其是6月份之前,天气预报总是不断地提示滇南地区要注意森林火险。来自云南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1.2℃,为1961年来仅次于1998~1999年冬季的强暖冬年,全省67%的县(市)气温偏高1.0~2.5℃;49%的县(市)降水偏少6~9成,为历史同期罕见。(http://www.chinaam.com.cn/detail.asp?ID=706 )
地震与干旱的关联性研究,我国科技人员已经探索出一些成果。“当干旱持续多年,直接的物理效果在于必然导致地表水急剧蒸发,地质结构在密度上表现为疏松,使表地质结构对其下的内部压抑束缚能力减弱,方便地表下气体外溢,促进地质裂纹扩展。随之而来,当该区域的内部地质发生如坂块挤压与错动作用或天体间的引力变化之际,地震在该区域发生则是顺其自然的。”
在“长期干旱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探索方面,中国的地震专家耿庆国出类拔萃。他根据地区性大面积连续干旱的天气现象,总结出一定地震发生规律,并多次成功预测。耿庆国地震干旱原理的典型成就在于: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信息摘录于: http://www.zuguowang.com/?action-viewthread-tid-9989 )
在地震动力研究方面,王达水于2008年6月提出地震动力原理:“干旱削弱地表束缚,引力促进裂纹加剧,地质撕裂产生泻磁,磁场失衡导致磁暴,磁爆扩张引发地震。”详细论述见《论地震物理过程与能量本质》一文(http://vip.bokee.com/article2.php?id=562805)。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云南地质上的原生态裂痕是其地震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思考地震带上的地震爆发规律之际,既要考虑到地质结构,更要考虑到持续性干旱、天体间特殊位置时的地表引力变化、地表磁场、地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因素。随之才能进一步深入本质全面地认识地震,确定良好思路和方向。
云南姚安县于7月9日19时19分发生的6.0级地震,再次向人类提示地震与干旱的自然因果关系,我们的地质地震专业部门,切不可粗枝大叶,千万别再把一些关键要素给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