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中国共产党为何还要重新学习党内民主?


    早期共产党人所开创的民主生活,堪称有史以来人类民主生活的典范,也是今天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最好的杆竿。

      真正的民主生活,一定是法治、德治、人治的高度统一。以德为先,以法为体,以人为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88岁生日。60周年,88周岁,这是两个听起来让中国人感到很吉祥的数字。

    对一个人来说,88岁意味着年高辈长受人尊敬。对一个政党来说,88岁应当是一个走向成熟的年龄。

                                党内民主的杆竿在哪里?

    昨天,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四集体学习,主题是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在中国共产党迎来88岁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治局进行这样的主题学习,可谓意味深长。这一方面表明,胡总领导下的中共中央要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88岁的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依然面临许多的挑战,对这一点,胡总和中央显然都不讳言。

    而我突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个88岁的政党还要重新学习党内民主呢?如何你仔细沉下心来想想,你会觉得其中的意味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国人去深思。当然,这应当是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思考。

换个角度来看,今天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参照和学习标竿呢?这个标竿在美国么?在英国么?在俄罗斯么?在香港、台湾么?当然都不是,也不可能。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这个标竿不在别处,就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优良传统里,早期共产党人在民主和组织生活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成就,就是最好的最重要的学习标竿。

这两年我们没有少看诸如《延安颂》、《长征》、《亮剑》、《我的兄弟连》之类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最近在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一次看这些电视剧时,我的心里都充满了巨大的感动。我很敬佩和感谢这些演员,他们真地演的很好,演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独有的风貌,不怕流血牺牲,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哪怕再艰苦卓绝,依然保持着昂然奋发的革命风貌。他们身上的浩然正气,以及他们在战乱年代表现出的杰出才华与智慧,都令我深受教育。

这些年我也有幸接触过一些老革命,例如原中国太平洋学会名誉会长、中顾委委员于光远、执行会长张海峰、副会长张序三等老同志,那一代人独有的风骨、风貌、风范,依然活生生地写在他们的身上,令我这个无知的后生深受教育。

                           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民主生活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早期共产党那么成功?为什么当年的红军、八路军能有那么玩强的战斗力?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早年的成功,最最根本上靠的是两点:一是党内民主做的好,二是党内教育搞的好。

我们知道,当年的红军、八路军,基本上都是贫困农民出身,没有文化,没有经济和物质条件,有的甚至还是流氓无产者出身——也就是没什么道德教养。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批批的普通农民,穿上毛泽东、朱德发给的土军装,依靠小米加步枪,梭标加土炮,就能够打败飞机加大炮的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武装,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首先是红军、八路军的教育抓得好。在红军、八路军队伍当中,所有人只有一颗心,这颗心不是毛泽东的心,就是朱德的心,就是周恩来的心。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宗旨,一个使命。所有人都可以为了组织的目标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可以为了保护战友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们之间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共生关系——作为精神、情感、命运、事业、生命的共生体。

教育的工作,用当时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思想保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灵魂深处闹革命”,要让每个指战员都清楚地觉悟到:我不是为毛泽东打战,不是为朱德打战,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为了自己的父老乡亲,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当一群人具体这样的高度自觉时,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样的力量可以阻挡?

当然,除了教育工作搞的好,早期共产党最大的法宝,就是民主生活搞的好。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我认为早期共产党人所开创的民主生活,堪称有史以来人类民主生活的杰出典型。他们真正地做到了官兵平等,上下级平等,真正做到了官民一家,真正做到了所有人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扬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觉悟、热情、责任感、创造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个集体生活中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最大可能的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幸福感。这样的组织生活,这样的集体面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除非一切宗教组织,我们在普通民众生活中很难看到这样的集体,而且在人数巨大的集体。

这种民主生活的落实,依靠的是良好的组织保障。早期共产党人所发明和设计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生活,其严谨性和生命力令当时的许多国民党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所达到的境界,是现代的企业和各类组织很难企及和超越的。

今天,为什么88岁的中国共产党还要重新学习党内民主呢?这说明了什么呢?是我们以往的民主经验不够用呢?是我们以往的民主生活不能够适应时候的发展和需要了么?人们通常都会这么想,我们要与时俱进嘛,环境变了,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民主生活也要与时俱进。在我看来,这恐怕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与时俱进,这话永远是对的。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要与时俱进,就忘却或抛弃我们优秀的传统,不要以为传统的旧的东西就是不优秀的,就是不与时俱进的。

                       最好的民主:德治、法治、人治的三位一体

早期共产党人的民主生活,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做到了法治、德治、人治的高度统一。

早期共产党讲不讲法治?当然讲,他的党纪、军纪都是非常严明的。这勿庸多言。

然而,良好的党纪、军纪需要什么样的一群人来维护和实践呢?一群有着良好道德情操和觉悟的人。早期共产党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唤醒和培养每个人的内在觉悟和责任感,唤醒每个人内在原来具有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高度觉悟的、高度自觉的自我管理者、自我教育者。这就是德治的力量。德治的力量就是教化的力量,而教化的根本,是恢复每个人的良知和觉悟。

此外,早期共产党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充分尊重和发扬每一个人——特别是优秀干部的力量。我们说,任何一个制度,看它好不好,一个重要的评判点,就是看它能够依靠自身的机制培养和选拔出优秀的称职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否让那些有良好道德和才能的人在群当中脱颖而出,从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方面,早期共产党做得非常好。他通过良好的组织生活和制度设计,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组织和革命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我们必须看到,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有领袖,大的组织需要大的领袖,小的组织需要小的领袖。为什么我刻意要用“领袖”这个词呢?什么叫领袖?在道德、智慧、才能、业绩方面可以成为众人追随的榜样。你能够成为一百人的榜样,你就是一百人团队的领袖;你能成为一万人的榜样,你就是一万人团队的领袖;你能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你就能成为全国人民的领袖。

领袖靠什么吃饭?靠的是个人的威望与号召力,靠的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尊敬和追随。

领袖是干什么呢?关键的时候,重大的问题,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想不出办法,他能够拿出主意和办法来,即使大家不一定全部理解他,但大家也都能够听从他的主意和办法,因为大家相信他一惯的道德和智慧。

也就是说,领袖所起的作用,就是在民主之后的集中,这就是“人治”的力量。这个“人”,当然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大家公选出来的人,是大家公认的人,是德性和能力经受过考验的人,是可以成为表率的人,是可以代表众人的利益和意志的人,是可以代表人们来承担重大责任的人。每一个群体都需要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再好的民主,再好的制度,都将难以持久。

                       以德为先,以法为体,以人为用

可以说,解放前的中国是一个领袖辈出的中国,而这些领袖人物大都出在中国共产党内,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培养各级各类领袖的大学校。虽然建国后一些领袖人物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无损于他们早年的伟大。

在民主生活中,领袖的作用,就是在进行完民主程序之后,起那个“集中”的作用,也就是能够依靠民主生活,来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力量,这就是领袖要干的事。

反过来,如果一种民主生活不能培养和选拔出优秀的干部,如果一种民主机制不能培养和选拔出优秀的领袖人物,如果一种民主文化不能形成一种以公认的领袖人物为中心的正确有效的集中机制,那么,这样的民主生活将注定是低效的、无效的、失败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民主生活,一定是法治、德治、人治的高度统一。以德为先,以法为体,以人为用。真正的民主,一定要建立起一套以教化为核心的道德风气,而这种道德风气是能够为最广大的人们所悦纳和接纳的。一切法律、制度、纪律,说到底是为了保护这种道德风气不受破坏。而通过民主机制选拔出来的各级干部,应当首先是这种道德风气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人们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率,其次,他的智慧和能力要能够获得人们的信服,使得人们在完成民主程序之后,委托他来集中众人的意见,做最出最终的决策。

今天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我认为最大的障碍还不是制度层面的,而是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党内教育的工作,使得老一辈革命家们开展的优秀传统得以延续,从而引发新时期广大党内群众“灵魂深处的革命”。这个教育,当然不同于以前的革命教育,而应当是幸福的教育。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真正理解到幸福和人生的真谛所在,他们不要去贪污腐败,他们内在的良知和道德将得以恢复。这不是我今天可以展开的。